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镇

宣化镇 宣化镇概况 宣化镇沿革 宣化镇甘肃宣化镇 宣化镇乡镇企业 宣化镇其它产业 宣化镇农业建设 宣化镇劳务输出 宣化镇富裕之路 宣化镇基层建设


甘肃省 高台县宣化镇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下游,位于东经99°42′,北纬39°25′,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63.87平方千米,原名“新城”。宣化镇有17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967人(2017),耕地面积40000亩,其中农户承包面积32250亩,开发区农场面积7750亩,主产小麦、玉米、蚕豆、水稻,经济作物以番茄、中药材、日光温室、制种、瓜菜为主。2001年宣化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029.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79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2元。宣化镇位于高台县中部,平均海拔1280米。面积63.87平方千米,人口14967人(2017)。辖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蒋家庄村,距县城12千米。高(台)盐(池)公路过境。景点有大湖湾水库。1955年设台子寺、宣化2个乡,1958年设宣化公社,1983年改乡。19...

详情

宣化镇地名网_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资料简介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介绍

甘肃省 高台县宣化镇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下游,位于东经99°42′,北纬39°25′,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63.87平方千米,原名“新城”。宣化镇有17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967人(2017),耕地面积40000亩,其中农户承包面积32250亩,开发区农场面积7750亩,主产小麦、玉米、蚕豆、水稻,经济作物以番茄、中药材、日光温室、制种、瓜菜为主。2001年宣化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029.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79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2元。

宣化镇位于高台县中部,平均海拔1280米。面积63.87平方千米,人口14967人(2017)。辖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蒋家庄村,距县城12千米。高(台)盐(池)公路过境。景点有大湖湾水库。

1955年设台子寺、宣化2个乡,1958年设宣化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王马湾、台子寺、站南、站北、蒋家庄、顾家堡、上庄、乐一、乐二、乐三、利丰、利号、贞号、东庄、高桥、寨子、宣化17个行政村。

高台县宣化镇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下游,位于东经99°42′,北纬39°25′,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63.87平方千米,原名“新城”。

全镇有1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0000亩,其中农户承包面积32250亩,开发区农场面积7750亩,主产小麦、玉米、蚕豆、水稻,经济作物以番茄、中药材、日光温室、制种、瓜菜为主。

2008年来,镇党委、政府把调整结构、推广科技、发展 特色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采取政策引导、信息服务、 技术示范等办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宣化镇总播面积4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3173亩,经济作物面积15397亩,种草面积14238亩,粮经草比例调整为30:36:34。经济作物中,种植番茄1648亩,瓜菜1853亩,棉花2181亩,中药材3553亩。宣化镇新建连片日光 温室示范点11个450座,累计日光温室达到803座。

乡镇企业是振兴宣化经济的 主导产业,2008年,宣化镇拥有建筑建材项目部10个,建筑施工队70多个,从业人员2600人,年承接工程50多项,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创年产值1.5亿元,工业企业造纸厂年产瓦楞纸14000吨,白色浆板纸2000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364户,宣化镇完成乡镇企业产值3.75亿元,收入10655万元,实现税金604万元。

宣化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 机遇,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现了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的转变。共完成退耕还草任务14238亩,其中历年留床5170亩,当年种草9068亩,有千亩以上连片种草示范点6个,完成生态 退耕还林3490亩。同时抓住草畜产业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 畜牧业,2008年,宣化镇共有规模养殖场7个,其中:千头猪场3个,千只羊场2个,千头牛场1个,千头鹿场1个,养殖专业村3个,专业社23个,养殖大户727户;牛饲养量798头, 猪1.3万头, 羊1.8万只,鸡12万只。

宣化镇共有17个村,耕地面积4000亩,其中老农区农户承包面积32250亩, 骆驼城开发区农场面积7750亩。

2008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节水增收和发展创税 农业,采取典型带动、利益驱动、政策拉动、行政推动、科技促动等多种方法,动员和组织宣化镇群众打建日光温室,发展温室高效农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止2008年,宣化镇共打建日光温室803座,其中连片日光温室示范点11个450座,温室栽培品种也由传统的韭菜、葫芦、 芹菜、油白菜向茄子、西瓜、西红柿、 黄瓜等精细蔬菜及果树、食用菌等领域拓展,谱写了宣化生产精细果菜的新篇章。据调查,2007年冬季以来宣化镇日光温室纯收入达到280万元,平均每座日光温室收入可达到3500元。

