平利县
平利县 平利 平利县历史沿革 平利县行政区划 平利县地理环境 平利县自然资源 平利县人口 平利县政治 平利县经济 平利县交通运输 平利县社会事业 平利县历史文化 平利县风景名胜 平利县著名人物 平利县荣誉称号
平利县,隶属于 陕西省 安康市,介于北纬31°37′—32°39分、东经109°—109°33′之间,东邻湖北 竹溪县,南接重庆市 城口县, 西连陕西省安康市 岚皋县,北靠陕西省 安康市、 汉滨区、 旬阳县、居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县城距安康市中心城区60千米, 距省会 西安市263千米。平利县是“ 女娲故里”,全县拥有生态茶园15万亩,绞股蓝3.8万亩,是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和西北名茶大县。2018年,平利县下辖11个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9.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0.69亿元,第二产业69.9亿元,第三产业19.03亿元。石器时代,平利县境内已有先民活动。夏代,平利属梁州。商周属庸国。春秋先属巴国,后属楚国。战国先属楚后属秦西城县(县治在今安康市汉滨...
详情平利县,隶属于 陕西省 安康市,介于北纬31°37′—32°39分、东经109°—109°33′之间,东邻湖北 竹溪县,南接重庆市 城口县, 西连陕西省安康市 岚皋县,北靠陕西省 安康市、 汉滨区、 旬阳县、居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县城距安康市中心城区60千米, 距省会 西安市263千米。
平利县是“ 女娲故里”,全县拥有生态茶园15万亩,绞股蓝3.8万亩,是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和西北名茶大县。
2018年,平利县下辖11个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9.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0.69亿元,第二产业69.9亿元,第三产业19.03亿元。
石器时代,平利县境内已有先民活动。
夏代,平利属梁州。
商周属庸国。
春秋先属巴国,后属楚国。
战国先属楚后属秦西城县(县治在今安康市汉滨区)。
秦属西城县。
西汉属汉中郡长利县。
东汉光武六年(30年),废长利县,先后并入鍚县(今白河县)、西城县。
三国属蜀鍚县;魏属鍚地上庸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以上廉水为名置上廉县,此为平利县置县之始,属荆州上庸郡。
东晋废上庸郡; 南朝宋齐分设上廉、吉阳县,属上庸郡。 北朝名吉安县属安康郡。
隋改吉安为金川县,属金州西城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以平利川名置平利县,属金州。武德八年(626年)县城迁移到古声口南部。
五代属金州。
宋先设平利县,后并入西城县,后再复置。
元属金州设巡检司。
明复设平利县,先属大宁州(今重庆市巫溪县)后属兴安州。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安升州为府,平利遂属兴安府。嘉庆十年(1805年)县治由老县移治现县城;
中华民国初年沿用清制,民国二年(1913年)撤府设道,平利属汉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陕西省撤道后为省直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起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解放平利县城。
7月10日,再次解放后建立人民政权。12月20日,平利县全境解放。至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属陕南行政主任公署安康专署领导。此后属安康专员公署、安康地区行政公署。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老正街。1989年9月县政府机关由城关镇老正街迁至城关镇新正街。
2000年12月,安康撤地设市,改安康地区为安康市,平利县遂属安康市管辖。
平利县在明代县以下设里,共设八里。
据乾隆《平利县志》记载,清初县下设六里。乾隆十九年(1754年)全县设十九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实行 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每户都有门牌,上写家长姓名、职业、丁男数目。
道光三年(1823年)秋,“奉谕将平利维新里,拨给砖坪管辖”,平利县设五里。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县设四乡六十九保。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将清末原48保改设12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全县仍设12区,根据当年三月绘制的平利县地图,共辖12区、8镇183保。
