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镇

烈山镇 烈山镇概况 烈山镇沿革 烈山镇基本概况 烈山镇自然与人文 烈山镇经济发展 烈山镇农业 烈山镇旅游资源 烈山镇行政区划 烈山镇历史文化底蕴


烈山镇隶属于 安徽省 淮北市 烈山区,地处淮北市东南,由原烈山镇5个村和新蔡镇合并而成,东接宿县,北邻杜集区,全镇东部北部为山岗丘陵地区,西部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烈山镇现在辖下6个非农业社区和6个农业行政村,现有华家湖湖区,龙脊山风景区,塔山风景区等全市重点开发建设风景区;亦有淮北师范大学新校区、淮北市委党校新校区、烈山区新政务中心等建设工程项目;还有洪庄村、榴园村、凤凰村、华家湖新村等市级重点建设的社区行政村等,其中洪庄村参加联合国“全球500佳生态村”评选并获提名奖,凤凰社区是淮北市规划东进南扩建设的中心地区,榴园村为皖北有名、全市最早的精致的精美的重要的美好乡村。烈山镇是现在淮北市发展前景最好的乡镇。烈山镇位于淮北市区东南,东邻宿州市,南接宋疃镇,北靠相山区、杜集区,西连濉溪县。面积79.39平方千米,人口75600人(2017年)。辖14个行政村,205个村...

详情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所有主城区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介绍

烈山镇隶属于 安徽省 淮北市 烈山区,地处淮北市东南,由原烈山镇5个村和新蔡镇合并而成,东接宿县,北邻杜集区,全镇东部北部为山岗丘陵地区,西部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烈山镇现在辖下6个非农业社区和6个农业行政村,现有华家湖湖区,龙脊山风景区,塔山风景区等全市重点开发建设风景区;亦有淮北师范大学新校区、淮北市委党校新校区、烈山区新政务中心等建设工程项目;还有洪庄村、榴园村、凤凰村、华家湖新村等市级重点建设的社区行政村等,其中洪庄村参加联合国“全球500佳生态村”评选并获提名奖,凤凰社区是淮北市规划东进南扩建设的中心地区,榴园村为皖北有名、全市最早的精致的精美的重要的美好乡村。烈山镇是现在淮北市发展前景最好的乡镇。

烈山镇位于淮北市区东南,东邻宿州市,南接宋疃镇,北靠相山区、杜集区,西连濉溪县。面积79.39平方千米,人口75600人(2017年)。辖14个行政村,205个村民小组。合徐高速公路、宿丁公路、101省道、市区东外环路、合徐高速以及矿务局铁路等纵横交错;濉河、龙河、岱河、闸河自北向南贯穿。有龙脊山自然风景区,塔山生态农业旅游园,化家湖水库,南湖湿地公园,洪庄生态农业园等。

原属濉溪县,先后为烈山乡、东风公社。1965年划归淮北市郊区,1984年建镇。1997年,面积30.3平方千米,辖烈山、吴山口、黄桥、洪庄、杨庄、宋庄、土楼、二郎庙8个村委会。2004年,总面积30.3平方千米,其中镇区面积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65个村(居)民小组。

2006年3月,撤销烈山镇、新蔡镇。以原新蔡镇和原烈山镇的吴山口村、烈山村、宋庄村、土楼村的行政区域设立新的烈山镇。以原烈山镇的洪庄、杨庄、二郎庙、黄桥4个村和杨庄矿等17个居委会新设杨庄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烈山镇人口7.42万人,辖宋庄、烈山、吴山口、土楼、塔山、蒋疃、宁山、青谷、蔡里、化楼、新南、土型、新北、宋庄、沟西、花王、尚高、沟东、王庄19个行政村。2007年村级区划调整。