宣化镇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处,宣化镇共有耕地4万亩,4500户,1.8万人。由于地处柔、丰、站、纳四大干渠下游,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宣化镇农业生产的首要 因素。

2008年来,随着黑河分水方案的实施,干渠来水量明显减少,农作物干旱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日益严峻的缺水现实,从99年开始,镇党委、镇政府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外出 观摩学习,动员和引导宣化镇干部群众发展用水量相对较少的制种产业。在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和部分典型农户的示范带动下,农作物制种现已发展成为宣化镇势头强劲的特色产业之一,2002年先后由8家制种单位落户宣化镇搞制种,面积达到3885亩,其中:玉米3500亩, 西瓜60亩, 冬瓜30亩,苋菜130亩, 萝卜80亩,豆类85亩。

2008年,镇上将从技术服务和信息引导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大做强制种产业,为农民群众开辟新的增收致富之路。

宣化镇共有耕地40000亩,其中老农区农户承包面积32250亩,骆驼城开发区各农场面积7750亩。多年来,骆驼城开发区各农场局限于栽树治理 荒漠、种粮改良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效益非常低下。98年开始,镇党委、镇政府立足于滩大地广的土地资源优势,多次组织人员外出考察,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在骆驼城开发区各农场大力倡导种植耐干旱、耐瘠薄、低投入、高效益的中药材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辐射带动了老农区的中药材种植,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材种植产业。2002年宣化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53亩,主栽品种主要包括 甘草、 孜然、 柴胡、红芪、黄芪、生地、冬花、薄荷、王不留行、桔梗、紫苏、荆芥、板兰根、白术、白芍等26个中药材品种,2008年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2008年,镇上计划狠抓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下决心解决药农盲目引种,药商压级压价,药材销路不畅的问题,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为宣化镇产业结构调整闯出一条新路子。

为了切实加快温室 农业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经济效益,根据《宣化镇温室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0年)》,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加强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要推动宣化镇温室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强化督查,严格考核。一是成立镇温室打建领导小组,重点抓好日光温室发展。镇农技站、财政所、林业站、水管站、供电所、信用社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温室发展的各项工作。农技站负责技术指导和科技 培训,财政所负责贴息资金的兑现,信用社负责信贷支持,水管站负责协调节水设施配套,供电所负责电力配套。二是各村实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把手负责制,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全力以赴抓落实,把温室农业任务完成情况列为各村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实行镇领导干部包片包村,村级领导包社,帮扶部门包挂,技术 干部包技术指导,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四是农技站干部包挂重点村,负责温室建设和种植的技术指导、规划验收、农民培训、试验示范等。五是加强督查考核,镇上继续把温室农业发展列入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加大考核分值,作为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严格兑现奖惩,对年度任务完成好的村给予 奖励。

政策扶持,积极引导

持续扩大温室规模。日光温室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为了鼓励农户积极新建,进一步扩大温室新建规模,要认真宣传和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一是实行贷款贴息的办法扶持农户打建温室。对新建温室每座协调贷款1万元,贴息2年。采取先由农户打建,再由村、社统计上报,农技站、财政所、信用社联合验收,在打建温室的村社以公示的方式确认贷款农户,信用社依据打建温室农户花名册,本着为农服务的宗旨,简化手续,根据农户信用程度、偿还能力等情况,可采取信用、抵押、联保、保证担保等方式发放贷款,农户直接到到信用社办理贷款手续。 贷款发放时间在农户打建墙体完成后发放5000元,种植验收后再发放5000元;贴息由财政所据实支付给信用社。二是协调水务局、电力局对连片新建10座以上的示范点负责配套滴灌设施,架设电力设施,确保温室种植水电设施配套齐全。三是各村也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动员农户调换土地,打建温室。

