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添堡回族乡

新添堡回族乡 新添堡回族乡历史沿革 新添堡回族乡民族特色 新添堡回族乡地理环境 新添堡回族乡自然资源 新添堡回族乡经济发展 新添堡回族乡基础建设 新添堡回族乡社会事业 新添堡回族乡项目发展 新添堡回族乡乡镇荣誉 新添堡回族乡模范村庄


新添堡回族乡位于华家岭北麓,甘肃省会宁县城南部,南与侯家川镇相依,西接中川镇,北与会师镇毗邻,东邻翟家所镇,乡人民政府设在新添堡村南马组,距会宁县城15公里。地处东经105度68分,北纬35度35分。新添堡回族乡东西宽12公里,南北长18公里,总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共辖13个村,75个村民小组,4001户,19447人,其中回族14506人,汉族4591人,东乡族350人;有农业户数3943户19289人,其中回族14463人,汉族4477人,东乡族349人。新添堡回族乡历史悠久,古代为原始森林地带,从 清朝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5年起,回、汉、东乡三个民族陆续从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关中地区及甘肃省张家川、 临夏、通渭等地徙迁寄居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以农为主。据历史资料记载,新添堡回族乡以历史上新添驿站和民族而得名。此地清朝年间以前为新添铺,以当...

详情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所有村庄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介绍

新添堡回族乡位于华家岭北麓,甘肃省会宁县城南部,南与侯家川镇相依,西接中川镇,北与会师镇毗邻,东邻翟家所镇,乡人民政府设在新添堡村南马组,距会宁县城15公里。地处东经105度68分,北纬35度35分。新添堡回族乡东西宽12公里,南北长18公里,总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共辖13个村,75个村民小组,4001户,19447人,其中回族14506人,汉族4591人,东乡族350人;有农业户数3943户19289人,其中回族14463人,汉族4477人,东乡族349人。

新添堡回族乡历史悠久,古代为原始森林地带,从 清朝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5年起,回、汉、东乡三个民族陆续从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关中地区及甘肃省张家川、 临夏、通渭等地徙迁寄居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以农为主。

据历史资料记载,新添堡回族乡以历史上新添驿站和民族而得名。此地清朝年间以前为新添铺,以当地有铺舍而命名, 清朝年间,附近山上筑起堡子后,便叫成新添堡。解放前是新(新添)侯(侯家川)乡公所驻地。 1949年8月12日新添堡地区解放,划属当时的二区管辖。1952年体制调整中划出二区,建立新添回族自治区, 1958年改为新添人民公社,1981年5月经上级批准改为新添回族人民公社,1983年8月改为新添堡回族乡,沿用至今。

新添堡回族乡是白银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甘肃省39个民族乡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乡,分别有 回族、 汉族、 东乡族三个民族。其中有8个纯回族村,分别为新添、道口、芦岔、沙湾、三合、大寺、三岔、苦水等村;纯汉族村2个,即河屲、回河;回汉、东乡族杂居村3个,即彭湾、炭山、涝池。

新添堡回族乡的回族和东乡族均信仰 伊斯兰教,人数达14856人,占全乡人口的76.8%。由于历史的遗传,在宗教内部之间有三个门宦和一个教派。三个 门宦:哲赫忍耶、虎夫耶、嘎德忍耶;一个教派:老格底目。宗教活动在 宪法、 法律和 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门宦与教派之间互相来往、互相团结、互不干涉、各行其是、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宗教活动场所以 清真寺为主,到2006年清真寺35所,主要分布在:老街、南马家、连五坊、北摆家、南摆家、川口、西山、郭家、下坝、魏城沟、炭山沟、彭湾、涝池沟、王家屲、上黄家、芦岔、马莲、水草湾、西寺、王家咀、 王家河、沙湾、伏香庄、大寺、北堡子、摆湾、柳湾、草甸子、三岔、撒家大庄、苏家庄、南湾、张坪、上南、苦水岔等地。宗教教职人员35人。

