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镇

陆家镇 陆家镇建制沿革 陆家镇行政区划 陆家镇地理环境 陆家镇自然资源 陆家镇人口民族 陆家镇经济 陆家镇交通运输 陆家镇社会事业 陆家镇历史文化 陆家镇旅游景点 陆家镇著名人物 陆家镇获得荣誉


陆家镇是 江苏省 昆山市辖镇,位于昆山市东南部,总面积35.46平方公里。2017年,陆家镇常住人口96271人。 辖9个社区、8个行政村。陆家镇是典型的 江南水乡,经济结构长期以农业为主,主产 水稻、 三麦和 油菜。改革开放以来,陆家镇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大批外资企业在境内落户,工业快速崛起,形成了电子、轻工、机械、化工四大支柱产业。 2014年,陆家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2503亿元,财政收入13.0854亿元,三次产业比为0.37 :61.44 :38.20,人均可支配收入35068元。 在全国 百强镇中排名第98位。陆家镇城镇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已形成了功能健全的现代化小城镇格局。 312国道、 沪宁高速公路、 京沪铁路、 京沪高铁、 沪宁城际铁路穿镇而过, 吴淞江、青阳港、 夏驾河纵横...

详情

陆家镇地名网_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资料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介绍

陆家镇是 江苏省 昆山市辖镇,位于昆山市东南部,总面积35.46平方公里。2017年,陆家镇常住人口96271人。 辖9个社区、8个行政村。

陆家镇是典型的 江南水乡,经济结构长期以农业为主,主产 水稻、 三麦和 油菜。改革开放以来,陆家镇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大批外资企业在境内落户,工业快速崛起,形成了电子、轻工、机械、化工四大支柱产业。 2014年,陆家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2503亿元,财政收入13.0854亿元,三次产业比为0.37 :61.44 :38.20,人均可支配收入35068元。 在全国 百强镇中排名第98位。

陆家镇城镇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已形成了功能健全的现代化小城镇格局。 312国道、 沪宁高速公路、 京沪铁路、 京沪高铁、 沪宁城际铁路穿镇而过, 吴淞江、青阳港、 夏驾河纵横全境。 陆家镇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国家卫生镇 、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 等荣誉称号。2018年10月9日,陆家镇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春秋战国时,今陆家地属娄邑。

秦代,为 娄县属地。

新莽始建国年间(公元9—13年),娄县改称娄治。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娄治复名娄县,陆家为其属地。至南齐,隶属不变。

梁天监六年(507年),分娄县置 信义县,陆家地属信义。大同初年(535—536年)分信义县置 昆山县,地属昆山。

隋开皇九年(589年),撤昆山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昆山县,地属昆山。

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地属昆山县武元乡、永安乡,沿至清末。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昆山县置新阳县,武元乡、永安乡分属新阳县和昆山县。宣统二年(1910年),建菉葭浜乡,分属昆、新两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昆山、新阳两县合并,仍名昆山县,菉葭浜乡直属昆山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县下设区,菉葭浜乡属昆山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菉葭浜乡改称菉葭浜镇,属昆山县第三区(亦称自治实验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月,菉葭浜镇改称菉葭镇,属昆山县第七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复称菉葭浜镇,属昆山县第三区;同年12月,第三区改称菉葭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撤销菉葭区,西古乡并入菉葭浜镇,菉葭浜镇为县直属镇;同年9月,菉葭浜镇改为菉葭乡,直属昆山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县下设督导区,菉葭乡属昆山县第三督导区;5月13日,菉葭解放;7月,建立人民政权,菉葭乡属蓬阆区;11月,设菉葭区,菉葭乡属菉葭区。

1950年1月,改划乡、镇,分建菉葭乡、菉葭镇,均属菉葭区。

1956年3月,合并区乡,菉葭镇、菉葭乡仍属菉葭区(蓬阆区并入);同年8月至12月,撤区并乡,分建菉葭镇、菉葭乡,均直属昆山县。

1958年4月,菉葭镇并入菉葭乡;同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菉葭乡改建为菉葭人民公社,属昆山县。

1966年4月,“菉葭”更名为“陆家”。

1983年6月,政社分设,改陆家人民公社为陆家乡,属昆山县。

1986年12月,实行镇管村体制,陆家乡改建为陆家镇,直属昆山县迄今。

1989年9月,撤销昆山县,设立县级昆山市,陆家镇属昆山市。

明弘治十年(1497年),武元乡辖第九、第十保,计27村:陶仁、卢家、朱巷、于家、东王、沙葛、景巷、徐里、车塘、何庄、道印、朱张、东张、姚巷、许家、董村、奚村、王家、韩泾、孔巷、徐家、杜巷、罗巷、许张、夏驾、强巷、鲍巷。永安乡辖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保,计29村:潘巷、木瓜、西张、陈巷、姚陆、梅叚、吴郏巷、韩泾、严巷、祁巷、于巷、顾墓、景巷、陶巷、徐庄、南戴、曹村、沈巷、唐巷、唐家湖、周巷、黄巷、顾巷、东冯、毛巷、卫巷、新村、韩村、三徐。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昆山地置新阳县,菉葭分属苏州府新阳县和昆山县。新阳县境东南至车塘与昆山县分界18里,镇中木瓜河以南为永安乡,属昆山县;木瓜河以北为武元乡,属新阳县。

宣统二年(1910年),菉葭浜乡辖6区、21图:巨区十五、十六图,阙区二、三、四、五图,果区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图,夜区一、二图,光区九图,珍区八、十、十一、十三图。

