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庄村
侯家庄村, 侯家庄村村镇概况, 侯家庄村历史沿革, 侯家庄村发展经济, 侯家庄村历史文化, 侯家庄村风景名胜
秦家庄乡侯家庄村地处平曲线东南部,全村共有153户,569口人,耕地630亩。2016年12月,侯家庄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秦家庄乡侯家庄村地处平曲线东南部,由侯家庄、后圪道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53户,569口人,耕地630亩,党员21人,其中女党员3人。支村两委成员5人,支委3人,交叉1人。2009年以来,侯家庄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建水池、挖渠道,投资近百万元率先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破解了饮水难。2010年伊始,村党支部又把村西的废弃果园改造项目列入了本年工作计划,将废弃果园变为良田。侯家庄是陵川县秦家庄乡东南部的一个小村子,有104户、420口人。明清到民国,这里从挖铁矿起步,转向冶炼和经营铁货生意,成长起“同兴”、“同盛”两家字号,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从现在村庄里存留的一...
详情秦家庄乡侯家庄村地处平曲线东南部,全村共有153户,569口人,耕地630亩。
2016年12月,侯家庄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秦家庄乡侯家庄村地处平曲线东南部,由侯家庄、后圪道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53户,569口人,耕地630亩,党员21人,其中女党员3人。支村两委成员5人,支委3人,交叉1人。
2009年以来,侯家庄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建水池、挖渠道,投资近百万元率先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破解了饮水难。
2010年伊始,村党支部又把村西的废弃果园改造项目列入了本年工作计划,将废弃果园变为良田。
侯家庄是陵川县秦家庄乡东南部的一个小村子,有104户、420口人。明清到民国,这里从挖铁矿起步,转向冶炼和经营铁货生意,成长起“同兴”、“同盛”两家字号,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从现在村庄里存留的一村高堂大院的豪宅,可窥见当年生产、经销铁矿石、冶炼铸造和经营生意。
侯家庄建庄于明代,祖上从洪洞的老槐树下迁徙而来,祖上弟兄三人分为三门。清朝时,从冶头迁来一侯姓人家,认亲为一家,排为四门。后来侯家庄发展成一个多姓村庄,以侯姓最多,秦姓次之。
侯家庄坐落在大山的半坡上,土地瘠薄。饮用水靠村庄周围的水井,出水量都很小,旱年的春天根本不够用,常闹水荒。然而,定试敬盼就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侯家庄的旧建筑却颇为壮观,堪称一村豪宅。
侯家庄从明代起,就开始工商业活动了。最初是挖铁矿石。侯家庄西岸上和东岭脚的地下,有储量不大品位却很高的铁矿石。据晋城钢厂的技术人员于1988年联营开采时说,含铁量在80%以上。现在,铁矿石早已采空,但仍有村民在遗落之处刨挖。矿主们挣钱后,先修起了南院和北院。最早采挖的铁矿销往高平方向。矿主们在挖铁矿卖铁矿的生意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秦姓首先请进冶炼师傅,在村东建起炼铁炉。这个地方,现在叫炉坡、河炉上。炼铁赚钱后,秦姓修起老后底院、北头院,在西火、荫城经营铁货,起字号为“同盛”。侯姓在河南通许县经营铁货,起字号为“同兴”。村上流传下来一句谚语:“南同兴,北同盛,比不上西岸上的朱砂洞。(河南通许在陵川的南面,西火、荫城在陵川的北面)”朱砂洞指铁矿窑。说明这座铁矿窑储量大,矿质好,销路很好。铁矿石之所以销路好,是因为这时陵川的好多地方,冶炼铸造业崛起,形成比较大的气候。仅从现在仍在使用的一些村名、自然村名和地名上,就可窥见一斑:北冶、冶则、冶子、冶头、冶南、冶番底(现为野川底);炉家、冯家炉、南炉上、北炉河(后串音为北路河)、南炉河、炉山(后改为鲁山)、嘉炉铺、(后改照组肯狱为嘉洛铺)、炉河沟;拱池、拱山底(拱,本地人对铁矿石的俗称)。据县志办考证,过去带“炉”、“冶”、“拱”、“窑”等与采矿业、冶炼铸造有关的村名,多垫鸦匪达180多个。