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按东、南、西、北、中划分为5大区,旋仍为12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将区改为联保。共设16联保,下辖136保。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设为17联保。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联保为乡、镇,共设5镇,11乡,辖91保。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设16个乡、镇,91个保1437个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将5镇11乡合并为8乡镇,共辖52保,1125甲,至平利解放未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20日国民党县自卫团向人民政府投诚,宣告平利全境解放,全县在已建立的五个区基础上,增设丰狮、三阳、百仙三个区,年底共设8个区,并按原“保”的规模,建立52个村。下辖1125个闾。
1952年10月,根据《陕西省1952年调整区、乡行政区划方案》,“区、乡政府驻地,应尽可能驻在有市集的较大村镇上”,“乡的名称,以主要村庄命名,区一律以数字序列命名”调整后,全县共设10个区、79乡,285个行政村。
1956年3月,平利县将丰金乡划归 岚皋县,岚皋县将金鸡乡划入平利县;4月,在农业合作化中,对全县区、乡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将原9个区,合并为6个区,撤并了33个乡,将老县区的清太乡、水田乡划归魏汝区。调整后全县共设6区1镇39乡。为解决毗邻地区插花地问题,同年5月,安康县将三合乡23户划入平利;9月湖北竹溪县福太乡16户划入平利县,同时平利县将松鹤(今松河)16户划归竹溪县。
1958年2月,锦阳区划分为三阳、锦贵两个区。锦贵区原辖老县区及贵坪区,4月,撤销吉阳区,所辖乡直属县领导,同时撤原仁河乡并入城关镇,撒龙潭乡并入 长安乡。7月,合并朝阳、上河两乡,改名为泗王庙乡。
1968年9月17日,成立县 革命委员会,到年末全县8区、39社(镇)均改称革命委员会。
1975年11月,撤销吉阳、秋坪两区建制,所辖12个公社,改由县直属。
1979年1月,据“区一级不设‘革命委员会’”的精神,按原区名称及规模,成立8个 区公所。同年7月,经陕西省批准,增设女娲山公社,将周围4个公社的47个生产队划归女娲山公社(3月筹建,至6月称林区)。1981年2月1日,选举成立 平利县人民政府,39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 管理委员会。城关镇“革命委员会”改称城关镇人民政府。截止1990年底,全县共设8区1镇39乡。
1996年,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全县共设城关、老县、兴隆、三阳、大贵、洛河、广佛、八仙8个镇和牛王、长安、双杨、西河、秋河、八道、松鸦、张家、正阳、女娲山10个乡。
2001年3和11月,相继两次并乡建镇,截止2003年7月,全县共设城关、老县、兴隆、三阳、大贵、洛河、广佛、八仙、长安9个镇和西河、正阳、女娲山3个乡。
截至2018年,平利县下辖11个镇。平利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新正街395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610926100000 | 城关镇 |
610926101000 | 兴隆镇 |
610926102000 | 老县镇 |
610926103000 | 大贵镇 |
610926104000 | 三阳镇 |
610926105000 | 洛河镇 |
610926106000 | 广佛镇 |
610926107000 | 八仙镇 |
610926108000 | 长安镇 |
610926109000 | 正阳镇 |
610926110000 | 西河镇 |
平利县东邻 湖北省 竹溪县,南接 重庆市 城口县,西连陕西省 岚皋县,北靠 汉滨区、 旬阳县,居 秦、 鄂、 渝三省市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介于北纬31°37′—32°39分、东经109°—109°33′之间,总面积2627平方千米。县城距 安康市城区60千米,距省会 西安市447千米。
平利县地处秦岭褶皱系南侧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东缘,属秦岭地层区,地形上呈北宽,南窄的特点,像一个不规则的倒三角形。按水平距离测算,南北长96千米,东西宽60千米,境内总面积2647平方千米。山地占78%,耕地占8.8%,水域占13.2%,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内南部以山地地形为主,山峰主要有:凤凰山、神龙台、光头山、九龙寨、五台山、九台子、化龙山、黑峰包、平头山、药妇山、西岱顶、秋山、巴山、湘子寨、青龙寨、天花尖。此外,境内还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50余座。北部以丘陵地形为主,在坝河、黄洋河等流域散布着数十个串珠式宽阔坝子和山间盆地。小则几十亩,大则数百亩至千亩以上。其中:长安、太平、洛河、大贵、西河、冲河被称为平利“六大坝子”,是全县农业生产的精华之地。同时,境内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全县最高点为南部大巴山主峰化龙山,海拔2917.2米,最低点为北部的西河乡头洞子,海拔300米。