民国十八年(1929年),第三区辖安亭、菉葭浜、徐公桥、花家桥、天福5镇及六泉、横槽、虬滨、逢善、马泽、三浦、厚泽、新安、郭泽、瓦浦、澄泾、泗桥、太平、吴泾、鹤塘、金城、沪渎、望仙、和庄、清风、陈元、严巷、仁节、三江、聚华、集善、鸡鸣、三闾、相让、孔巷、富村、西古、淞波、明元、陶仁、宋陈、文简37乡。区公所设于菉葭浜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昆山调整区划,第三区(自治实验区)辖菉葭浜、安亭、花家桥、天福4镇及徐公桥、泗桥、金城、西古4乡,计245闾1202邻,区公所驻菉葭浜镇;11月,推行保甲制,第三区共编55保621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底,原第三区改为第七区,辖菉葭、花桥、金城、泗桥、西古5乡镇,计39保409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第七、九区合为第三区,辖菉葭浜、天福庵、花家桥、安亭4镇及金城、西古、泗桥、徐公桥4乡,计59保636甲,区公所仍设菉葭浜镇;12月,第三区改称菉葭区,区公所改称区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区署复称区公所;2月,撤销菉葭区,西古乡并入菉葭浜镇,菉葭浜镇为县直属镇;12月,菉葭浜镇改称菉葭乡,为县属乡,乡公所设于菉葭浜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废保、甲,建立区、乡人民政权,菉葭、夏溪、蓬阆、花溪、安亭、茜步6乡属蓬阆区;11月设立菉葭区,辖菉葭、安亭、花溪3乡。

1950年1月,菉葭区辖菉葭镇和菉葭、鸡鸣、孔巷、泗桥、花溪、金城、公桥、天福、新安、陶仁11乡(镇),计131个行政村。

1954年,菉葭区辖菉葭镇及菉葭、新安、公桥、鸡鸣、天福、花溪、金城、石浦、陶仁、泗桥、孔巷、沙葛、白杨14乡(镇),计150个行政村。

1956年3月,原蓬阆区并入菉葭区,菉葭区辖菉葭镇及花溪、公桥、菉溪、白杨、蓬阆、兵希、夏桥8乡(镇)。同年撤区并乡,设菉葭镇、菉葭乡,均直属县。

1958年4月,菉葭镇并入菉葭乡;9月,撤菉葭乡,成立菉葭人民公社(下称公社),下设1个镇、9个大队、6个专业队、69个生产队。

1959年6月,公社下设27个农业大队(红星、红旗、菉葭、新丰、星生、河庄、泗桥、裕利、新华、星光、河浦、夏桥、新民、车塘、新建、新春、群云、黄巷、北张、新成、友谊、孔巷、枉泾、中棣、里巷、新安、合心)和1个渔业大队、1个副业大队。

1962年,调整人民公社规模,菉葭公社计有27个农业大队、1个渔、副业大队。

1965年,枉泾、中棣、里巷3个大队合并为合丰大队。

1966年4月,菉葭公社更名为陆家公社后,计有25个农业生产大队、1个渔业大队。

1983年,26个大队改建为26个行政村,计300个生产队。26个行政村分别是:陈巷(红星)、南圩(红旗)、陆家、神童泾(新丰)、邵村(星生)、河庄、泗桥、裕利、王家厍(新华)、邹家角(星光)、河浦、夏桥、群英、黄巷、北张、新成、长浜(友谊)、孔巷、车塘、石头湾(新民)、白阳(新建)、新春、合丰、新安、西巷(合心)、渔业。陆家镇辖26个行政村,1个社区。

1984年,生产队改建为村民小组。

1988年,陆家镇辖26个行政村,300个村民小组。

1992年8月,西巷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包含王家村、西巷、姚步溇、黄家角、朱家、苏家湾、水堤塘、俞皋、西皋9个自然村)划入昆山开发区托管。

1994年5月,新设立龙王社区和夏桥社区。

1997年2月,新设立菉溪社区、育才社区、合丰开发区社区。

2000年10月,渔业村并入陆家村,邵村村并入神童泾村,河浦村并入夏桥村,群英村并入孔巷村,长浜村并入北张村,新安村并入合丰村。

2001年6月,新春村的第1、2、3、6、7、8村民小组,合丰村的第1、2、3、16村民小组,北张村的第1、2、3、4、5、7、8、9、10、11、12、13村民小组划入孔巷村,并将孔巷村的第19、20、21、22村民小组划入北张村后,组建孔巷中心村。同年8月,南圩村并入陈巷村,河庄村并入夏桥村,裕利村并入泗桥村,王家厍村并入邹家角村,黄巷村并入新成村,石头湾村、新春村并入车塘村,白阳村并入合丰村;孔巷中心村划归昆山开发区托管。

2002年5月,原陆家、龙王、夏桥、菉溪、育才、合丰开发区6个社区调整为陆家、龙王、夏桥、育才、合丰5个社区。7月,新成村第3、4、5、9、10村民小组和北张村第1、3村民小组春江路以东部分土地划入神童泾村;车塘村第1村民小组春江路以西、新南东路以南部分土地划入北张村。调整后,新成、北张2个行政村划归昆山开发区托管。

2005年12月,新设立邵村社区。至此,陆家镇辖6个社区(陆家社区、龙王社区、邵村社区、育才社区、夏桥社区、合丰社区,其中夏桥社区、合丰社区分别由所在的夏桥村、合丰村托管),67个居民小组;8个行政村(陈巷村、陆家村、神童泾村、泗桥村、邹家角村、夏桥村、车塘村、合丰村),213个村民小组,共有104个自然村。

