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镇

安远镇 安远镇沿革 安远镇行政区域 安远镇历史简介 安远镇地理环境 安远镇社会人文 安远镇文化传承


安远镇位于甘谷县北部,东接八里湾乡,南连新兴镇,西邻大石乡,北靠大庄乡和通渭县。面积155.25平方千米,人口43304人(2017)。辖1个社区、36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西城村,北纬34°53′东径105°16′,距县城17千米。地处散渡河上游川道,海拔在1420—1890米之间。甘(谷)礼(辛)公路过境。景点有香台山、古城墙、杨六郎墓、古战场—西教场。古称柳城。北宋 天禧二年(1018年)置安远寨,以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属秦州,后属 通渭县。1950年秋,划归 甘谷县管辖,设安远区。1956年设安远乡,1958年改为安远公社(曾更名卫东公社),1983年改乡。2001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复,撤乡建镇。现辖35个行政村,镇域内有 甘谷县第三中学、甘谷县安远小学等教育机构,以及六郎峰、香台山等古遗址。古称秦州或柳城。宋天禧...

详情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安远镇介绍

安远镇位于甘谷县北部,东接八里湾乡,南连新兴镇,西邻大石乡,北靠大庄乡和通渭县。面积155.25平方千米,人口43304人(2017)。辖1个社区、36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西城村,北纬34°53′东径105°16′,距县城17千米。地处散渡河上游川道,海拔在1420—1890米之间。甘(谷)礼(辛)公路过境。景点有香台山、古城墙、杨六郎墓、古战场—西教场。

古称柳城。北宋 天禧二年(1018年)置安远寨,以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属秦州,后属 通渭县。1950年秋,划归 甘谷县管辖,设安远区。1956年设安远乡,1958年改为安远公社(曾更名卫东公社),1983年改乡。2001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复,撤乡建镇。现辖35个行政村,镇域内有 甘谷县第三中学、甘谷县安远小学等教育机构,以及六郎峰、香台山等古遗址。

古称秦州或柳城。宋天禧二年(1018年)置安远寨,以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属秦州,后属通渭县。1950年秋,划归甘谷县管辖,设安远区。1956年设安远乡,1958年改为安远公社(曾更名卫东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143.3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大城、北城、南城、西城、北川、蔺家店子、麻池窑、杨屲寺、黄鹤、安坡、后川沟、苏家沟、蒋家山、王台、史家川、张家河湾、巩家川、王马、韩家湾、厚家坪、任家山、董川、菜子山、王窑、石方、沙滩26个行政村。2001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复,撤乡建镇。

1969年设向阳公社,1972年更名康家滩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77.2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康家滩、雒家坪、姚家沟、孙家坪、半屲、芦家山、阳屲、侯家沟、牛家坪、衡家坪、阴坡、阳坡、李家堡、何家坪、阳赛、山庄川、何家山、老庄、庙滩、马坪20个行政村,驻地距县城13千米。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王马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01]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巩川 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02]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韩家湾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03]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厚坪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04]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河湾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05]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史川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06]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王台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07]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蒋山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08]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后川沟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09]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大城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10]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西城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11]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南城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12]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北城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13]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董川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14]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任山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15]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沙滩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16]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店子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17]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王窑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18]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石方咀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19]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菜子山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20]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黄鹤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21]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苏家沟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22]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安家坡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23]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阳屲寺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24]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麻池窑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25]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北川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26]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李家堡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27]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山庄川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28]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何家坪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29]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阳赛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30]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何山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31]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老庄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32]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庙滩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33]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马坪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34]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阳坡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35]

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阴坡村民委员会[620523103236]

安远处在 散渡河与 清溪河的交汇处,北达 通渭、 宁夏,东连 秦安、 平凉,西通 武山、 陇西,南控甘谷、西礼。四至有大路通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宋代,安远是北宋和西夏交战的前沿地区。宋朝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每得一地,便筑城设寨,安远古城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修筑的。公元1016年8月,河湟吐蕃嘉斯勒等领部属三万多人攻略三都谷(汉代叫射虎谷),被秦州知州曹玮打败,杀敌一千多人,此战事即发生在今天的安远川。宋的“军”、“城”、“寨”、“堡”是具有军事和行政双重职能的机构,既管军,又管民。由于安远寨是杨文广所筑,所以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在安远流传很多,有六郎山、六郎坟、三关口、西校场、校场坡、演武厅等与宋王朝边防军事有关的遗迹存在。