[2006年代码]340604100(20个行政村):~200土楼村 ~201洪庄村 ~202吴山口村 ~203烈山村 ~204原属烈山镇宋庄村 ~205王庄村 ~206蒋町村 ~207花庄村 ~208青谷村 ~209土型村 ~210尚高村 ~211宁山村 ~212南庄东村 ~213原属新蔡镇宋庄村 ~214蔡里村 ~215新北村 ~216塔山村 ~217新南村 ~218化楼村 ~219南庄西村

附:新蔡镇位于濉溪县北部,距县城11千米。烈(山)蔡(里)、蔡(里)夹(沟)公路过境。1992年新安与蔡里两乡合并设立新蔡镇。1997年,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4.1万,辖新北、新南、土型、王庄、花庄、宁山、蔡里、化楼、宋庄、塔山、南庄、青谷、蒋疃、尚高、沟西15个村委会。2004年划归烈山区管辖,全镇总面积79.39平方千米,辖15个村。

全镇面积79.39平方千米,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总人口75600人(2017年),辖20个村、190个村民小组。市东外环与合徐(合肥至徐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濉皇、新蔡、蔡四、青宁路等路构成全镇棋盘式交通格局。同时,该镇龙脊山地区是全市海波最高的山峰,与榴园村一山相背,与合徐高速为邻的南庄村平均海拔在100米上下,比全市其他地区高了60-70米,是整个皖北居住海拔最高的整建制行政村,在千里大平原平均海拔在15-25米的皖北,殊为难见!。

山场面积大,资源丰富,石灰石、煤炭等储量较大,有国家中型水库化家湖,有 龙脊山自然风景区,经济发展因素主要以煤炭、建材、种植养殖、旅游构成,基本形成西工东农的发展态势,农业产业化调整初见成效,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烈山小镇坐落在 烈山脚下,是人口集中的千年古镇,小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且丰富多元,是中华原始族炎帝故里郡望圣地,烈山国家地质博物馆当初申报就是以炎帝郡望圣地产煤为主的人文依据所成功的。

烈山镇明清时原是烈山上的一座山寨,随着煤炭的开挖,小煤窑的兴建烈山与煤有关的各种活动,生意、人口急剧增加(最多达几万人),逐渐延续到山寨外,成为集市街道,几千年来在苏鲁豫皖周边地区都享有盛名。解放后一直是区 ,镇 政府所在地。郭沫若在50年代初曾为农民中学题写校名。尤其是70年代的烈山村“社办工业”是安徽第一村,80年代“ 乡镇企业”在全省出现第一个亿元镇,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胡乔木等省历届重要领导人都来烈山亲临视察指导工作,全国各地经常有来烈山参观,世界雕塑大师刘开渠参观烈山后,为激励烈山以后的发展题字“更上一层楼”。90年代建起第一个“农民新村”,“两个文明建设”及近年的发展都排在全省、市前列,有淮北“华西村”之说。

烈山近万亩土地因采煤沦为塌陷,在发展经济的转型中以开发旅游业、综合养殖业、山林绿果业,通过招商引资兴办的新型农业、现代工业等产业,使烈山依然美名远扬,现乡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5亿元,人均收入达到 10055 元,财政收入 3.58亿元。曾有“中国烈山”之美誉。

该镇夏、秋两季农作物主要以小麦、大豆、玉米等为主。种植经济林3万多亩,以石榴为主,已注册“塔仙牌”商标,并获得“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被省授予“优质软籽石榴生产基地”。还有“洪发”种鸽、“顺发”种猪、土楼香稻米等著名品牌。

该镇境内有张果老成仙传说,新石器中期遗址,龙脊山自然风景区等景点,特别是龙脊山风景区,树木葱郁,环境优美,空气新鲜,以“花艳、石怪、松奇、洞险、泉清”为特色,古树名木繁多,是观光、旅游、度假、避暑的好地方,已被市确定重点开发旅游项目。