2013年,陆家镇仍辖6个社区,8个行政村。

截至2014年,陆家镇辖9个社区,8个行政村。

陆家社区 神童泾社区 邵村社区 夏桥社区 合丰社区 邹家角社区
车塘社区 陈巷社区 泗桥社区 陈巷村 陆家村 泗桥村
夏桥村 神童泾村 邹家角村 车塘村 合丰村

陆家镇昆山市域东南部,东与 花桥镇交界,南与花桥镇、 千灯镇接壤,西与 玉山镇隔吴淞江、青阳港相望,北沿沪宁铁路、昆安公路与玉山镇毗邻。镇域地跨东经120°48′02″—121°09′04″,北纬31°06′34″—31°32′36″,东西最大距离10.8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8公里,总面积35.46平方公里,版图略呈“雏鸡”形。镇人民政府驻菉溪路22号,距昆山市区中心12公里,距苏州市区45公里,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

陆家镇

陆家镇镇地处 长江三角洲东部低洼平原,属昆山市中部半高田地区。古时,境内属华东陆台范围江南古陆地带,受黄浦江回潮影响,泥沙逐渐沉积, 成土母质为河湖相沉积,局部地区兼有江海沉积。境内60—133米深度之内均为 第四纪 疏松堆积物所覆盖,成陆年代约在距今4200—6000年之间。陆家镇属昆东青阳港半高平田土区,全境地势平坦,自然坡度较小,略呈东高西低,地貌分异不大。地面平均高程3.6米( 基准面为 吴淞零点,下同),最高高程为5.3米,最低高程为1.6米;耕地高程在3.2米以上的面积占94.38%,3.2米以下的占5.62%。

陆家镇联圩陆地各高程区间面积及比例
海拔高度 面积(亩) 占总面积比例
2.6米以下 3739 8.25%
2.6—3.2米 6080.6 13.4%
3.2—4.0米 18813.77 41.49%
4.0米以上 16713.05 36.86%

陆家镇属北 亚热带南部 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晴、雨、阴天几乎各占三分之一。降水集中于4、5、6、9月,分春雨、梅雨、秋雨三个时段。冬季风以西北、偏北风为主,夏季多东南、偏南风,平均每年2—3次受到台风或 热带风暴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因气候变暖,境内霜、雪量逐渐减少。灾害性天气有 台风、 暴雨、 干旱、 冰雹、 霜冻等。

陆家镇属 太湖流域水网平原区,河道纵横,或流入 黄浦江,或注入 长江。截至2006年末,陆家镇境内的红星、陆家、星光、合丰四个圩区内外共有104条河道,总长度127.98公里,水面面积4705.91亩;有潭、溇、浜65条(个),总长度19.37公里,水面面积450.37亩。

104条河道中,圩外有7条河道,总长度23.4公里,水面面积1565.04亩,其中 吴淞江、青阳港为苏州市级河道, 夏驾河为昆山市级河道,其余为镇级河道。市级河道中,吴淞江属淀泖水系,青阳港、夏驾河属阳澄水系。

圩内有河道97条,总长度104.58公里,水面面积3140.87亩。其中南北流向38条,总长39.24公里;东西流向59条,总长65.34公里。在河道等级方面,有镇级河道5条,总长13.55公里;村级中心河道14条,总长24.1公里;生产河道78条,总长66.93公里。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的需要,对潭、溇、浜和废河道进行填埋。截至2006年底,全镇已填废河道88条(段),总长度60.4公里;填废潭、溇、浜101条(个),总长度22.46公里。星光、合丰两个圩区填废河道(溇、浜)最多,占填废总长度的92.7%。

陆家镇境内土壤的 成土母质为河湖相沉积,局部地段为江海沉积物,质地较轻, 粉沙含量较高,渗水性能较强,保肥性能较差,全境共有2个 土类( 水稻土、 潮土),4个 亚类(潴育型水稻土、脱潜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 灰潮土),6个 土属(黄泥土、乌山土、黄松土、僵土、园田灰潮土、堆叠灰潮土)和9个 土种(黄泥土、粉沙心黄泥土、粉沙底黄泥土、乌泥底黄泥土、乌山土、黄松土、僵土、旱地黄土、堆叠土)。2个土类中,水稻土类占91.55%,潮土土类占8.45%。水稻土中以黄泥土分布最为广泛,黄泥土土属50058.4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0.75%;黄泥土土种47185.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5.55%,各村均有分布。 土壤组合以黄泥土、粉沙心黄泥土、粉沙底黄泥土为主,局部镶嵌有乌泥底黄泥土、乌山土、堆叠土等土壤类型。

境内土壤因水旱轮作,施肥和耕作水平较高,干湿交替明显,微生物活动较强,养分储量比较丰富。但长期以来用养失调, 土壤肥力有所下降,部分出现次生 潜育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家镇兴修水利,科学耕作,增施有机肥料和磷、钾肥料,实施 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普遍提高。

截至2006年末,陆家镇有耕地20529.46亩,景观绿地林带3484.62亩,住宅、厂矿、商业、行政用地18021.37亩,交通运输用地3344亩,水面4705.91亩,其他用地3314.64亩。 截至2010年,陆家镇土地总量75132.15亩,其中农用地28287亩,建设用地41679.15亩,水域及未利用地5166亩。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

户籍人口

2014年,陆家镇总户数12769户,户籍人口34625人,其中男性16863人,女性17762人;年平均人口数34215人。全年出生425人,出生率12.42‰;死亡236人,死亡率6.9‰;自然增长189人,自然增长率5.52‰。迁入742人,迁出45人。 2017年,陆家镇常住人口96271人。

