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村
薛村, 薛村地理位置, 薛村传说, 薛村村级演变史, 薛村名人轶事, 薛村文化流传, 薛村新农村建设
薛村,位于 襄汾县 西北隅的姑射山麓,南邻景村,北靠井头,东边是浪泉和南、北太柴,西边沿山至乡宁县的石家庄{石凹庄}、临汾县{今尧都区}的高家庄{高凹庄}和郭家庄{郭凹庄}。全村东西长七华里,南北宽五华里,国土面积二十多平方公里,原有耕地3998亩,现有耕底3700余亩。土改时全村有865人,2006年底有1898人,现有村民2000余人。地理位置 薛村 传说
详情
薛村,位于 襄汾县 西北隅的姑射山麓,南邻景村,北靠井头,东边是浪泉和南、北太柴,西边沿山至乡宁县的石家庄{石凹庄}、临汾县{今尧都区}的高家庄{高凹庄}和郭家庄{郭凹庄}。全村东西长七华里,南北宽五华里,国土面积二十多平方公里,原有耕地3998亩,现有耕底3700余亩。土改时全村有865人,2006年底有1898人,现有村民2000余人。
地理位置
薛村传说
村级演变史
1954年,襄陵、汾城(原名临汾、泰平、太平)并县,称襄汾县。薛村先后属襄汾县浪泉乡、临汾县(1958年至1961年襄汾县撤消,原襄陵县划归临汾县,汾城县划归侯马市)南辛店公社、襄汾县浪泉公社、浪泉乡、襄陵镇管辖。旧社会时期,薛村分四个闾(社):前头、后头、中行(巷)、东头闾(社)。人民公社化时期,叫薛村大队,下辖5个生产小队。现在薛村分10个村民小组。 抗日战争 以前,薛村每年农历七月初十逢庙会(娘娘庙会),是襄陵县河西五大庙会(城关、南辛店、黄崖、薛村、大陈)之一。每逢庙会,耍马刺、唱对台戏,锣鼓旗伞,热闹非凡。大跃进时期,薛村炼铁厂是襄汾县四大(尉村、盘道、侯村、薛村)炼铁厂之一。可为红极一时。临汾县在我村建有国营薛村石膏厂,除开产石膏矿石外,还加工成粉,制做各种石膏产品。制做的各种毛泽东主席石膏像,全县仅此一家。薛村古有九眼泉水可浇村东、村南的土地300余亩。村人在九眼泉水渠上建有水硙(水磨)两座,可磨面碾米。华池峪的洪水可浇灌涧北里的千亩良田。故涧北里称为薛村的粮仓。建国后开挖了红旗渠、跃进渠、七一渠。现在村北又打了五眼深井,真可谓有山有水,粮丰林茂,花果飘香。薛村人以会种地,能吃苦著称。纯朴、勤劳、急公、好客、豪爽、多能工巧匠和好斗不怕死是薛村人的特性。名人轶事
抗日战争时期,薛村人配合阎锡山的部队,一次消灭日本鬼子32名,被列入《襄汾县志》和《襄汾军事志》。薛村有老红军贾抗山,老八路贾祥林、贾秀荣、贾清云、加百管、加世管、成铁娃、成顺坚、成怀管等人。有革命烈士贾抗山、贾秀荣(又名贾有福)、加清云、加跟门。有革命伤残军人加进宝,有南下四川干部加喜。薛村有上百余人参军和参战,父子兵、兄弟兵有十几对。薛村有二十多人次参加过 抗美援朝 、 抗美援越 、西藏平叛、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和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薛村的民兵,射击、刺杀曾获西北片比武第一名。薛村的林业曾获全县第一名,受到原晋南地委李光耀、李辉等领导的表彰。薛村的先民为薛村创建和发展,功不可抹。薛村历届党支部、村委会领导和村民为薛村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都是薛村的功臣和精英。文化流传
新农村建设
周边政府机关
襄汾县襄陵镇西街村民委员会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襄陵镇南街临夏线中共西街支部委员会
周边诊所
石全来妇科诊所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S232(临夏线)
周边村庄
四柱村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
赵曲村
地址:临汾市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