强化培训,精心指导

提高温室科技含量。一是实行培训、指导分片包干制。在温室种植和新建的全过程,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对农户开展温室种植和新建技术培训、 指导,力争3年培训3000人(次),确保每户农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二是完善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服务机制。将温室规模大的村和新建重点村逐个落实到技术人员头上,实行技术承包,强化服务,及时解决农户在温室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困难和问题,使良种良法到田,关键技术到人。三是加大培训力度。镇农技站技术人员抓好温室示范点及 示范种植农户的技术培训及服务。要加大农民技术员的培养力度,确保温室种植农户每10户有1名农民技术员,每年培养农民技术员80名,三年培养农民技术员240名,努力实现向科技要效益、依靠科技增 效益的目标。四是积极邀请市县农业专家定期开展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为宣化镇温室建设会诊把脉。

充分论证,科学设计

推广新型建造模式。 温室结构是直接影响温室效益的重要因素,宣化镇前几年推广的二代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虽然在保温、采光性能等方面都比较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但也存在空间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的问题。因此,要在省、市 专家和本县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推广大跨度、高屋脊的新型温室建造模式,同时,大胆探索各种新模式,试验示范日光温室与塑料拱棚结合型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阴阳棚”菜菌结合型模式、复合式连栋日光温室模式,不断提高日光温室生产的科技水平。

突出特色,注重效益

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名、特、稀、优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步伐,重点村抓好1--2个工厂化育苗基地,大力提高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良种化水平。二是优化种植结构。按照科学种植,合理 布局的要求,分村社进行温室结构调整,一村一品的格局。大幅度增加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西甜瓜等精细瓜菜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型、营养保健型、特色多样型等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蔬菜,形成以精细蔬菜为主,优、新、特、稀蔬菜为辅,花卉、食用菌为补充的种植结构,将精细瓜菜种植比例由2008年的45%逐步提高到80%以上。王马湾、台子寺、朱家堡、站北村在抓好常规蔬菜种植的同时,重点调整温室种植结构,以两茬种植为突破口,逐步加大多茬和精细瓜菜面积,使连茬瓜菜和精细瓜菜面积有2008年的50%逐步提高到85%以上。二是优化茬口结构。按照“常规瓜菜反季节,特种瓜菜赶佳节”和“避旺、补缺、抓节日”的思路,打好“时间差”、“季节差”和“空间差”,科学合理安排茬口模式,大力推广科学合理的间作套种模式,压缩一大茬,增加连茬和多茬,将连茬种植 比例由2008年的45%逐步提高到80%以上。

培养典型,抓点带面

大幅提高温室经济效益。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抓好温室示范村建设,以成功典型事例进行效益比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组织村组干部、群众骨干到发展好的乡村参观学习,现身说法,打消群众顾虑,鼓励和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加快温室发展。一是农技站要培育一个高科技、高效益示范点,在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帮扶,点上抓示范,抓连片,抓区域;面上抓培训,抓服务,抓销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温室建设,每年建立高标准温室示范点2个。二是重点村根据实际,选择群众积极性高,农民收入好的社作为新建温室示范点,新建1个标准高、起点高、打建 质量好、生态环境好、井电渠路配套、具有代表性的新建温室示范点。三是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特色明显、结构调整突出、效益显著的温室瓜菜生产专业村、专业社,通过示范点带动宣化镇温室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四是积极探索温室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经营模式,引导农户以温室入股,使温室向大户集中,努力创造条件组建温室种植经营公司。

积极引进、试验、示范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大力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品种及提质增效新技术,三年内共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30个以上,推广优良新品种15个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新技术方面主要推广无公害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 栽培技术,基质无土育苗技术,茄子、辣椒、黄瓜嫁接育苗技术,温室滴灌及膜下暗灌技术,温室追施CO2气肥技术,温室张挂反光幕补光技术,温室醋酸乙烯无滴膜及蔬菜专用膜技术,温室防虫网、遮阳网应用技术,温室食用菌、花卉、果树栽培技术,温室瓜菜配方施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温室瓜菜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等13项先进技术,2010年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选择位置、规模合适的温室示范点开展配套沼气池和卷帘机的试验示范,不断提升宣化镇温室种植水平,实现 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目标。