新添堡回族乡西北低,东南高,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沟壑纵横,群山环抱,大体概况为四梁五沟。四梁:沙湾梁,西南东北走向,全长1.1公里;西山梁,东南走向,全长15公里;北山梁,北南走向,全长25公里;东山梁,东南走向新添堡回族乡15公里。五沟:苦水沟,西南走向,全长10公里;新合沟,西南走向,全长10公里;石沟,西北走向东西,全长8公里;芦岔沟,西北走向,全长10公里;炭山沟,东西走向,全长15公里。新添堡回族乡海拔最高的沙家湾村2259米,海拔最低的道口村1769米,新添堡回族乡平均海拔2014米。

新添堡回族乡以 自然河流为主,境内有苦水、新合、芦岔、 炭山等四条河流。苦水河发源地在新添堡回族乡苦水村牛湾脑;新合河流发源地在中川的王磨;芦岔、炭山沟两河流发源地在候川乡的芦河村。现被建成新合、芦岔、苦水、 炭山(水库名)等四座水库,总库容量为1396万立米;在道口等村开挖和配套14眼 大口井,有效浇灌面积3800亩,库蓄水为下游兄弟乡灌溉。

新添堡回族乡属 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半旱山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4℃,最冷为 三九天,最低气温-18℃,最热三伏天,气温最高34℃,无霜期150天左右, 风力最大8级, 风速最大每秒2.2米,全年日照22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在350—450毫米之间,年总蒸发量为1350毫米。主要 自然灾害有: 干旱、 冰雹、暴雨、 霜冻、 干热风和病虫害等。

新添堡回族乡总面积32.7万亩,占会宁县总面积的3.39%,其中耕地面积13.5万亩,占新添堡回族乡总面积的41.28%,人均有 耕地7亩。 林地面积5.66万亩,占总面积的17.3%。种草面积5.14万亩,占总面积的15.72%,。有荒山、荒坡地3万亩,占总面积9.17%;乡村居民点占地0.5万亩,占总面积的1.53%, 水域及其它占总面积的29.54%。

主要粮食有: 小麦、 豌豆、 扁豆、 莜麦、 玉米、 胡麻、 洋芋、 白菜、 甜菜、 萝卜、 葱、 蒜、 韭菜等;药材主要有: 杏仁、 红花、 薄荷、 大黄、 艾叶、牛籽、来菔子、 当归、 党参等。野生药材主要有: 石膏、 防风、 麻黄、 秦艽、 远志、 苍耳子、 车前子、停力子、 甘草、 茵陈、 冬花、 柴胡、 地骨皮等。经济林木资源有: 苹果、 苹果梨、茄莉、 核桃、 杏等。动物主要有: 狐狸、 兔子、窜猪、崖獭等。禽类有: 野鸡、嘎拉鸡、 水鸭、燕子、 啄木鸟、 布谷鸟、 鹰、 麻雀等。矿藏资源有少量 煤炭和 石膏,均未开发。

新添堡回族乡是以种养业为主的少数民族乡。新添堡回族乡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会宁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路,结合实际,统筹兼顾,制定出有利于加快新添堡回族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即抓住一个重点(新农村建设)、突出两个关键,新添堡回族乡已形成草、畜、 洋芋、 劳务四大经济支柱,特别是 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使新添堡回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6年,新添堡回族乡总产值30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5元。在推动新添堡回族乡的经济发展方面,乡党委、乡政府主要抓了四个重点:

一是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技术员和致富能人591名。在培训中注重抓好“三种课堂”:首先是抓好“固定课堂”。依托乡党校、村文化技术培训中心、党员活动室和党员中心户,集中开展科技培训,突出 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的学习培训。其次是抓好“流动课堂”。建立送学帮教、理论宣讲、先进事迹报告、播放电教片等4支队伍,深入村组农户,开展驻村干部讲形势、先进典型讲事迹、老党员讲传统、致富党员讲创业、反面典型讲教训、致富能人讲技术的“六讲”活动。第三是抓好“实践课堂”。组织广大群众参观农业产业化基地和示范户,致富能人现场介绍致富经验,指导群众学习掌握种植、养殖技术,一大批少数民族青年成为科技种田、科学养殖能手,在推广应用 地膜覆盖、间作套种、林果栽培、畜牧养殖等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打牢了人才基础。