平利县位处巴山北麓,属亚热带气候带,华中气候区,四季气候分明,其主要特征是冬季雨雪稀少,晴冷干燥;夏季多雨多有伏旱,高温高湿;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最高气温19.5℃,年平均最低气温9.8℃,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4.9℃,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40.7℃(2002年7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14.6℃(1991年12月28日)。年日照时数1656.6小时,以8月最多为204.0小时,2月最少为90.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37%,最大8月为50%,最小2月为29%。年降水总量942.2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12.4毫米(1997年7月4日),年≥0.1毫米降水日数为131.5天,年≥50毫米降水日数为1.9天,最多年降水量1217.8毫米(1975年),最少年降水仅662.9毫米(1999年),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152.8毫米。
平利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0.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沟1083条,其中属汉江一级支流4条。
灞河
源于冯家梁北侧,县内流域面积1136.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土地面积2627平方千米的43.3%。县内河长100.38千米,平均比降为0.0119,其支流有太平河、秋河、石牛河、连仙河、汝河、水田河等19条,经秋坪、吉阳、魏汝3区19个乡(镇),流经旬阳县吕河口注入汉江,为县最长的河流。
黄洋河
源于三坪乡龙须垭,主要由清水河、左洛河、南坪河、淑河、蔡吉河、县河汇集而成,县内流域面积638平方千米,占全县的26.2%,县内河长73.48千米,平均比降0.0096,在安康市张滩乡注入汉江。
岚河
源于八仙乡马家垭口北麓,由龙洞河、南溪河、正阳河、让河、龙门河、鸦河和百好河等支流汇集而成,县内流域面积713.7平方千米,占全县的27.2%,县内河长49千米,平均比降0.0235,经岚皋县至安康市的杜家坝注入汉江。
吉河
发源在朝阳乡平头山东侧,县内流域面积88.5平方千米,占全县的3.3%,县内河长20.23千米,平均比降0.0221,流经三阳区的两个乡,在安康市的吉河口注入汉江。
平利县土壤分为5个土类,11个亚类,95个土种。
平利县受地形和季风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干旱、洪涝、冰雹、霜冻、暴风、大雪、虫害并发或轮发。唐代发生过6.5级地震。
地表水
平利县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沟1083条,水能理论蕴藏量计13.04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6.24万千瓦。
平利县每年地表径流量为12.83亿立方米,地下水流量每年约1.0847亿立方米,其中灞河0.3922亿立方米,黄洋河0.2374亿立方米,岚河0.4246亿立方米,吉河0.030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3.92亿立方米。其水能理论蕴藏量总计达13.0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为6.24万千瓦(灞河1.53万千瓦,黄洋河1.15万千瓦,岚河3.53万千瓦,吉河0.03万千瓦)。岚河流域可开发量是全县总可开发量的56.3%,灞河占可开发量的24.5%。
地下水
平利县地下水属陕南基岩山地水文地质区的两个亚区:
①低中山基岩裂隙层间水亚区。主要分布在灞河、黄洋河和吉河流域。地下水类型属岩裂隙潜水或承压水,水量较小。天然泉水为1.2~6吨/日,径流模数为3.45立方米/平方千米。
②中山岩容水亚区。主要分布在岚河流域,属岩溶潜水或承压水。天然泉水流量在60吨/日以上,最高达1080吨/日,径流模数为5.9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按径流模数计算,全县地下水天然补给总量约1.085亿立方米/年。其中,灞河为0.3922亿立方米,黄洋河为0.2374亿立方米,吉河为0.0305亿立方米,岚河为0.4246亿立方米。
野生果类:主要有 猕猴桃、山楂、野山楂、 草莓、毛栗、柑、桔、 苹果、梨、李、桃、杏、柿、 枇杷、葡萄、枣、沙果、 石榴等。