外来人口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外来人口成规模进入陆家境内。1990年全镇外来流动人口282人,2000年增加到17173人。2006年末,陆家镇有外来暂住人口48740人,登记在册外来人口为70939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中,男性占58%,女性占42%;打工者占90.7%,投资经营者占7.6%,种养殖者占1.7%;主要居住在神童泾、夏桥、车塘、合丰4个村,其中合丰村最多,占外来人口总数的34.4%。 截至2014年末,陆家镇外来暂住人口为49320人。

陆家镇为 汉族聚居区, 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多为改革开放后迁入。1982年,境内有少数民族2个,少数民族人口5人;1990年有少数民族5个,共27人;2000年有少数民族11个,人口147人。截至2006年,全镇户籍人口中有少数民族11个,人口73人,占户籍人口的0.27%;其中 壮族36人, 满族13人, 土家族6人, 回族4人, 苗族3人, 布依族、 达斡尔族、 朝鲜族、 傣族、 仡佬族各2人, 瑶族1人。

陆家镇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经济结构长期以农业为主。1978年后,农、副、工综合发展,镇村工业兴起,1986年成为长三角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之一。 90年代以来,陆家镇作为“ 昆山之路”的实践者之一,招引大批外资企业落户,鼓励、引导发展民营经济,经济总量迅猛增长。

2014年,陆家镇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138.250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户籍人口)404063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85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1.8759亿元,财政支出7.9458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068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12元; 在全国 百强镇中排名第98位。

陆家镇种植的农作物向来以 水稻、 三麦( 大麦、 元麦、 小麦)和 油菜为主。新中国成立前,正常年景水稻亩产175公斤,小麦亩产50公斤,油菜亩产约20公斤。1950年11月实行 土改。1951—1956年,先后成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1956年开始种植双季稻,耕作制度由稻、麦一年两熟制向稻、稻、麦(油菜)一年三熟制发展。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1965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平整土地,兴修水利。1983年底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停种双季稻,恢复一年两熟制。 1993年开始推行规模经营。1995年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1997年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经作物比例有所调整。

2014年陆家镇主要农作物种植收获情况
作物类别 面积(亩) 亩产(公斤) 总产(吨)
夏收谷物 小麦 4785 372 1780
蚕豌豆 103 251 26
油菜籽 159 150 24
秋收粮食 稻谷 4437 622 2758
玉米 109 461 51
大豆 350 216 76

2014年,陆家镇粮食总产量4717吨,其中夏粮1806吨,秋粮2911吨;实现农业总产值4554万元。

工业 (7张) 民国年间,菉葭地区有榨油、面粉、酿酒、印染、服装、铁器、木器等手工业。1914年,新诚碾米厂在龙王庙成立,采用半机械化生产方式,成为境内现代工业发展之始。1958年办起冶炼、建材、纺织等社队工业企业8个。1973年后社队工业渐成规模,工厂数量、门类不断增多。1980年下半年社队工业达到办厂高潮,社队企业达到66个,工业产值突破千万元。 90年代初引进多家中外合资企业,规划建设工业小区,成为“ 昆山之路”外向型经济的实践者。1998年,60家镇村企业完成转制。90年代末以来,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后,工业企业向集约型、规模型、科技型、配套型方向转变、发展。到2006年,陆家镇有民营企业888家,占工业经济总量的33.42%;有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投资企业194家,占工业经济总量的85.7%;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具制造、造纸印刷、儿童用品、化工、医药制造、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五金机械、电子制造、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门类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014年,陆家镇有工业企业949家,利税总额33.4604亿元,利润总额21.2791亿元,资产合计245.6374亿元,工业产值345.1092亿元(轻工业产值占51.66%,重工业产值占48.34%);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家,利税总额31.0353亿元,利润总额19.9877亿元,资产合计240.42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4.0598亿元,规模以上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7.33%。

20世纪90年代,陆家镇主要发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进入21世纪后发展房地产业和仓储物流业。 2014年,陆家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2.8058亿元,其中增加值居于前三位行业的是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有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49个,营业收入43.0089亿元,利润总额9.5109亿元。

商业贸易

菉葭浜地处昆山东部,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曾有“昆东首镇”之称。境内商业集中于菉葭浜、夏驾桥、泗桥、龙王庙、沙葛、车塘等集镇。明代菉葭浜已有集市,清代百货业、绸布业、饮食业已具规模。抗战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商业萧条。1947年始办合作社。1951年成立菉葭供销合作社。1955年,菉葭镇有坐商73户。1957年设国营菉葭百货商店。1958年私营商贩全部纳入集体。1958—1978年集市时兴时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商业和集市贸易恢复发展。1984年成立陆家集体商业公司, 1997年由供销社兼并。2001年,供销社转制为供销社有限公司;2006年,供销社公司分立为3家公司。2006年,陆家镇有个体工商户1581家,经营40余种行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亿元。 2014年,陆家镇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27.6154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2.3%。

房地产业

1992—1999年,陆家镇区开发建设了珠海新村、育才新村等商品房小区,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2000—2006年开发新建9个小区,建筑面积54.44万平方米。截至2006年,陆家镇共有房地产公司13家,引进房地产开发公司10家。 2014年,陆家镇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11.895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2.5%。

陆家镇位于沪宁交通大动脉上,312国道、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高铁自西向东穿镇而过;距上海虹桥机场40公里(约半小时车程),距上海浦东机场100公里(约1小时车程),距上海港60公里,距张家港100公里,海陆空交通便利。