侯家庄先人们的创业史,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已不可细考。只可粗略知道,起初挖铁矿石,后来一些人家转向冶炼,再后来,出现了好多走到外埠的经商户。至民国时,侯家庄人共在4省11地开拓出14家商业码头。
侯家庄24个院落,其中有8个院子的大门上,挂有官赐牌匾。老后底院秦家大门上,挂的是朝廷所赐刻有“恩荣”二字的滚龙竖匾和地方官府赠送的“国恩家庆”横匾。北院大门上挂的是地方官府所题“盛世奇英”横匾。里头院和新屋上院挂的是“贡院贡员”横匾。皇家、官家之所以赐匾给这些大院的主人,是因为这些人家都曾经拿出为数不菲的钱财,为国、为地方、为民纾难解忧阀连想,或者为办学兴教等出过力,有过善举。至于挂“贡院贡员”的横匾,应该是在会试中考中出过贡员。
侯家庄共有24个院落,有4个院是状元插花式的二进院,多数是四合头或七裹三院落,里外全部是青砖二层楼瓦房。房子的高度,都在1.8至2丈高。院院都习蒸润是青石或片石铺底填壕,细凿的青石做根基,青石廊阶砖铺院。门梁大都是三砖厚的砂石通腰;窗和楼窗的窗台石也都是两砖厚的砂石。而本地是没有这种质软而韧性的长条砂石的。
侯家庄顺山势坐东朝西而建,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布局呈模仿象征吉祥的凤凰体形。村的最顶端,也是最高处,有两院房屋作为凤凰头。往下是近百米的排洪沟,因为此段坡最陡,就用大砂石砌设,并用石灰勾缝,意为凤凰颈。靠近凤凰身的地方,用砖石修起拱形涵洞,洞内流水,洞上看景,一举两得,俗名小桥上。从小桥上顺坡(河)而下约150米处修有一座阁,意为凤凰的尾部。阁内行人、炒寻赠排洪,阁上敬着“奶奶”,百姓俗称阁路上。从小桥上至阁路上,很明显的就是凤身,也是村庄的主体。凤身左右有北庙、南庙、北院、南院、垴院、山门垴院、小场院、老街门院、老后底院、北头抹婆院、里头院、外头院、叉拉院,组成凤体与凤翅。阁的偏下左右侧,各有相对称的3座院落,名为新屋上院、底南院、底院、当中院、旧院、新院,为凤凰的腿和爪。整个村子,远看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与豪宅建筑群相匹配的是,侯家庄各家的“阴宅”修建得也很像样。各处坟地,葬着约有十六七代人。其中有碑楼、望柱、石门、石闸、双复双圈的就有14处,且古木参天。侯姓头门松树坟的松树,遮天蔽日,粗得一人抱不住。庙底秦姓苇池坟的国槐,四人才能合围,1958年被砍伐。北头秦姓坟的柏木棺材,板厚达6寸。
民国年间,侯家庄名气很大。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陵川县城北门,侯家庄生意第一,文人第一,房舍第一。
侯家庄的一村豪宅,只是初探,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需要进一步探考。现将侯家、秦家大院的主人是如何聚财发家的资料,缀述如下。
在河南创业发家的侯家大院
“顺义成”是清末至民国年间在河南省长葛县的一个商家字号。该商号的创建人是侯家庄村的侯先有,末代大掌柜是侯先有的三子侯德成。
侯先有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卒于民国23年(1934)。侯先有有四个儿子,28岁时,带长子喜成闯入河南长葛,以酿醋为业。光绪三十四年(1908)前后,开始兼营铁货,主要品种有晋城、荫城产的条铁、钉线、铁锅、小板铁之类。至民国十九年(1930)前后,发展到以经营铁货为主,兼营食醋,生意已经形成规模,四个儿子全部参与进来。这时年已60岁的侯先有看到四个儿子都已成才,便将大掌柜大权交给最出色的三子侯德成,自己则返回祖籍。
侯德成接手生意后,每到荫城订货,都是先预付货款。货物往河南长葛发落,多雇用八渠村的郎家马帮从陵川、潞泽的荫城、西火装上铁货,然后从陵川东部的白陉古道运到河南的薄壁、博爱、新乡等货栈,再用马车拉到黄河岸边,装船渡河后,再经郑州货栈运到长葛。每次进货,侯德成都是先支付驮运户3至5个月的运费。八渠驮运户和沿线货栈的人说,他们迟早欠着三东家(侯德成)的钱。后来,铁路修通,才改用火车直接从新乡、天津、青岛进货。
由于讲信誉,善经营,侯家在河南长葛的“顺义成”生意越做越大。据说,赚的银元是用好多只大缸来装。
清代,侯家仅住着9间又低又窄的平房。清末民初,侯家修起了第一个四合院,有20间住房,全部是净面青石安根,青石廊阶,里外青砖,院子也用青砖铺地。院中有花墙,就连厕所的墙也是青砖砌筑而成。侯家还在河南长葛县的东关,连买带修发展起一处邻街大院,有住房、库房32间,其中门面房5间。此时的侯家,家大业大,在河南长葛很有名望。
侯德成还是一个热心为国出力的人。1951年,长葛要办电灯公司,县长姓孟,是山西阳城人,动员侯德成为电力建设出点力,侯德成没有推辞。1952年电灯公司竣工,工程的所有资金全由“顺义成”支付。