二是扩大牧草种植面积,发展畜牧养殖业。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对25度以上的坡地全部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46万亩,荒山造林3.2万亩,总面积达到5.66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饲草基地6处,累计种植 紫花苜蓿4.14万亩,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此基础上,坚持以草养畜、以畜促草,大力发展舍饲养殖业,实施了肉牛繁育基地和西北 小尾寒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新建标准化 暖棚1213座、饲草氨化池246座,引进鲁西小尾寒羊3485只、秦川种牛1191头,购置 铡草机、 饲料粉碎机250台,成立乡、村养殖协会12个,不断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新添堡回族乡发展5头以上的养牛户300多户,15只以上的养羊户710多户; 牛饲养量达到1.4万头,年出栏5000多头;羊饲养量达到4.2万只,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43%。已累计向甘肃省内外调运肉羊1.6万只,调运 肉牛5000多头,实现总收入2000多万元,养殖户户均收入7200多元,一部分农户收入达到1.5万元,走出了一条“林草立乡,牛羊富民”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初步实现了草畜产业的良性循环。

三是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着眼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梯田建设,累计兴修 梯田5万多亩,占到新添堡回族乡耕地面积的50%,人均达到2亩以上。同时,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自2001年以来,新添堡回族乡地膜 玉米种植每年保持在2万亩以上,人均1亩以上,仅地膜玉米种植人均增产粮食500公斤; 冬小麦种植每年保持在1万亩以上;洋芋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向外销售 洋芋33750吨,仅此一项人均每年增收270多元。

四是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新添堡回族乡把 劳务输出作为振兴民族经济的关键措施,宣传、引导、组织 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发展二、三产业。新添堡回族乡外出务工人员每年稳定在5000多人,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1000多万元,人均500多元。仅农民在 兰州开设烤羊肉摊点100多个,其中有20多户在兰州安家落户。在南摆组新建集中住宅小区一处,完成30户标准化农宅建设工程,并配套30户暖棚,建成小型平板桥一座。

一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改善生活条件。由于长期干旱少雨,新添堡回族乡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人畜饮水困难。为了彻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在新添堡回族乡实施了“雨水集流”工程,新打30立方米球形 水窖6436眼,户均达

到2眼;硬化100平方米 雨水集流场3496处,户均达到1处。并在南摆建成苦咸水淡化工程一处,30多户农户用上了安全 自来水;完成农村 沼气池建设100户;组织村民完成村庄绿化1万株;建成新添堡、沙湾、羊场农贸集市三处,年成交额100万元, 个体商业25户,收入总额7.25万元。

二是兴修乡村道路,增强发展后劲。新添堡回族乡境内有国道西兰(西安—兰州)公路,有省道靖天(靖天—天水)公路贯通新添堡回族乡,80年代以来,又发动群众义务修筑了 会党(会宁—党岘)公路,乡上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测设、统一标准,打破村与村、组与组的界线,先后筹措资金140多万元,采取机整、人修的办法,累计新修乡村公路21条352公里,其中2001年以来新修16条218公里,实现了村组通公路的目标,硬化南摆、北摆村组道路4117.28平方米,改造提升 乡村公路10公里;规划铺油通村公路8公里,工程正在建设中。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乡党委、政府把发展民族教育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从经费的投入、师资的配备、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入手。先后通过各种渠道投入建校资金300多万元,改建扩建了17所村级小学和1所回民中学(新添堡回族乡现有教师155人,其中中学教师35人,小学教师116人,公派教师129人,民请教师25人,在校学生3540人,其中中学794人,小学生2746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2%)。为各学校添置了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积极争取、认真落实靖远师范每年定向招收5名少数民族学生的优惠政策,充实了教师队伍,优化了师资结构。广泛动员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使新添堡回族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新添堡回族乡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自恢复 高考以来,向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550多名;2006年,初中升高中位居会宁县第一,有50名少数民族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本科19人、专科15人。新添堡回族乡累计向社会培养了2900余名少数民族初、高中毕业生,在新添堡回族乡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精神 文明建设、发展农村 科技文化事业,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乡上筹措1.2万元建成了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实施了“村村通”工程,新添堡回族乡 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村文化技术培训中心13所,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技术员和致富能人591名。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乡上先后筹资40万元,扩建了乡 卫生院住院部和门诊部,新建了乡羊场医疗点,购置和配发了基本的 医疗器械。筹措专项经费1.4万元,帮助新添堡回族乡的3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治好了 妇女病。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垫付了部分困难群众的个人参合费用,提高了参合率(2006年参合率99%),并选派医务人员参加进修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乡上于1984年建起 文化站,有文化专干2人,购置各种书籍1.2万余册,订阅报刊杂志12种,开展阅读报纸、图书借阅、放 电影、电视、文化娱乐活动,活跃人民文化生活。于2001年新建新添堡回族乡13个农村文化技术培训中心,有文学创作人员8人,设 体育场、露天影院、电视室、图书柜、 彩电等活动场所和用具。文化站专干杨栋同志向省、市新闻报刊 电台写稿600余篇,1990年至2005年10次荣获市级新闻竞赛,有奖征文稿荣誉证书25件。1987年乡上建起广播放大站,有专业人员2人。新添堡回族乡家家普及 电视,电视覆盖率100%,能看到省台和中央一套电视节目的观众占新添堡回族乡总人数的100%。