水运 (2张) 陆家镇水网密集,自古以来主要依靠水路交通。清乾隆年间境内有渡口4处,以橹帆驱动的木帆船为主要交通工具。1900年首开虞申航线。民国年间有营运“航船”和“班船”各2条,大宗水运货物主要为外运的粮食。1949年,昆山航运公司开辟菉葭—浒浦和昆山—朱家角的航线,后分别于 1958年和1984年停运。70年代在龙王庙成立水上运输站。1973年开辟昆山—石浦航线。因公路交通的发展,1986年境内客轮停航。到1987年,境内的主要航道有吴淞江、青阳港、夏驾河、车塘港、 友谊河等;有各类货运船只129艘,年货运量97975吨。 1990年陆家镇有村办渡口1处(黄巷渡口),渡距100米,渡船载客定额35人,日均渡运150人次,2000年渡口撤销。到2010年,境内有苏申内港线(吴淞江)、申张线、苏申内港支线等干线航道,有码头4个,泊位4个,堆场1.47万平方米,岸线300延米。

铁路 (2张) 京沪铁路陆家段长10.8公里,于1908年通车,境内设菉葭浜站和恒利站。民国年间撤销恒利站,增设西巷站。1973年改建为复线,撤销西巷站,仅保留四等站 陆家浜站。 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于2010年7月建成通车,境内设 花桥站,车站位于东城大道西侧、金阳路南侧,站房面积1930平方米,有4股轨道和2座站台。 京沪高速铁路并行于沪宁城际铁路,境内不设站。

312国道(沪宁公路、昆安公路)始建于1935年,是陆家镇的东西干线公路,东自裕利村入境,向西途径王家厍、陆家、神童泾、车塘等村,转向西北至西巷村出境,境内长10.2公里。2003年自西夏村桥向南改道至新安东路,途径车塘、新春、合丰、孔巷等村,西至青阳港桥出境,改道后312国道境内长10.4公里。G2 京沪高速公路陆家段(原 沪宁高速公路)于1996年通车,设计车速120公里/时,途径泗桥、邹家角、夏桥、车塘、合丰等村,境内长9.7公里,设有互通1个(陆家互通)。此外境内还有黄浦江中路、陆石公路、东城大道等市级公路。截至2006年,陆家镇有国省道3条,长24.11公里;市级公路3条,长8.11公里;镇级公路60条,长73.88公里;村级公路108条,长45.77公里。 2010年,沪宁高速陆家出入口日均车流量8982辆次。

陆家镇地处 太湖流域水网平原区,河港纵横交错。吴淞江自北宋以来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裁弯疏浚,屡浚屡淤。明代在吴淞江与夏驾浦交汇处建起石闸。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河道狭窄弯曲,水流阻塞不畅,虽修筑圩堤塘岸,但仍排灌困难,经常遭受旱涝灾害。1950年实施修堤复圩工程。1956年后修建机电排灌站和排灌沟渠。1958年冬开展河网化运动。1959年,公社成立水利机电工程指挥部,到1965年95%以上的耕地灌溉实现机电化。60至80年代修建了一大批机电排灌站。70年代开始联并小圩,调整大圩;同时开展基本农田建设运动,实施开挖河道、田园化建设和农田除渍工程。改革开放后, 水车逐渐被机电排灌所取代。到1987年,陆家镇境内新开河道231条,有联圩9个,固定机电排灌站50个。 80年代以来多次对河道进行疏浚、清淤,部分河道因经济建设而被填埋。1996—2000年开展了三项农田整治重点工程。1999年开始废除活络 埧,兴建防洪闸。2000年调整联圩,加高加固圩堤护岸。2006年,陆家镇有各级河道104条,固定机电排灌站29个;全镇灌溉能力总流量8.7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6875亩;排涝总流量65.94立方米/秒,排涝面积5.34万亩。

城镇风貌 (5张) 旧时,菉葭浜等集镇街巷狭窄,房屋低矮,设施简陋。1958年整修拓宽街面。70年代整治河道,拆除旧屋,拓宽街道。80年代制定了集镇总体规划,改造老街,铺设管道,栽植树木。 1987年后,陆家镇在老镇区基础上,制定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镇区道路形成“三横二竖”格局,镇区面积扩至1.41平方公里。1989年,北庄村进行昆山市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工作。1991年,镇区向西延伸,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90年代建成乐溪公园、杏泉园。2006—2010年陆续建成菉溪广场、滨江体育公园、吴淞园、菉溪生态园。截至2010年,陆家镇搬迁自然村99个,动迁3467户、13624人,建成新型社区49个;绿化面积90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5.8%。 2013年,陆家镇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项目获评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4年,陆家镇启动花桥—陆家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老镇区、新镇区等5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动迁安置房新开工5万平方米、竣工17.3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2.6万平方米,沙葛公园、 夏桥公园投入使用;新建污水管网2.7公里,疏浚河道8.4公里,疏通雨、污水管道11.2公里,污水日处理总量达到1.98万吨。

清代,境内车塘办有书院,几乎村村都有私塾。1907年创办菉溪蒙学堂。民国初年,菉葭浜乡成立3所国民学校,此后境内较大集镇均建立新式学堂,私塾逐渐减少。二三十年代,菉葭地区曾作为师范教育、农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示范试验区,黄炎培、 梁漱溟等学者亲临调查讲学,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行者。1922年成立师范学校。1928年首建农民教育馆,并在徐公桥创办乡村改进试验区,开展农村职业教育。1931年起推行 义务教育。1934—1937年在东庄、徐公桥试行 政教合一,区公所、农教馆合一,区长兼馆长,指导民众教育。日军侵昆后教育事业遭到破坏,学校数锐减。日伪统治时期,私塾又兴。1944年成立私立仁中中学。抗战胜利后推行国民教育,各小学恢复办学,1947年有小学8所,并开设幼稚班。