健全网络,壮大队伍

进一步拓展销售市场。 积极扶持壮大营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 经纪人)+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及综合服务型的行业协会。温室规模达到50座以上的村要组建专业协会,发展运销大户和经纪人。要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瓜菜生产流通。

宣化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 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紧紧抓住2007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劳务 品牌展览会上“金张掖宣化金瓦刀”劳务品牌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的机遇,大张旗鼓的宣传打造劳务品牌的重要意义,全力打造“金张掖宣化金瓦刀”劳务品牌。通过召开劳务经纪人座谈会、劳务经济报告会、表彰会等,加大 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引导组织劳务经纪人自觉举起“金张掖宣化金瓦刀”劳务品牌旗帜,通过市场信息将农民工和用工企业联系在一起,教育民工将外出打工与打造品牌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去今两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期,培训农民工人(次)。宣化建筑工凭一把瓦刀闯天下,打响了高台劳务经济的“金字招牌”。2007年,宣化镇共输转 劳动力7034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126万元,人均3022元。带动全县建成规模建筑企业11家,其中二级资质2家,三级9家,大小施工队伍多达117支,年从业人员达1.1万人,占据了全县劳务输出的大半壁江山。2008年一季度,宣化镇劳务经济继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至2008年,宣化镇共输出劳务人员3094人,比2007年同期增长3.4%。

优化结构,壮大提升支柱产业  过去,地处城郊的宣化镇主要以普通的小麦、玉米种植为主,耗水费时,农民增产不增收。2008年来,该乡充分挖掘利用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着力调整和优化 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种植业上,立足效益调结构,立足市场找订单,形成了以温室蔬菜为主的“绿”色产业、以番茄、辣椒为主的“红”色产业、以 棉花为主的“白”色产业、以玉米制种为主的“黄”色产业。2006年宣化镇落实总播面积24243亩,其中蔬菜3520亩,辣椒干983亩,棉花4488亩,玉米制种12485亩,特色产业面积达到22200亩,占总播面积的90%,预计收入达2200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46%,五一村种植玉米制种3001亩,预计实现收入450万元,户均15000元,人均3400元。在草畜产业上,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典型带动作用,狠抓品种改良和养殖小区建设,认真开展畜禽防检疫工作。投资新建了五三综合养殖小区、六四胭脂鸡养殖小区,宣化镇养殖小区总数达到18个,养殖大户达860户,带动宣化镇农业和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宣化镇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2万头、2500头、2.4万只,新增养殖大户80户,畜牧业在农民增收的 贡献率达到34.5%。六二村范学军投资4万多元,新修建猪舍12间,当年生猪饲养量达到了800头,出栏500多头,纯收入8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养猪专业户已发展到24户,生猪饲养量3000多头,年出栏生猪2400多头。

引用科技,拓宽致富渠道

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 思路,不断引进、示范和推广优质新品种,以品牌占市场,靠特色闯天下,以科技示范村、示范点和示范带为 依托,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用高科技组装传统农业。着力推广农作物制种、日光温室、暖棚养殖、高效节水等农业实用技术,改造工艺流程,优化劳动组合,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依托制种企业和乡农业站所,重点推广 品质好、效益高、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努力提高农民增收中的科技含量。农民普通掌握应用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嫁接栽培、立体栽培、配方施肥、农作物杂交制种、蔬菜嫁接、病虫害防治、畜禽品种改良等新技术。同时,建起了六一村高效经济作物示范点、七坝千亩蔬菜村、六一、六三村温室精细蔬菜种植示范点等14个科技示范点,以点带面,典型引导,2005年六三村科技示范点种植的西瓜每棚收入1万以上,辣子平均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六三村一社农民杨利明大胆引用西瓜、番茄连茬种植技术,头茬西瓜收入9600元,二茬番茄收入6000元,合计收入15600元。在示范点的带动下,宣化镇温室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以西甜瓜、茄辣子为主的反季节精细瓜菜面积达560多亩,占到温室总面积的1/3。实用新技术,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宣化镇1340座温室平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仅温室一项全年收入670万元。宣化镇还建起了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立健全规范配套的栽培技术规程,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普及力度,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龙头带动,拉长产业化经营链条

