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镇

多巴镇 多巴 多巴镇地理环境 多巴镇气候 多巴镇自然资源 多巴镇人口 多巴镇经济 多巴镇城镇建设 多巴镇旅游资源


多巴镇是 湟中县18个乡镇之一,位于湟中县城鲁沙尔北部25km,东距省会西宁市25km。镇域东西长约25km,南北宽约6km,总面积148.76km2。多巴镇 区所在地是青海省著名的高原小镇。 多巴藏语意为“三岔路口”,历代为军事要地,是通往青南地区和西藏地区的咽喉地带,是牧区、农业区的交汇处,历史上曾出现过大量的货栈、当铺和车马店等服务设施。随着青藏铁路、 109国道(西宁~西藏公路)、宁湟公路的贯通,其区位优势和经济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现已成为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和湟中县一个主要的贸易、服务中心城镇。多巴镇地处西宁一民和盆地西部, 湟水河中上游地段。该盆地为东西狭长的 断陷盆地,湟水河沿盆地东西向穿越而过,南北侧为侵蚀强烈的基岩低度山丘地貌区,植被稀疏,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高低相差24m。海拔高度在2350-2800m之间,两岸山体坡度为20。~35。,黄...

详情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介绍

多巴镇是 湟中县18个乡镇之一,位于湟中县城鲁沙尔北部25km,东距省会西宁市25km。镇域东西长约25km,南北宽约6km,总面积148.76km2。多巴镇 区所在地是青海省著名的高原小镇。 多巴藏语意为“三岔路口”,历代为军事要地,是通往青南地区和西藏地区的咽喉地带,是牧区、农业区的交汇处,历史上曾出现过大量的货栈、当铺和车马店等服务设施。随着青藏铁路、 109国道(西宁~西藏公路)、宁湟公路的贯通,其区位优势和经济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现已成为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和湟中县一个主要的贸易、服务中心城镇。

多巴镇地处西宁一民和盆地西部, 湟水河中上游地段。该盆地为东西狭长的 断陷盆地,湟水河沿盆地东西向穿越而过,南北侧为侵蚀强烈的基岩低度山丘地貌区,植被稀疏,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高低相差24m。海拔高度在2350-2800m之间,两岸山体坡度为20。~35。,黄土覆盖面较广,坡面 冲沟发育,侵蚀强烈, 海拔高程2380m以下为 湟水河的低级 阶地和 河漫滩,阶地阶面宽且平缓,为堆积型阶地。地形南北短、东西狭长,呈不规则长方形。 多巴镇

多巴镇地区年平均气温2.6—5.3℃,属 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年无霜期140~15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378.3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51.1mm,年均日照时数2588.3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9%。最大冻土深度为1.4m。年主导风向为东西风,日平均风速3m/s。气候特征:海拔高、气压低、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冰冻期长、无霜期短、日温差大、紫外线强、气候冷凉,春迟秋早,夏短冬长。

多巴镇 农作物资源丰富,以粮食为主,主要生产小麦。2000年播种面积达5258公顷,总产量14432吨,多巴镇经济作物的发展潜力良好,目前油料是多巴镇域的主要经济作物。除此以外,由于多巴地区水土条件良好,光照充足,果树、林业生产近几年发展也很迅速。

镇区水资源比较充足,以 湟水河干流为主,大小支流较多,分布均衡。地下水潜藏量也很可观,西宁市第五水源就在镇域内开采。据勘察,在通海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 地下水资源有待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较单一、仅有砂石,主要用于建筑和工业产品。

多巴镇现有国家级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镇区有明代建造的 圣母庙记功碑和清咸丰八年王家庄马家坟中建造的灵石塔,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扎麻隆有昆仑文化景点,其周科家栽培的百年龄 核桃树最为著名。多巴二村有多巴汉代墓群。

多巴镇是湟中县的非县城建制镇,全镇现有44个村民委员会,235个合作社,一个居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6.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323人,非农业人口6677人。

多巴镇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较快,1994年多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个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镇,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并确定为全省1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多巴镇现已成为湟中县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大辐射力的非县城 中心镇。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93元,比上年增长13.39%。

可以看出,多巴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组合,深层次、多方位调动资金,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以及发展名、优、特高质量品牌特色农业产品是推动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符合多巴小城镇建设近、远期规划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

多巴镇是 青海省人民政府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新型城镇,被 西宁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拟建中的卫星城。

多巴镇是西宁市的主要产粮地,素有“金花”的美称,是西宁市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油龙”经济、沿路经济、集贸经济、客货运输经济,“砂石”经济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多巴镇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富镇、科技兴镇的战略,力争把多巴镇建设成为青海农区第一镇,1994年多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个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镇,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并确定为全省1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多巴镇现已成为湟中县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大辐射力的非县城 中心镇。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93元,比上年增长13.39%。全镇44个行政村全部通电、通公路,其中6个村的村庄道路实现了硬化,40个村通电话,24个村通自来水。

农民纯收入中75%来自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第一产业25%:第二产业45%;第三产业30%。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培育特色农业

在 种植业生产上,把培育高原绿色食品和优质无公害蔬菜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按照“减麦稳油、扩薯(蔬)增豆”的思路,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镇计划到2005年使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引导特色农产品种植向优势区域集中,努力实现规模化生产,力争建成以韦家庄、多三等11个村为主的青海3号、9号万亩优质 蚕豆种植基地;以双寨、城中等12个村为主的 青杂1号、2号万亩油菜种植基地;以扎麻隆、合尔营等14个村为主的万亩 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以小寨、羊圈、韦家庄等11个村为主的胡萝卜、葱、蒜苗5000亩高原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以城东、丹麻寺等10个村为主的500座日光节能温室。加快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的发展步伐。