陆家镇学校 (5张) 1949—1952年对教育进行整顿改造,私塾停办,主要发展小学和工农教育,以冬学、夜校等形式开展青壮年扫盲教育,并创办多所农业中学。1956年,菉葭中心幼儿园成立;原私立初中改为公立,并增设高中部,后发展成为陆家中学。“大跃进”时期各基层单位短期办过幼儿班。“文革”期间教育事业受到摧残。1973年办起“戴帽中学”。1978年后教育事业走上正轨。1980年,陆家成为“无盲公社”;同年各大队纷纷开办幼儿园,幼儿园(班)增加到22个。1985年推行教育体制改革,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同年成人教育中心校落成。1987年,陆家镇有幼儿园23所,小学22所,完全中学1所,联办中学2所,成教学校1所,在校生总数5084人。 90年代起,逐步合并幼儿园、小学和联中。1995年,新建好孩子幼儿园,启动乡镇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2000年,上海交大南洋附属(昆山)中学建成开学;陆家中学被列为省重点高中;同年开办民工子弟小学,后发展成为车塘小学。2003年,陆家小学被认定为省实验小学。 截至2010年,陆家镇有中小学6所,成教学校1所,民办学校5所。 2011年陆家中学初高中分设,昆山陆家高级中学成立。

1990年,陆家镇设立科技办公室,与镇科协实施科技项目3个。1996年陆家镇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2001年,镇政府设立了产品开发、项目技改等奖项激励科技创新。2006年,全镇有基层科技协会组织21个,各类技术人员1360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品3个,市级研发中心6家;新增专利申请761件,授权451件。 2012年,好孩子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家企业成为 高新技术企业,36个产品被评为 高新技术产品;专利申请1572件,授权113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2件;全镇每万人拥有人才数1709人,高技能人才1572人。 2014年,陆家镇科技人才支出占镇财政支出比重达4.5%;新增 高新技术企业7家, 高新技术产品30个,省外资研发机构3家,苏州市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增 专利授权941件,其中 发明专利31件;好孩子集团获国际工业设计“红点”奖;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4个;柔性引进国家“ 千人计划”专家1名。

文化体育 (5张) 1928—1937年,夏驾桥东庄村办有民众教育馆。1946年3月设简易民众教育馆,不久即停办。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有2处戏台,春节时邀请外地班子演出;每年举办有沪渎汾水龙王庙会和车塘能人寺庙会。1952年设菉葭区文化站。1957年建立菉葭乡广播放大站。1958年,菉葭乡有26个农村俱乐部,49个文艺宣传队,26个业余剧团,1个文化宫。“文革”期间俱乐部十分活跃,以表演样板戏和自编革命剧为主。1975年公社建立电影放映队。1979年公社组建通讯报道组,同年底原天主教堂改为影剧院。1980年设文化中心管委会,统管文化站、广播站、影剧院和文艺工厂。1984年办起亦工亦艺、以工养文的文艺工厂。1987年成立镇象棋协会。 1989年举办首届镇运动会。1992年陆家镇被评为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1995年在神童泾村建起广电大楼,开通有线电视。2001年,镇文化站与广电站合并为镇文化广电体育站,有线广播改为无线 调频播送,同年举办首届文化艺术节。2004年广场舞兴起。2005年开设菉溪书场。2006年建成新图书馆和新影剧院,举办首届全民健身月活动。2007年,陆家镇承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艺术节。2009年镇文联成立。 2010年,陆家镇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 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 2014年,陆家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50场次,承办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门球邀请赛、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等重大赛事,举办镇第十四届文化艺术节、第九届全民健身月等大型文体活动。

医院 (2张) 民国年间,菉葭地区的医疗机构全为私人诊所,共有中医32人,西医5人;由于境内河道纵横, 钉螺分布广泛, 血吸虫病流行,村村都有患者,孔巷、丁家浜、陶家厍尤为严重,死亡率奇高,此外 霍乱、 伤寒、 疟疾、 肺结核等 传染病亦时有传播。1951年,菉葭区建立医务工作者协会,成立了菉葭、夏桥、车塘、泗桥等数家联合诊所。1953年开展血吸虫病流行调查和灭螺、防治试点工作。1955—1956年建立血吸虫病治疗委员会和防治领导小组。五六十年代多次掀起以查螺灭螺为重点的群众血防运动,连续反复普查普灭,并对全公社人畜进行检查治疗。1958年,菉葭卫生所升格为卫生院,同年始办农业合作社保健站,实行 合作医疗。1964年1965年各大队建立卫生室。1970年后再次掀起查螺灭螺、查病治病高潮。1975年彻底消灭霍乱,1976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80年代初全面推行合作医疗制度,1992年实现城乡居民100%参加合作医疗。1994年建立大病风险基金。1999年,陆家地区中心卫生院更名为陆家人民医院。2004年,陆家人民医院更名为 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暨上海中山医院昆山技术合作医院;同年开始实行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06年,陆家镇有公立医院1所(昆山四院),科室10个,职工136人,年门诊量16.9万人次;有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36人;有4家诊所,19家药店。 据2012年1月陆家镇政府网站发布的资料显示,陆家镇有医院2所 (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新华医院 )。

古遗址 地龙(地垅埂)、红桥渡(红星渡)、黄巷渡
古寺观 永怀寺、延祥寺、圣像寺、能仁寺、香严观、沪渎龙王庙、古圆通庵
古桥梁 沪渎通济桥、卸甲桥、万安桥、夏驾桥、集福东泗桥、淞南第一桥、里仁桥、方巷桥、青龙桥、吉利桥等
古亭园 退学斋、清心园、杨厅、万安亭、白鹤亭
古墓葬 紫锦坟、叶益墓、周都坟、张家坟、驸马坟、李德莪墓、状元墓
古河浜 陆家浜、鹤塘浜、竹丝浜、叫化浜、长浜