小镇还有很丰富的炎帝文化旅游资源,现已开辟出大片旅游景观,境内有以塌陷复垦治理为国家城市湿地南湖公园,和原始森林自然生态公园——龙脊山,北靠史前海拔182米的泰山余脉炎帝以山为名的烈山和淮北市城市二级用水的大型水库化家湖,四周山水环绕,景观簇拥,透露着历史文化雅致和风情古韵,是皖北开展旅游业的最佳盛地。

烈山镇下辖村 :

洪庄村 榴园村 烈山村
新北村 吴山口村 新南村
土楼村 土型村 凤凰村
青谷村 蒋疃村 华家湖村
蔡里村 南庄村

烈山因煤而名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大致有五大文化资源,这五大文化资源是烈山镇发展旅游业的五大支柱。

A烈山之名

烈山之名是烈山历史文化资源的总和和符号,是皖北乃至全省唯一的独特的地名资源。首先是古籍《列国志》记载,“大禹治水,烈山焚泽”中国汉语大词典注释“舜派大禹治水,派管火、山林的大臣益去烈山泽而焚之”《辞海》注解:“烈山沼泽遍地,野兽出没,舜派益去烈山焚烧山林,驱赶野兽”。另有考证说舜继尧之后,耕历山(烈山另一名字称历山),渔雷泽(雷泽即烈山东北微山湖)联系起来极有可能舜派益先去烈山焚烧山林荒草荆棘,躯赶野兽然后去烈山开垦农田,去雷泽教民捕鱼,倡农兴鱼以丰民生,这作证烈山地名渊源的历史。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也载:“烈山也称历山在濉溪东七八里,产煤”,是淮北唯一入注辞条的地名。

B炎帝郡望故里

烈山顶上的古庙有一石碑,刻文曰:“烈山之由名由之何?或以山形园而锐于首(底圆上尖)象五行中火遂以古烈山氏(炎帝名)称之也,该文可解为炎帝以地名而名烈山氏,历山氏(炎帝也称历山氏),也可解为炎帝以自己的名号而冠烈山之名。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本起烈山称烈山氏。《国语.鲁语》载:“烈山氏炎帝之号,起于烈山”。全国著名学者大有考证,炎帝距今大约7200至5800年,已深入黄河下游(即黄淮海地区)海岸,就在淮北、蚌埠一线故有:“精卫填海”“沙海煮盐”“炎帝封禅 ”之说,从烈山、烈山氏所形成的炎帝神农氏的烈族文化(即炎帝文化)我们今天的淮北烈山,烈山村就是当之无愧的炎帝神农的故里。

对炎帝故里之说外省及本地研究者经过多年探讨研究认为:烈山不管从地名、地质、地理条件都有很多与炎帝故里的特征相吻合,从现有遗迹,传说古籍文献记载等称炎帝故里都有充分依据,而且引起省社科院、国家有关学者密切关注和兴趣,其考证也得到研究和上层的充分肯定。

C煤文化

淮北市缘煤而建成为华东六省一市(50-80年代)的工业能源基地,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了重大贡献!烈山也因煤而兴闻名全国,70年代“社办工业”、80年代“乡镇企业”都是以煤炭、山石建材为支柱产业。更重要的是烈山“小煤窑”在历史上所派生的革命红色文化,更是为我党在革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烈山煤炭地下储量达8000亿吨,据淮北市《矿务局志》载:“远在上古,煤炭就显露于地表层,在唐元和三年就发现:投石可燃的石块。”北宋年间徐州知府苏东坡下乡勘探发现烈山煤而作《石炭歌》,明清时期开始窑式开采。明万历史天启年间3000多挖煤工人大罢工,历时月余,据载,这次大罢工为中国煤炭开发史上首次工人于窑主为生存而进行的首次革命斗争。

