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昙镇

瞿昙镇 瞿昙镇历史沿革 瞿昙镇行政区划 瞿昙镇名胜古迹 瞿昙镇风俗文化


青海省 海东市 乐都区辖镇。瞿昙镇位于 乐都区区境南部,东接蒲台乡,西邻峰堆乡,南靠化隆回族自治县,北与碾伯镇接壤,距区府驻地21千米。镇域内平均海拔25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农作物以洋芋、小麦、油菜籽、豌豆为主。境内有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还有历史悠久的药草台寺、瞿昙三洞(莲花洞、官隆洞、隆国洞)等名胜古迹,以及风景优美的大石滩水库、南山积雪、天然林场药草台等自然风光。 人口19468人(2017),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蒙古族。民国时置瞿昙镇、亲仁乡,1950年仍设瞿昙乡、亲仁乡,1958年合并为瞿昙公社,1961分设亲仁公社,1984年改瞿昙乡、亲仁乡。1997年,撤销瞿昙乡,改设瞿昙镇,面积182.1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16个行政村;亲仁乡面积125.8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20个行政村。2006年...

详情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所有主城区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介绍

青海省 海东市 乐都区辖镇。瞿昙镇位于 乐都区区境南部,东接蒲台乡,西邻峰堆乡,南靠化隆回族自治县,北与碾伯镇接壤,距区府驻地21千米。镇域内平均海拔25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农作物以洋芋、小麦、油菜籽、豌豆为主。境内有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还有历史悠久的药草台寺、瞿昙三洞(莲花洞、官隆洞、隆国洞)等名胜古迹,以及风景优美的大石滩水库、南山积雪、天然林场药草台等自然风光。 人口19468人(2017),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蒙古族。

民国时置瞿昙镇、亲仁乡,1950年仍设瞿昙乡、亲仁乡,1958年合并为瞿昙公社,1961分设亲仁公社,1984年改瞿昙乡、亲仁乡。1997年,撤销瞿昙乡,改设瞿昙镇,面积182.1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16个行政村;亲仁乡面积125.8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20个行政村。

2006年8月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6]76号文批复同意海东地区乐都县撤销 亲仁乡,并入瞿昙镇。

瞿昙镇总面积263.2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5个行政村。新联、台沿、石坡沟、浪上、浪下、角营、朵巴营、官隆湾、龙占沟、斜上、斜下、斜中、斜沟门、磨台、徐家台、河西辖中心,隆国、韩家、晁家窑庄、周家大庄、口子、红庄、 盛家庄、中庄、阳坡、阴坡、车路、大石滩、大树庄、脑庄、祁家山、杨家豁口、段家庄、魏家豁口、晁家河湾村委会。

建于明代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瞿昙寺,仿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境内建有大石滩水库和盛家峡水库。

辖区内瞿昙寺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其总体结构布局仿 北京故宫,人称“小故宫”。故寺以宏伟建筑、珍贵文物、精美壁画而著名于世,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二批中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辖区内 药草台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草台寺,藏语称“卓仓大寺。扎西当噶”,坐落在乐都区瞿昙镇药草台村。离省会西宁80多公里,距区城西南30公里,距瞿昙镇9公里。

大石滩水库位于原亲仁乡大石滩村境内,1976年大石滩水库开工建设,于1978年建成。

瞿昙寺“花儿”会:非物质文化宝贵遗产
  瞿昙寺“花儿”会因起源、并流传于乐都县瞿昙寺一带而得名。同时,也是当地的庙会,从农历六月十四到十六日,共三天。瞿昙寺“花儿”会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对“花儿”会的生成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乐都县是河湟地区有名的“文化县”,瞿昙寺“花儿”会是研究大型民俗活动与地方文化发展关系的典型个案。
  瞿昙寺“花儿”会在当地发挥着促进民间物资交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丰富民众生活等多方面的功能。2006年5月20日,瞿昙寺“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山射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南山射箭,指的是居住在乐都南山的瞿昙、中坝等十个乡镇约100个行政村的村民,不定期举行的各类射箭比赛。传统上,每年的射箭比赛都是在农闲、丰收、喜庆之时举行,射箭队之间的比赛自由商定,可在本乡镇的村与村之间举行,也可跨乡镇比赛。瞿昙镇成立射箭协会,不仅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推广普及群众性射箭运动,而且在宣传瞿昙、推介瞿昙,加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方面将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周边

青海乐都瞿昙镇魏家村魏国勋经营店 地址: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

周边景区,旅游景点

瞿昙寺 地址:乐都区瞿昙镇
营业时间:09:00-17:00
乐都区瞿昙镇

周边乡镇

瞿昙镇 地址: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