在畜牧业生产上以“白繁自育、西繁东育”和规模养殖为带动点,以加快养殖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年内培育500户规模养猪户、500户规模牛羊育肥贩运户,兴建韦家庄、小寨、一村、沙窝尔养殖基地和初哇、二村、小寨等养殖园区,逐步形成生猪养殖基地、高产优质奶牛养殖基地、优质肉羊、肉牛养殖基地和珍禽养殖业基地。形成年出栏生猪3万头,养殖高产奶牛4000头,育肥优质肉羊10万只,优质肉牛500头,肉用禽1 0万只,蛋用禽5万只,禽蛋量达到120万公斤的生产能力,使畜牧业收入在农业总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以建设高原绿色环保的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机械加工等一些优势行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使之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群体。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力足本地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引进和兴办一些具有产、加、销一体的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具有“ 一村一品”的地方特色经济。重点扶持好以小寨、二村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双寨、城中村为主的建材资源开发,康城村的汽车运输,新墩村的汽车修理及零配件销售,多巴二村、三村为主的建筑业、多巴一村为主的餐饮业及商贸服务业,尚什加、沙窝尔村为主的生猪屠宰等特色经济。积极引导农民采取土地招租、流转、倒包等多种形式,加快土地向“种植能手和开发商”手中集中,使农民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离土离乡参与到二、三产业中去型的旅游城镇为出发点,以国道线绿化、南北山治理为重点,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作,抓好“三北” 防护林、 小流域综合治理、 水源涵养林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造林绿化活动,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

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二、三产业。

二、三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继续立足于该镇己形成,同时,积极培育 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现有行业营销协会的作用,实现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增值。把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的突破口,按照“放开、搞活、规范”的要求,放手发展,正确引导,依法管理,努力实现总量和质量上的新突破。到2005年新培育私营企业50户以上,个体工商户1000户以上。在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同时,采取“政策引、能人带、干部促、亲友帮”等多种形式,加快剩余劳动力的对外转移,到2005年力争剩余劳动力转移50000人(次)以上,力争实现劳务性收入10000万元以上。

三是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卫星城”建设

根据西宁市城镇建设规划,将多巴性质确定为:大西宁城市组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旅游及 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型“卫星城”这一定位。紧紧抓住政策机遇,以 体育旅游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商贸储运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及城市房地产业的开发,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竞争格局,将多巴镇建成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卫星城”。力争从现在起到2010年,在多巴重点建设商贸中心、城市广场和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发展到3.5万人,基本形成卫星城市框架;为中远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加强项目建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建成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根据 国家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和培育特色经济的要求,围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水利配套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积极上报项目。今年至2010重点抓好 省体育中心、南北连接路、 109国道改造、 315国道多巴段拓宽、鲁多公路、给排水管网改造、 垃圾处理场、天然气输配工程、多巴 土地整理、各村道路硬化、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多巴综合批发市场,大湟公路、南北连接路两侧商品房开发等21个生产性项目和县二医院门诊楼、 多巴中学学生公寓、邮政电信营业楼、汽车客运站、洛尔洞小学教学楼等5个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同时,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的村进行旧村改造,合理开发利用好土地,集聚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多巴镇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小城镇,大战略”方针为指导,根据多巴镇在西宁市总体发展格局中的 区位条件和自身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确定“以人为本,环境优先,产业升级;突出中心,分层推进,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 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改善发展环境,实现城镇内平衡发展,全面实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努力把多巴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明开放的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和生态型卫星城镇。

多巴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规划体系,引导和促进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全面提高 小城镇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水平。全面促进多巴镇经济、社会、文化事业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以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为指导,逐步把多巴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和富有山水特色的生态型卫星城镇。到2010年城镇人口达到3.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亿元,建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殷实、文明开放的生态卫星城镇。

根据省计委规划,多巴体育中心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开发的思路实施,它以原省体育训练基地为基础,由体育比赛训练区、青海民族体育文化村、高尔夫球场三大块组成,占地面积3000亩,力争三至五年建成。今年首期征地700亩,建设青海民族体育文化村及相关基础设施。通过 省体育中心的开发,把青海各民族所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盛会,通过其体育的表演娱乐化、庆典化、仪式化,折射出青海灿烂的民族体育文化,把这些具有较强娱乐性、健身性、参与性的体育项目集中设置在体育中心,一方面增加体育功能的多样性,与青海壮丽的景色,宗教艺术共同增加青海的旅游吸引力,成为青海旅游的一颗明珠。结合 省体育中心项目的实施,该镇将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实施好昆仑文化龙头景点开发、扎麻洞窟景点开发、法幢寺、多巴汉墓群、 湟水公园、湟水 民族风情园、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形成以省体育中心为主的具有高原特色、民族风情和地方韵味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努力推动旅游业在数量与质量上全面提高,使之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不断改善 旅游基础设施,开发 特色旅游产品,搞好旅游配套服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特色旅游产业链。

周边政府机关

酉港镇柳林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东街19号
营业时间:08:00-12:00;14:30-17:30
东街19号

湟中县多巴镇人民代表大会 地址:西宁市湟中区东街19号
西宁市湟中区东街19号

周边门

湟中县多巴镇人民政府-南门 地址:西宁市湟中区多巴东街18号附近

周边商圈

多巴 地址:湟中区

周边小学

湟中区多巴镇多二小学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湟中县多巴镇多二小学(119县道西)

周边乡镇

多巴镇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

周边公检法机构

湟中县人民法院多巴法庭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南街第二人民医院西南侧60米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