油料植物: 油桐、乌桕、 花椒、核桃、 漆树、 水冬瓜、 猫屎瓜、油茶、油橄榄等。
纤维植物: 棕榈、 龙须草、 构树、桑、竹、山麻杆、 梧桐、 葛藤等。
淀粉植物:橡子、 蕨根、葛根、 板栗、魔芋、 百合等。
花卉植物:主要有牡丹、 玫瑰、 腊梅、山茶、樱花、菊花、迎春花、 芙蓉、海棠、芍药、紫荆、桂花、吊金钟、变色龙、林子花、 大丽菊、水仙、 辛荑、杜鹃、 兰草、竹叶梅、月菊等。
平利县境内主要野生动物有 金钱豹、 野猪、 林麝、 猕猴、 豺、 狼、 黑熊、 大灵猫、 小灵猫、 鬣羚、 水獭、 岩羊、 斑羚、 金猫、 豹猫、 红腹角雉、 金鸡、 猪獾、 狗獾、 狍子、 麂子、 花面狸、 勺鸡、 刺猬、 穿山甲、 赤狐、 野兔、 杜鹃、 鹰、 白冠长尾雉、松花鸡、 野猫、 黄鼬、 红白鼯鼠、中华鼬鼠、 岩松鼠、 鹌鹑、 喜鹊、 八哥、 苍鹭、红嘴兰鹊、 画眉、 山斑鸠、 小白鹭、 斑啄木鸟、 家燕、载胜、 麻雀、 野鸡、 白鹳、 青蛙、 大鲵、 蛇等。
受国家重点保护的有:
一级:金钱豹、白鹳。
二级:猕猴、豺、黑熊、大灵猫、小灵猫、林麝、鬣羚、红腹角雉、岩羊、松花鸡、杜鹃、斑啄木鸟、大鲵。
煤炭:在平利县分布甚广,主产于广佛镇的筲箕凹、阳坡、黑沟、东沟、西沟,城关镇的牛王沟、三里垭和八仙、大贵、三阳等乡镇,已知主要矿点16处,建立小型煤矿100多处。
大理石:主产于八仙镇的龙门和狮坪一带,矿带东起流溪沟口,西至韩河峡,绵延10千米,地质储量455万立方米,地质远景储量1500万立方米。
黄铁矿:主要产地在洛河与八仙镇交界的凤凰尖,矿带绵延10多千米,矿体21个,储量3200多万吨,伴生钴、钛,为多元素大型矿床,硫平均品位15%,储量和品位均居陕西省第一。
重晶石:平利县重晶石矿藏主要分布在洛河镇所辖的水坪、清水河、神仙台一带,总储量2800万吨,重晶石钡的平均品位92%,最高达到99.33%。
2016年,平利县总人口23.2684万人,总户数10.1608万户;年末常住人口19.4907万人。人口自增率2.02‰;城镇化率44.2%。
县委书记: 郑小东
县委副书记: 陈伦富
县委常委:郑小东、陈伦富、魏传利、蒋军、吴代强、陈俊、马朝阳、马福学、邓文明、唐如刚
2018年,平利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9.62亿元,增长11.5%,增速高于全市1.3%。GDP增速位居全市第三位、全省县域第四位。其中第一产业10.69亿元,增长3.7%,对GDP贡献率为4.2%,拉动GDP增长0.5%;第二产业69.9亿元,增长14.1%,对GDP贡献率为84.5%,拉动GDP增长9.7%;第三产业19.03亿元,增长7.4%,对GDP贡献率为11.3%,拉动GDP增长1.3%。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1.49亿元,占GDP比重为61.7%,占比超任务1.5%,占比超任务位居全市第二位。新增“五上”企业38户(市考核口径);“五上”企业206户:其中工业91户、建筑业6户、贸易84户、房地产业7户、服务业18户。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293户,其中企业476户,增长34%。2018年底全县各类市场主体11618户,增长24.3%。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平利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2%;第三产业投资增16.5%。工业投资增长38.2%,民间投资增长21.9%。
财税收支
2018年,平利县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增长7%(同口径);地方财政收入8746万元,增长7%(同口径)。全县财政支出24.1亿元,增长18.99%。
人民生活
2018年,平利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74万元,净增1361元,增长9.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19元,净增1937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3元,净增835元,增长9.3%。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0.17亿元,增长3.8%。粮产量为5.65万吨,增长2.9%;茶叶产量6800吨,产值4.57亿元;全县生猪出栏14.7万头;肉类总产量1.39万吨,增长1.5%。
工业
2018年,平利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富硒食品实现产值58.96亿元,增长21.7%;轻工纺织实现产值9.87亿元,增长41.9%;装备制造实现产值14.96亿元,增长22.1%;新型材料实现产值56.73亿元,增长11.8%;建筑材料实现产值26.26亿元,增长14.5%。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2%;利润总额增长3.8 %。产销衔接趋好,规上工业产销率达到 98.2%。
建筑业