2008年来,宣化镇坚持“扶强、扶优、扶大”的 原则,优化发展环境,规范服务行为,重点扶持壮大以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为主、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使其带动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拉长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该乡宏丰蔬菜公司是一家脱水蔬菜生产企业,过去,虽然企业产品广受客户青睐,但企业规模过小,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带动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大,对此,乡上通过向上争取、政策倾斜等措施,扶持企业进行了两次技术改造和生产线扩建,使得企业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200吨扩大到了1000吨,产品全部飘扬过海出口欧美市场,在给乡上带来45万元 税收的同时,年带动2200户种植加工蔬菜5000亩,亩均收入达到1600元以上,比粮食作物亩均增收800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同时,该乡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大力引导龙头企业、大户能人、乡村组织和涉农服务单位兴办各类服务实体,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市场中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宣化镇成立了宏丰蔬菜加工协会、仰光辣椒加工协会、制种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个,发展会员3542人。各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了“企业建协会,协会带农户,农户联市场,共同发展”的 目标,协会通过提供信息、科技、生产、流通等一系列的服务,把分散的种植户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解决了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助合作和农户与企业双赢的目标,为宣化镇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乡依托仰光辣椒制品公司成立的辣椒加工协会,从定单种植到生产收购,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 规范要求,以前农民各自为战的种售模式变成了定单化、标准化的发展模式,宣化镇种植辣椒干1630亩,亩均收入2000元,农民不仅靠种植传统辣椒增加了收入,而且使得宣化镇的辣椒品牌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提升。

拓展市场,凸现劳务输出质量效益

宣化镇还把劳务经济做为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的 支柱产业来抓,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技能培训和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大劳务输出力度。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将劳务政策、信息、典型经验及时送到村社、农户,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采取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的办法,有重点有目的的举办各类培训班,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强化信息服务,搞好维权服务,加大跟踪服务,保证“后方”服务,支持中介服务,简化手续,关心外出人员生活,不断推动劳务输出上规模上水平。通过开辟基地,拓宽劳务渠道和途径,稳定务工队伍,实现了劳务输出由昔日的走西口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转变,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效益同步显现。2005年,宣化镇输出劳务3574人,新开辟劳务基地4个,实现收入9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60元。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这一指导原则,不仅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创新,不断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容和途径,逐步扩大拓展党内 基层民主的空间和领域,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积极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进一步调动宣化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 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宣化镇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党内民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没有党内 民主,就没有党的兴旺发达。能否发扬党内民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党内民主是党兴盛强大的不竭动力,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才能在全党形成认真学习的 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广大党员才能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敢讲真话、讲实话,充分表达新的见解、新的观点、新的思想,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全党始终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对领导干部实行切实有效的党内监督,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从而保证党对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实施正确的领导。没有党内民主,党就失去生命,先进性就无从谈起;没有充分的党内民主,党的生机与活力就会不断下降,先进性也就无从保持。党内的民主状况对全社会民主状况产生全面而深刻的 影响。事实证明,党内民主生活正常,党员领导干部有民主意识、民主习惯和民主作风,以身作则,就会影响和带动自己所在的工作领域形成良好的民主风气。相反,如果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领导干部搞“一言堂”、“家长制”,势必处理不好与党外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更谈不上保证和发扬人民民主的问题。2008年来,宣化镇各级党组织按照县委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认真安排,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具体工作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有待于继续深入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因此,宣化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 积极性、 主动性和 创造性。

基层民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把保障党员平等参与党内事务的民主权利与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紧密联系起来,把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与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在注重培育和切实增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 作风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保证党内民主的实现,更好地凝聚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宣化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周边

高台县宣化镇宣化村退轴厣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高台县宣化镇台子寺村退漫淤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S301

周边政府机关

宣化镇政府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政府高台县宣化镇人大

周边村民委员会

宣化村卜箭村奎民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S301

周边乡镇

宣化镇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周边金融

中国寿蜴猫衄人财险高台县宣化镇宣化村三农服务点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周边村庄

宣化村 地址:张掖市高台县

高桥村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