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村

文殊村 文殊村建置沿革 文殊村经济发展 文殊村荣誉


文殊村隶属 甘肃省 嘉峪关市 文殊镇,位于镇政府东南侧,因南依佛教圣地文殊山得名。曾因灌溉渠首建有东边沟庙(现文殊村七组居民点北林东头,已毁)称东边沟村。文殊村北临 塔湾村,东与 酒泉市 肃州区西洞村接壤,西连团结村,南依 文殊山,北面南干渠穿流而过。辖9个村民小组,农户334户,1215人(2010年)。2017年11月,文殊村获评 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1949年,随酒泉解放,属西南区第九乡(文殊乡)辖地。1954年撤区并乡,属塔湾乡。1955年成立建新初级农业合作社(现文殊村1、2、7、8组),东边沟初级农业合作社(现文殊村3、4、5、6、9组)。1957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建新社、东边沟社、塔湾社合并为文殊高级社。1958年成立文殊公社,隶属文殊公社;高级社改生产大队,遂称文殊大队。<...

详情

文殊村地名网_甘肃省嘉峪关市市辖区文殊镇文殊村资料简介
  文殊村是甘肃省嘉峪关市市辖区文殊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6202011022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20201。文殊村与冯家沟村、石桥村、塔湾村、团结村、河口村相邻。 还有6个地名与文殊村同名


甘肃省嘉峪关市市辖区文殊镇文殊村介绍

文殊村隶属 甘肃省 嘉峪关市 文殊镇,位于镇政府东南侧,因南依佛教圣地文殊山得名。曾因灌溉渠首建有东边沟庙(现文殊村七组居民点北林东头,已毁)称东边沟村。文殊村北临 塔湾村,东与 酒泉市 肃州区西洞村接壤,西连团结村,南依 文殊山,北面南干渠穿流而过。辖9个村民小组,农户334户,1215人(2010年)。

2017年11月,文殊村获评 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1949年,随酒泉解放,属西南区第九乡(文殊乡)辖地。

1954年撤区并乡,属塔湾乡。

1955年成立建新初级农业合作社(现文殊村1、2、7、8组),东边沟初级农业合作社(现文殊村3、4、5、6、9组)。

1957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建新社、东边沟社、塔湾社合并为文殊高级社。

1958年成立文殊公社,隶属文殊公社;高级社改生产大队,遂称文殊大队。

1966年,更名为胜利大队。

1971年,恢复原名文殊大队,随文殊公社从酒泉县划归嘉峪关市。

1979年11月,文殊大队第三生产队划分为两个生产队。

1983年,公社体制改为乡体制,文殊大队改为文殊村,辖9个村民小组。

1983年12月,全村有309户,1378人,耕地面积3182亩,人均2.3亩。粮食播种面积为2643亩,总产量1005.9吨,除上缴国家和集体提留外,社员人均口粮490千克。文殊村群众栽培经济果木林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前,文殊村有果园6处。盛产长把梨、红霄梨、桃、杏等,由于果园多分布村庄附近,灌水方便,加之日照时问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品含糖量的积累提高,故果品色泽鲜艳、香甜可口。随着经济果木林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果品产量也在不断提高。原文殊八队果园经营较好,多年产量在25吨以上,最高年分可达40多吨,收入1万多元。

1983年全村总收入47.72万元.提取公益金、公积金和干部报酬外,人均收入244.4元,属于文殊公社富裕村。1983年底全村有大中型拖拉机14台,手扶拖拉机28台,粉碎机、碾米机、磨石机20台。大牲畜388头,牛256头,马51匹,驴33头,骆驼9峰,小家禽饲养770头,羊440只。

改革开放以来,文殊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施“双千元田”“万元院、田、园”的农业结构调整,以白酒厂为龙头,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0年.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农户334户,1215人,耕地面积3136.88亩,人均2.5亩,人均纯收入7898.7元。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居民安全卫生饮用水入户率、村民用电入户率均达100%,居民点道路实现了组组通。完成农村沼气池项目建设94户,卫生改厕项目建设55户。全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59%,新农保参保率达到64%,村组道路硬化率、计划生育率、中小学入学率均达100%。

截至2010年,文殊村形成了以日光温室、精品蔬菜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的二、三产业六大主体产业。其中,土豆、大蒜、洋葱、制种业是文殊村的特色农业。全村现有日光温室19座,种植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年销售收入28.5万元;移动式钢架拱棚40座,种植草莓、土豆等,年销售收入50余万元:近年来引进孜然和玉米套种、土豆和玉米套种等先进种植方式,改变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成绩,赢得了农户的认同。

文殊村先后获得“绿化达标小区”“‘一会两站’建设先进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