清咸丰年间,煤炭工人于窑主的斗争,此起彼落,致使清廷很是头疼,以致后来总是“屡禁屡开”。清末民初(1906年)在烈山成了全国第一个合众煤炭公司后,在官商资本家的压迫剥削下,工人革命斗争一直不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先躯如徐风笑,李时庄,王香圃,赵皖、梁文焕等领导工人对窑主们进行不懈斗争,赢得一次次胜利,同时使“小煤窑”革命斗争的烈火传遍皖北大地,加速了淮北地区革命斗争的胜利进程,成为皖北豫东、鲁南工农革命斗争的摇篮。

D、佛教文化。

于古老烈山共存的是丰富的佛教文化,烈山顶上的“烈女庙”渊源最深,据传是炎帝一女儿在山顶上救助炎帝求雨的雨师赤颂子而因一同掉下山崖摔死,族人为纪念炎帝女儿在山顶上建一座烈女庙(不是贞洁烈女的概念而是烈山氏炎帝女儿的庙),此解放前后还在,纯石无砖,两间屋大小,不供任何佛像,未建泰山神行宫碧霞真君庙之前,四面八方都来烈女庙叩拜烧香,民间乡邻无不知烈女庙(当地百姓也不知什么摊建的)后来就拜新建庙泰山神庙行宫庙了。继而定四月初一为庙会至今。烈女庙日久就原庙自然坍塌后无人修建,现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在文革期间泰山神庙已拆除,后来为开发南湖公园原庙所供佛神移至山下,即南湖居士林。其次龙脊山、回龙寺、青龙寺、大方寺、塔山等大小七、八座,这些庙宇寺各有庙会,如二月二蔡里会,龙脊山的龙王庙会,四月初一烈山庙会及歇马亭庙会等,每逢春夏境内庙会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庙会税收都在百万元以上,极大地繁荣了本地经济,丰富了民俗文化生活。规模在皖北佛教庙会首屈一指。也起到改良教化当地民俗风尚的社会效应。

E民俗文化。

烈山的民风醇朴,礼仪往来,由于小镇格局文化态势半工半农、半城半乡,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这是于当地社会文化根底深厚经济发达分不开的。烈山传说有几大文化版块,一是张果老传说,张果老传说较系统、完整,而且有传说的景点,遗物,如升仙台、仙人洞等多少代人口口相传,张果老家乡在檀山,墓地在王庄后,而且有墓碑记载(《宿州志》),少年在塔山寺出家,大方寺修炼,在龙脊山骑驴升天成仙,并有民谣“三山夹一山,不出皇帝出神仙”等,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二是炎帝故里传说,炎帝故里在烈山可谓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过去小孩上学都和老师讲炎帝故里,更是老年人瓜棚李下茶余饭后的谈资,说当年炎黄弟兄俩在烈山况洼村住,“况”字拆开就是二兄弟的意思,炎帝是生活在咱烈山才叫烈山氏,因为山裂生冲天大火才叫炎帝,烈山最早的烈字是根据山底有火才造字有火的“烮”,山火熄灭整座山烧成两半,又写成大裂的“裂”了。火集子(即古饶镇)就是炎帝当年首开的集市,以物易物,后来以贝壳当钱币,兴集市贸易,炎帝是火炎,火集子之名就沿袭下来了等等,当然传说只能是考证的参考而不是依据,但一个地方的传说总是有她的历史痕迹的。

其次,二十四孝蔡顺传说,说蔡顺母荒年大饥,因病几天未吃东西,家里又无东西可吃,蔡顺就到龙脊山采山林野果即桑椹,留下熟的给母亲,半生的就留作自己吃。赤眉军造反从山前经过发现蔡顺采椹,因为是官军探子,得知实情后,甚是感动,给了蔡顺半口袋粮食,从此蔡顺采椹孝母成乡间邻里佳话,后人就把蔡顺住过的村庄改名蔡里,并立碑铭记,同时有陈胜墓,宁封治陶能烧五色火, 宁戚饭牛等(地方州志也均有记载)。

民间传说、故事也是旅游文化资源,而且是很好的资源。

周边乡镇

烈山镇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

周边村庄

烈山村 地址:淮北市烈山区

青谷村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