2018年,平利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3.67亿元,增长25.7%。全年资质建筑企业签订合同总额5.78亿元,增长12.7%。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3.55亿元。
国内贸易
2018年,平利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亿元,增长13.1%。增速位居全市第二。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12.54亿元,可比增长15.4%。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零售总额的7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零售额12.22亿元,增长16.3%;乡村市场零售额5.68亿元,增长6.6%。城镇零售额增速高于乡村9.7个百分点。
金融业
2018年,平利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8.08亿元,增长9.9%;其中个人存款66.44亿元,增长15.8%。贷款余额53.5亿元,增长6.7%;其中短期贷款17.34亿元,增长20%;中长期贷款36.16亿元,增长1.3%。
保险业
2016年,平利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5840万元,比2015年增长16.2%。其中财产险收入1564万元,增长0.5%;人身险收入4276万元,增长13.2%。全年保险赔付额1236万元,下降9.9%,其中财产险赔付902万元,下降14.3%,人身险赔付333.7万元,增长4.9%。
安平高速公路通过境内。
截至2017年末,平利县公路总里程为2030千米,其中:安平高速公路52千米,国省干线160千米,县道245.4千米,乡道294.6千米,村道1278千米。全县有9个镇通三级路、137个建制村全部通水泥路、符合条件的98个建制村通班车、116个村通邮政(快递)。
截至2016年末,平利县学校总数为36所,其中普通中学12所,小学22所,职业中学1所。教职工1892人,专任教师1741人,全县在校学生22464人,普通中学8531人,职业中学1381人,小学1255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全部达到100%。
截至2016年末,平利县广播喇叭通村率100%,电视覆盖率达到98%。地面卫星接收站1个。
截至2016年末,平利县共有卫生机构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卫生技术员878人,其中职业医师252人,注册护士337人。卫生机构床位数920张。
2016年,平利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114人,农村纳入养老保险人数116400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502人;城镇居民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733人;农村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人数186272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5494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9281人。
概述
平利自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始立县治,东连荆楚,南接巴蜀,西北与中原相通。早期人口源流,先民多自江南岭北迁徙而来。悠久的建县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五方杂居的人文因素,使得南北文化,相互渗透,多种文化因子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民俗风情
平利不仅山川多姿,风光秀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也独具特色。平利有历史悠久的陕南民歌小调,纯朴的情歌《十爱姐》已经成为《那一片栀子花》电影的主题曲;平利是“弦子腔”音乐的发源地,弦子腔配合皮影戏演唱,已经入选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平利还有精彩纷呈的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中国平利“茶之旅”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国家歌舞剧团加盟演出,央视三套、七套全程录播。
美食文化
平利地处秦头楚尾,在饮食上相近湖北、四川风味。主食米饭,喜食酸辣,擅长风味食物的储藏和制作,木耳、香菇、干笋、辣椒、豇豆、萝卜等五花八门的食品,或晒晾风干,或盐腌水泡,风味独佳。
平利地处富硒带,所产“女娲银峰”绿茶含硒量高达0.08‰以上,明清时就被列为“贡品”。作为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平利所产绞股蓝品质纯正,富含锌、硒、钾等多种元素,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制、提高人体免疫力、抗高血压、减肥等特殊功效。