地龙(地垅埂)位于镇西1.5公里的邵村,相传为金兀术所筑。地龙长700余米,垅基高7米,宽5米,三曲九弯,张牙舞爪,形似龙。1969年兴修水利时被毁。出土有弓、箭、盾、甲、酒器、碗等文物。

古寺观多始建于南朝和宋代、明代,今全无存。卸甲桥、集福东泗桥建于宋代,沪渎通济桥、万安桥、夏驾桥始建于明代。杨厅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占地10亩,被称为陆家浜第一厅,今存正厅及围厅高墙。

状元墓为南宋文武双科状元刘必成之墓。驸马坟为 明孝宗永福公主之夫 邬景和之墓。周都坟葬明嘉靖年间南京刑部尚书 周伦。张家坟为明万历太常少卿 张栋墓葬。叶益墓为明代 处士 叶益之墓。紫锦坟相传为康熙皇帝紫锦公主衣冠冢。李德莪墓为清道光年间按察使、云南布政使李德莪之墓。

陆家浜鼓手

陆家浜鼓手始于宋代,在江南较有名气,苏沪一带流传民谚“陆家浜鼓手,来得勒来”。 鼓手即民间吹奏手,擅长唢呐、竹笛及各种打击乐器,主要在婚礼、寿庆、庙会等场合表演,打击以“走马”“大游”“龙灯调”“急急风”“花鼓”“威风锣鼓”等套路为主,专奏一些粗犷、雄健的 昆曲音乐中的曲牌或 道教音乐中的曲牌,乐曲常用《三六》《小开门》《大开门》《迎宾曲》《喜临门》《浪淘沙》《水龙云》《青南湖》等,曲风高亢、激情、豪放,感染力强。相传抗金名将 韩世忠听后称赞“陆家浜鼓手真好听”。 沪剧《 芦荡火种》中 阿庆嫂唱词即有“陆家浜鼓手称第一”。清末民国时期,上海名流均以请陆家浜鼓手演出为荣,鼓手租住的街道也被称为 陆家浜路。由于时局动荡,后继乏人,解放前陆家浜鼓手已销声匿迹。进入21世纪后,陆家镇组建鼓手乐队,恢复演奏了部分曲目。

宣卷

宣卷是融唱、念、白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活跃在庙会、寿庆、丧事等场合,是人们寄托哀思、劝人为善、积善行德、引以为戒的宣教形式。表演者仿道士做法事,念经、腾佛、送佛等等,常用乐器有木鱼、 碰星、锣、鼓、板等,并与道士、军乐队联合营业,活跃至今。 陆家断龙舞 (3张)

断龙

陆家浜断龙起源于明代。相传,陆家浜大旱,汾水龙王七太子得知后,私自做法降雨,因违反天规被斩成七段。百姓感恩七太子,遂用篾编成龙头、龙身、龙尾七段,每段长2尺,直径1尺,各段中间用3尺竹梢固定。舞龙时,前方有一人“引珠”,7人各举一段舞动,并有鼓手伴奏。舞龙套路有“龙起水”“龙腾云”“龙滚翻”“龙叩寿”“盘龙”等,伴奏调门有“走马锣鼓”“龙灯调”“急急风”等,逐步形成断龙和纱龙之分,传承至今。

陆家浜酱鸭

相传陆家浜酱鸭起源于南宋年间,本地猎户蒋野曾制作酱鸭慰劳韩世忠部队抗金。酱鸭的制作要经过活杀净羽、处理肚杂、烹料调色、焙煮火温等工序,俗称“三分杀,七分煮”。酱鸭呈酱红色,味鲜肉嫩,酥而不烂,肥而不腻,是本地宴请的必备菜肴,有“到了陆家浜品不尝酱鸭是一大遗憾”的说法。

顾家白切羊肉

顾家白切羊肉是陆家镇经营二百多年的老字号,制作流程包括活杀、泡羊(去毛、去皮)、开膛、烧煮等工序,不添加任何调味作料,加工出来的羊肉色白、无冻、清香、味淡。

柯家走油蹄子

柯家走油蹄子也是陆家镇上的百年老字号,有煮熟、油氽、水涨、烧煮四道工序,蹄子色泽红润,蹄皮柔韧,脂肪洁白如绵,油亮润口。柯家走油蹄子有“吃七看八”的说法,宴席一般桌面上八大菜,其中走油蹄子客人只能观赏,席后作为贵宾礼品赠送,带回家品尝,故馈赠走油蹄子是贵重、高雅、诚情待人的一种礼仪。

陆家浜糖枣

陆家浜糖枣为南宋中后期陈万兴创始,用糯米粉拌麦芽糖入油锅炸氽,再加糖渍桂花拌制而成,形如红枣,外色棕褐,内色淡黄,表层拌球棉白糖,口味类似枇杷梗,为慈禧太后亲点贡品,民间有“金(军)点心”“枇杷梗”“糖枣”“节场果”等称呼。

泗桥豆制品

泗桥豆制品起源于南宋年间创始的桑氏豆制品,已流传七百多年,被称为“素菜之王”。制作流程有浸豆、粉碎、扯浆、煮浆、点浆、脱水、烧煮、油氽八道工序,豆腐类产品有嫩豆腐、老豆腐、豆腐花、豆浆,干丝类产品有干丝、百叶、香豆腐干、白豆腐干,油炸类产品有油豆腐、油茧子、油泡、油煎臭坯等。