安远镇位于甘谷县北部,距 县城17公里,海拔高度在1420—1890米之间,东接八里湾乡,南连新兴镇,西邻大石乡,北与大庄乡和通渭县为邻,通(渭)甘(谷)、甘(谷)礼(辛)公路横穿而过,区位条件优越是甘谷县的北大门。区域面积155.25平方千米,全镇辖36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342元,人均产粮214.4公斤,,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粮田面积81800亩,有效灌溉面积13659亩,占13.1%。镇政府驻地西城村,位于北纬34°53′,东径105°16′。

安远镇古称秦州或柳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置安远 寨,属秦州,旋即又属通县,以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元、明、清以至国民时期,为通渭重镇。1950年秋,划归甘谷县管辖,先后设安远区、安远 人民公社、卫东人民公社、安远乡等。2001年12月,经省 民政厅批复,撤乡建镇;2003年7月被省体改办批准列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宋天禧二年(1018年)置安远寨,以西夏常北来入侵,取“安其远方”之意。属秦州,后属通渭县。1950年秋,划归甘谷县管辖,设安远区。1956年设安远乡,1958年改为安远公社(曾更名卫东 公社),1969年设向阳公社,1972年更名康家滩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143.3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大城、北城、南城、西城、北川、蔺家店子、麻池窑、杨屲寺、黄鹤、安坡、后川沟、苏家沟、蒋家山、王台、史家川、张家河湾、巩家川、王马、韩家湾、厚家坪、任家山、董川、菜子山、王窑、石方、沙滩26个行政村。2001年12月,经省民政厅批复,撤乡建镇。

古为 丝绸之路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前有“不夜城”之称。甘(谷)礼(辛)、通(渭)甘(谷)公路交汇于此,是甘谷县的“北大门”,东西各条道路 四通八达,境内交通便利,人流物流畅通,劳动力资源丰富,集市贸易活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今尚存“天水古关”、 杨六郎墓、古城墙、西校场等遗址,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宫灯、高台、戏剧、秧歌等享誉县内外且演员辈出。“天水古关”、杨家将大战场、古城墙、香台山等“安远八景”构成安远独有的旅游资源,颇具开发潜力,安远已成为甘谷县北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教育卫生中心和文化中心。

安远镇位于甘谷县北部,东接八里湾乡,南连新兴镇,西邻大石乡,北靠大庄乡和通渭县。面积155.25平方千米。辖1个 社区、36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西城村,北纬34°53′东径105°16′,距县城44千米。地处散渡河上游川道,海拔在2633—3876米之间。甘(谷)礼(辛)公路过境。景点有香台山、古城墙、杨六郎墓、古战场—西教场。 安远镇香台山 (7张)

安远古城旧时的建筑规模规整而宏大,具深厚历史底蕴。 镇上古建筑有文昌楼、太平寺、天爷楼、南爷楼、北爷楼、香台山、古戏楼两座,建筑宏伟精巧,布局错落呼应,现仅存香台山一处。镇上近二华里的

一条长街贯通东西,城南、城西、城北各有一座独立的高墙大堡,有护城河与吊桥。安远曾是 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镇,是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与旱码头。旧时的安远商行不下五、六十家,百货、山货、药材、药店、食品、粮栈、当铺、五金、蔬果、牲畜、旅店等一切行当,应有尽有。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北京、武汉等地的客商落籍安远,视安远为风水宝地。安远老街尚存不少清代、民国时期的店铺建筑。走进老街,依然可以体味到当年繁盛的风貌。安远处在两水交汇的小盆地上,平畸如掌,据险扼要,旧称黄槐川,也称柳州城。安远有“丹山似凤、白石成羊、旌旗分寺,天水合流、五云岭秀,六郎峰高、东岗兆雨,四阜屏风”八景,形象地说明了此地的风光之盛。