艺术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周天游和王子今主编,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女娲遗迹在平利论文28篇。
《平利戏剧志》 邹成仁主编,分上下两册,系统介绍了平利戏剧渊源、发展和戏曲舞台表演艺术。
《弦子戏音乐集成》 王志富主编,系统介绍了平利弦子戏的历史渊源、主要特征和皮影戏表演艺术。2006年平利弦子戏被公布为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平利民间舞蹈简介》 汪德树主编,系统介绍了耍狮子、舞龙灯、玩彩莲船及社火等15个民间传统艺术项目的表演技巧。连年来,经民间艺人代代承传,广泛应用于春节等传统节日群众文化活动(平利县文化馆1988年6月)。
《平利民歌》 蔡伟、汪德树主编,共收录平利民间口头歌曲120首。至今广泛流传于民间,为民间歌手交口演唱。
《平利民间故事集成》 汪德树、何方、邹惠珊主编,共收录流传在平利民间口头故事140篇,其中《女娲传说》(5篇)于2007年被公布为安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平利民间谚语集成》 邹惠珊主编,经过筛选,分时政、事理、修养、社交、生活、自然、生产、其他八大类,共收录流传在平利民间口头谚语1712条,广泛应用于民间生产生活语言交际之中。
《平利民间歌谣集成》 汪德树、邹惠珊主编,共收录流传在平利民间口头歌谣171首,至今广泛被民间传诵吟唱。
天书峡景区
位于平利县 八仙镇和 正阳乡境内,与安康市 镇坪县、岚皋县及重庆市城口县接壤。总面积200余平方千米,包括天书峡、龙洞河和太阳坪草甸三个景点。天书峡景区属自然封闭的原始森林区,独特的冰川及 喀斯特地貌造就了众多奇特的自然景观,优美的传说赋予景区深厚的文化内涵,是陕南地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品牌景区。天书峡景区位于安康-平利-神农架-武当山黄金旅游线上,207省道横贯景区全境,景区内原始森林、峡谷瀑布、高山草甸、天池、石林、溶洞独具特色,有陕南“ 九寨沟”之美誉。
女娲山景区
女娲山景区位于平利县中部的 女娲山,西距 安康市30千米,东 女娲山景区 (5张) 距县城15千米,景区面积6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5%。专家考证此山是女娲圣母的治所,有 女娲墓、女娲庙、玉皇宫、火神庙、舍利塔群、武皇太子坟等古遗迹尚存。女娲山自然风光秀美,“女娲云海、女娲日出、中皇晴雪、松林听涛”等生态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景区的自然价值、文化价值都很高,加之交通便利,是规划中平利县生态旅游的核心景区,也是安康市范围内的一座始母圣山和文化名山。
李逢亨(1744年—1822年),字垣斋,号培园,平利县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进朝整理编纂《四库全书》。1809年,调任河间府知府,奉旨抗洪,擢升为永定河道东河总督。1811年3月,嘉庆西巡,赐三品顶戴花翎,封黄河总督、兵部尚书,署直隶总督。1822年病逝,享年78岁。诰封荣禄大夫,葬于兴安府(今安康市)南郊。
甘棠(1842年—1924年),原名甘大霖,号醉霞,生于砖坪厅(今岚皋)贫苦农民家庭,读过两年私塾。9岁丧母,迁住平利洛河。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避难。陕西巡抚 鹿传霖召甘棠为西安行宫作画,慈禧见后,叹为“神品”。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后,慈禧调甘棠进京参加紫光阁绘画,名扬京师。
廖乾五(1886年—1930年),原名正元,又名华龙,化名刘省三,平利县八仙镇龙门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党代表,国民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党代表,革命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总政治部秘书长,20军党代表,中共湖南省军委书记。1930年被国民党秘密逮捕,杀害于 长沙市郊,时年44岁。
张惠民(1906年—1943年),原名张志润,平利县冲河张家湾人。1926年投入杨虎成部,开始戎马生涯。1936年参加“西安事变”,拥护抗日主张。先后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湖北、长沙会战,英勇打击日本侵略军。1943年12月4日壮烈牺牲,国民党中央政府追认为陆军少将。
刘成浩,1939年出生于陕西省岚皋县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湖北省恩施农业学校,被组织分配到平利县农林水牧局从事茶叶技术指导工作。试制成功“八仙云雾”名茶。荣登全国十大优质产品金奖榜首,填补了平利茶叶“国优”的空白。先后4次被评为省地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