菉葭生态园 菉葭生态园 (3张) 菉葭生态园位于富荣路西侧、南圩北侧,东侧及北侧紧邻吴淞江,总占地约40.3万平方米。生态园共设生态展示、瓜果采摘、湿地展示、生态休闲、森林氧吧、休闲景观等6个功能区10个大类,建有法制长廊、人口文化园,亭子、桥梁各7座,接待中心1座,具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
沙葛公园 沙葛公园位于陆家镇沙葛新村北侧、泾新路东侧、金阳西路延伸段南侧,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2014年建成开园。园内设有休闲广场、景观廊架、亭子、门球场、健身场地等休闲娱乐设施。
杏泉园 杏泉园 (3张) 杏泉园位于陆家镇新区中心童泾路东侧,是为纪念昆山第一支抗日武装的创建人陶一球而建立的一座新园林。杏泉园坐东朝西,占地3亩,长方形。园内甬道东端矗立“昆山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雕像”,雕像底座背面大理石刻有《昆山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雕像碑记》。2004年在杏泉园里建造一座占地面积250平方米的陶一球纪念馆,展示陶一球生平事迹及生前资料物品。
陆家天主教堂 陆家天主教堂 (2张) 陆家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位于镇南罗家厍,光绪十年(1908年)重建,占地20多亩,附设验磁台、天文台等,20世纪70年代被毁。1981年在小夏驾河东重建天主堂。2002年重建陆家浜天主堂,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教堂长49米,宽16.8米,能容纳1500人。

毛澄(1460—1523),字宪清,号三江。夏驾桥乡毛竹巷(今陆家镇新安村)人。明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 状元及第,授 翰林院修撰,后迁右 谕德、左谕德。正德十二年(1517年)升 礼部尚书。嘉靖元年(1522)议大礼与 嘉靖帝不合,抗疏引疾辞官归里,次年病逝于还乡归途。赠官 少保,谥文简。著有《 毛文简集》二卷、《大礼奏议》一卷、《 临雍录》一卷、《类稿》等。

周伦(生卒年不详),字伯明,号贞翁,今陆家镇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举进士,历官至南京 刑部尚书。嘉靖间年八十卒,赐谥康僖公,葬菉溪之西周都坟。著有《 贞翁净稿》十二卷、《西台纪闻》二卷、《 医略》四卷、《奏议》二卷、《诗集》八卷。

诸世器(生卒年不详),字景筠、敬甫,号竹庄,今陆家镇人。幼年聪慧,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应南北闱试十余次不中。清乾隆壬午(1762年)南巡,献赋行召试拟进呈,后因小误作罢。后被 陕西巡抚 毕沅招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归里,作《菉溪志》行世。诸世器博闻强记,自编所作《亲雅堂诗钞》,后手订《退学斋集》六卷,皆未定本;惟《诗释地》八卷、《菉溪志》四卷藏于家。卒年四十九岁。

钱邦彦(1851—约1920),字彬伯、子美,号俊甫,今陆家镇北张村西古自然村人。幼时颖慧好学,博通经籍,人称饱学之士。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乙酉科江苏第一名膺选为 拔贡。家刻《贡卷》一册传世。著有《拙庵诗文集》《校补顾亭林先生年谱》。1920年前曾任教于江苏省立一师。后告老返乡,未几即病故。

王文显(1886—1955),英文名J.Quincey—Wong,字立山、力山,剧作家,祖籍昆山夏驾桥,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华侨家庭。1915年 伦敦大学文科毕业后归国。1921年任 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兼代理校长。致力于戏剧教学,培养出 洪琛、 李健吾、 曹禺、 孙大雨、 张骏祥等著名戏剧家。先后在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辅仁大学、 圣约翰大学任教。上海沦陷后定居美国。著有《委曲求全》《 梦里京华》《 王文显剧作选》等。

陶一球(1905—1973),又名杏泉,昆山夏驾桥人,地主家庭出身。抗战前夕组织地方自卫团。1939年创建昆山地区受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群众称之为“陶一球部队”,使菉葭地区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区。先后任 新四军江南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副支队长、昆山县县长、国民党昆山县蓬阆区区长、国民党蓬阆区分部书记等职务,承担提供国民党情报,掩护中共地下党员,策应解放昆山等工作。“文革”期间受迫害,含冤而逝。1980年平反。1986年恢复党籍。

徐承谟(1906—1986),字燕谋。陆家镇人。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以英语教学终其身。历任光华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员,光华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上海纺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英语教授。为人谦逊,不慕荣利,学贯中西古今,受命编订的高校英语专业四年级教本沿用数十年。工诗,尤以七律见长。钱钟书谓其诗“年逾耄耋,而齿宿意新,蕴不尽之才,徵无疆之寿”。1986年自沉于井。其弟徐承烈为选刊其诗,名《徐燕谋诗草》,包含烬余集27首、哀音集7首,怨怒集31首、异端集7首、闲情集6首、编余集141首。又搜辑诗稿全集891首。

2019年9月11日,陆家镇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乐平市镇桥镇委员会 地址:菉溪路22号
营业时间:5月1日-9月30日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8:30-11:30,13:30-17:00 10月1日-4月30日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8:30-11:30,13:00-16:30
菉溪路22号

周边综合医院

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地址: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镇北路21号
营业时间:08:00-18:00
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镇北路21号

周边乡镇

陆家镇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周边村庄

陆家村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陈家浜路15号(长丰新村附近)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陈家浜路15号(长丰新村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