安远小学创办于1905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 天水地区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创办人王翰(字干卿),清例授宣德郎政司理堂,任甘肃督军张广建手下督察委员之职。安远小学“哥特式”的校门至今犹存,是“西学东渐”的明显标志。安远也是最早创办女子学校的地方之一。1937年,即创建了安远镇 女子学校,最初招收20多名学生。学生最多时,达70多人。1942年,由于各种原因,并入安远镇小学。如今的甘谷三中设在安远,是甘谷县北部山区最大的完全中学,安远、大庄、永兴、礼辛四乡镇及金山乡的部分高中生全集中在安远上学。学校规模大,教学质量高,是天水地区农村中学中的翘楚者。
  安远古城经历了千年的历史风云,只剩下几段伤痕累累的断垣残壁,在时代的风雨与晨昏暮鸦中诉说着历史的苍凉与变迁。然而,历史是不会被人们遗忘的,今天的人们,更应该珍视 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

安远历史上名伶辈出,戏剧活动广泛根植于民间,是天水地区民 安远镇秧歌 (7张) 间最早建立班社的地方之一,素有“戏剧之乡”的美誉。清末至 民国期间,涌现出了名闻陇上的秦腔名演员耿忠义、耿云山、王宝童、潘进喜、王月顺、王岁顺、张云贤、王善娃、王双福、王青山、马晓云、李碎人,伍托元等人。其中尤以耿忠义、王宝童、潘进喜演艺超群,为时人所重。安远曾先后出现过“云太社”、“王宝童戏班”、“长庆班”、“三盛社”等戏剧班社,在 兰州、天水、陇西、定西等许多地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著名的“耿家脸谱”,闻名陇上,声动京华,是甘肃秦腔脸谱的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闫仲雄先生专门研究耿家脸谱,并著文介绍于省内外。1952年,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来兰州见到耿家脸谱后,惊喜不已,特请岳钟华彩绘十余帧携回京华。至今,在甘肃许多地方 剧团里,都有安远演员的身影。

安远宫灯历史悠久,古老神奇,内容丰富,广为人们传颂。 安远宫灯已有140年的历史,由清末著名民间艺人“马画”所绘,形状为正方形,一灯四面,灯架能开能合,装卸自如,全用经过漂白处理的高级丝纱为灯面。工艺制作精湛,绘画技艺高超,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内容以古典章回小说为蓝本,一回一画面,相当于现代的连环画。有《三国演义》英雄灯,《西游记》降魔灯,《封神榜》神话灯,《精忠岳传》爱国灯,《西厢记》爱情灯,《绿牡丹》武侠灯。每年正月初九上灯,二里长街,华灯璀璨,气象万千。人们玩灯、赏灯、讲灯、议 安远镇宫灯 (3张) 古、思古,场面十分繁盛。现仅存《 三国演义》部分灯。安远宫灯是西北地区特有的系列宫灯,阵势庞大,匠心精巧,为国内罕见。

安远高台内容丰富,造型绝妙,人物逼真,装饰乱真,别具一格。突出的特点是惊险神奇、新颖隽秀,古典文雅, 小巧玲珑,为甘谷最出色之社火形式,深受群众欢迎。

安远大城之内过去青绿瓷片遍地都是,疑有秦州旧窑址存在。1953年第9期《文物参考资料》载有傅振伦先生所著之文《明清现代瓷器》,在甘肃条下有通渭安远瓷窑瓷器之说。与之对应的是清末著名民间艺人“马画”擅捏泥塑,时称“马画”,为安远人。“马画”晚年居于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马画”作品。

安远 小曲是甘谷小曲之一种,旧时艺人辈出,与秦腔名伶相伉,曲目丰富,演唱兴盛。现年九十的李姓老艺人精通小曲,演唱声情并茂,生动感人,是天水地域为数不多的民间老艺人。

周边农林园艺

甘谷县兴达畜禽养殖场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周边幼儿园

金志幼儿园(甘谷县安远镇)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X087(安姚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X087(安姚段)

周边乡镇

安远镇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周边村庄

王马村 地址:天水市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