2002年引进内蒙砖瓦厂一处,投资1200万元,年产500万片瓦和300万块砖,引进砖厂一处,投资300万元,年产300万块砖,2005年引进淀粉加工厂三处,投资300万元,年产 淀粉300万公斤2002年。2001年实施的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示点项目,是中组部和国家扶贫办项目,项目共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民培训四个部分,总投资1934.1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000万元, 贷款160万元,有关部门配套293万元,群众自筹481.11万元,涉及新添堡回族乡16个村95个村民小组19058人。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民族经济进一步发展。2006年争取并实施了甘肃省“扶贫开发与农村保持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试点项目和“党性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试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000多万元,其中 专项资金700多万元。项目涉及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农户基本条件改善、 基础产业开发、农民基本素质提高、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等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强大动力。

新添堡回族乡曾连续三次(1994年9月、1999年9月、2005年5月)被 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01年3月被甘肃省委评为“甘肃省统一战线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2月被甘肃省 综治委、人事厅评为“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2年3月被甘肃省 档案局评为“甘肃省 机关档案管理省一级”,2002年10月被白银市委、市政府、市军分区评为“ 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2月被白银市政府评为“民政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7月被白银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2月被白银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5年1月被白银市委评为“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8月被甘肃省委评为“信访网络建设先进集体”,2006年被白银市组部授予“中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从1994年以来,新添乡共获奖励:国家级4项,甘肃省级10项,白银市级58项,会宁县级181项。

道口村是一个纯回族村,位于会宁县县城以南7.5公里处,辖6个村民小组。养殖、运输等已逐渐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牛、 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200头和1803只。2006年被确定为甘肃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各部门大力支持下,道口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总投资830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80万元,其它部门整合资金163万元,农户自筹271万元, 信贷资金216万元。大量种植 洋芋,科学种植地膜玉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在退耕还林地里套种的紫花苜蓿解决了养牛养羊的饲料问题。道口村投资62万元调整产业结构,道口村种植优质 马铃薯4000亩,地膜玉米1700亩,更新改造优质 牧草1000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道口村在南摆、下坝新修梯田1900亩;硬化村组道路3条,共1.11万平方米;新修道口南摆至彭湾乡村公路8公里;新建农村 沼气70户。在南摆组新建集中 住宅小区1处30户,新建养牛暖棚30座,建设苦咸水淡化工程1处,新打 水窖30眼,硬化院落30处,埋设排洪管道1200米,建成小型平板桥1座,组织村民完成绿化植树6000株,一个新型农村正在形成。

周边景区,

桃花山 地址:白银市会宁县
白银市会宁县

周边乡镇

新添堡回族乡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

周边村庄

新添堡 地址:白银市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