侯德成曾经给三个兄弟与侄子们算过一笔账,1952—1954年所缴的税金,能修一个34院的新侯家庄。1955年公私合营时,侯德成和兄弟子侄们,无条件地将所有资产充公,而不是入股。而且,侯德成将1951—1953年买的公债票据,用大床单包起来,亲自扛着送到银行充公。
新中国成立后,侯德成被选为长葛县商会会长、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于1968年逝世于河南长葛。
挂着朝廷御赐匾额的秦家大院
秦家大院的主院,在村里的俗名是“老后底院”,为三进院,共31间房。其中二进院、三进院较为讲究,有仪门、旁门之分,一般人只能从仪门两侧的旁门进出,不得走仪门,只有有身份的人来时才开仪门。正房的屋脊安有“兽头钢叉”。据说,没有相当的身份与地位,钢叉是不能随便安的。一进院也是最外院,就地势依山挡起围墙,墙上嵌有拴马环。院东有石碾一盘,院墙依山用大石砌筑,大门用青砖修成。大院南侧,有戏楼一座。主院的南边,新修了一七裹三院,共13间,房高2丈,院外有3间磨坊和一盘石碾。在主院大门南边,修有“贞节牌坊”一座。与老后底院西紧连着北头院状元插花式二进院33间,是秦家在清代修建的住房建筑。此院房比老后底院的房稍低一些,可建筑结构、风格和用料都相当讲究。此院坐东朝西,大门漆彩,大门外随地形设有砂石台阶,院内青石铺院,后院有后门通过,石灰砌圈的窑洞顶上的祠堂和戏楼相连,整体上与老后底院接通。
与村里其他豪宅大有不同的是,秦家大院挂有一块清朝廷御赐“恩荣”二字的滚龙竖匾。同时,村里人都知道,朝廷同时还赐给秦家朝服玉带一套。
朝服与滚龙竖匾,是清廷赐给侯家庄秦家祖上的。据说,乾隆年间,朝廷派兵南下平乱,返京途中,路过侯家庄村与德义村中间的山岭,因粮草尽绝无法前行,扎营于此,向附近富户求助。这支大军驻过的地方,后来就被叫作营盘。面对平乱军队粮草不济,秦辅义的祖上慷慨解囊,捐粮草捐钱,为这支军队解了燃眉之急。后来,朝廷专门派人前来,赐给秦辅义祖上朝服玉带一套,竖匾一块,并赐给按察使的官衔。据说,那套朝服随去世的秦辅义祖上葬于邻村德义的祖坟里,土改时期被德义人挖出,已朽成碎片。从坟墓里挖出的柏木棺材板,厚达6寸。朝廷赐的那块匾额,一直挂于主院大门上端,长、宽各不足3尺,周边镌刻着玲珑剔透的滚龙,中间为翠蓝底色,刻着“恩荣”两个竖写的金字,落款是“乾隆□年”。大门中间挂着地方官府赠与的“国恩家庆”横匾。匾宽约6尺,与大门齐宽,高约3尺有余,落款是“乾隆□年”。这两块匾和屋脊上的“兽头钢叉”,于“ 文化大革命”初被列为“四旧”而毁掉,现在大门上仍留有挂匾的铁钩。秦家还有一件保存至今的紫砂宜兴彩壶,据说也是当时的朝廷赐品。
秦家与朝廷与官衙有此来往,得到了这样的恩宠,自然引人关注。让人更感兴趣的是,秦家何以有这么大的财富能力,不但修得起高墙大院富丽堂皇的豪宅,而且资助得起浩荡大军数目不小的粮草费用?
秦辅义是石井村商号“三义和”的后裔。相传,“三义和”在河南新乡、辉县、林县的商号、货栈,规模最盛时,是“骡驮钥匙马拉锁”。秦家人说,秦辅义明代的祖上靠炼铁起家。侯家庄的村东有炼铁遗址,约有几十张炉的地盘,后改为经营铁货,雇工经营,主要是民用铁锅、条铁、钉线之类,由此逐渐壮大,成为大东家。
秦家在长治县的西火镇,有商用市房一院30间,位于西火镇闹市街中心的老河口;在荫城有北街半条街;在长治南街有5间市面房。“文革”前期,秦家将西火市面房卖给了西火供销社。
秦家发展到秦辅义辈,开始转行改学中医,行医乡里,至今已有四辈人。秦辅义之子秦光跃,又名勤旭,光绪八年(1882)生,1953年卒,医术高明,尤擅长医治伤寒,坐诊于平城镇,常有人备轿或牵驴请他去看病。
秦家大院的往事,已经不可能详尽知道。但是,大院也是一种无声的诉说,告诉我们这些后世的人,秦家的祖上与后来一代代的人,眼光从黄土地移出来,转向工、商,而且脚步迈向了本土之外,聚拢四方之财。而且,时刻恪守着勤苦进取、诚实守信、爱国爱民的经商德本。这些精神,与山西的晋商精神一脉相承,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巨大历史财富与精神财富。
周边政府机关
平城镇政府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南街村
周边路口
S225/长陵线(路口)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周边公司
山西陵川崇安南营河煤业有限公司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周边福利机构
平城中心敬老院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
周边乡镇
平城镇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南街村
周边村庄
侯家庄村
地址:晋城市高平市
侯家庄村
地址:晋城市陵川县三三一省道
侯家庄
地址:晋城市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