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镇

甘棠镇 甘棠镇建制沿革 甘棠镇行政区划 甘棠镇地理环境 甘棠镇自然资源 甘棠镇人口民族 甘棠镇经济概况 甘棠镇社会事业 甘棠镇交通 甘棠镇风景名胜 甘棠镇著名人物


甘棠镇,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皖南黄山区的中部,南距黄山20公里、西距九华山40公里。S103、S218、S322和合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为“两山一湖”交通中转站,系黄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接待中心。甘棠镇总面积95.27平方千米,下辖9个村、5个社区,常住人口52160人(2017)。甘棠镇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有利于林、茶、桑、果和农作物的生长。甘棠镇主要风景有钟山寺、黄山区民间博物馆、六角楼、程氏宗祠、十里山景区、肖黄山景区等等。唐天宝四年(745),置太平县,镇境从此属太平县、黄山市(县级)、黄山区。清宣统二年(1910),实行地方自治,全县设11个自治区,其中有甘棠区和五里塔区。民国8年(1919),按明制设9乡,甘棠仍称东乡。民国17年,恢复自治制,甘棠区为全县5个自治区之一。 详情


甘棠镇地名网_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资料简介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介绍

甘棠镇,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皖南黄山区的中部,南距黄山20公里、西距九华山40公里。S103、S218、S322和合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为“两山一湖”交通中转站,系黄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接待中心。

甘棠镇总面积95.27平方千米,下辖9个村、5个社区,常住人口52160人(2017)。

甘棠镇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有利于林、茶、桑、果和农作物的生长。甘棠镇主要风景有钟山寺、黄山区民间博物馆、六角楼、程氏宗祠、十里山景区、肖黄山景区等等。

唐天宝四年(745),置太平县,镇境从此属太平县、黄山市(县级)、黄山区。

清宣统二年(1910),实行地方自治,全县设11个自治区,其中有甘棠区和五里塔区。

民国8年(1919),按明制设9乡,甘棠仍称东乡。

民国17年,恢复自治制,甘棠区为全县5个自治区之一。

民国20年8月,实行编户保甲制,甘棠自治区改称甘棠保甲区,区下设保,保下设甲。

民国23年,甘棠区下设联保,联保下设保。

民国28年,甘棠区下设乡、镇。撤联保,存保、甲,甘棠始为镇。

1949年4月28日,境内解放。5月始,甘棠镇和民主乡属仙源区。

1950年2月,撤销乡镇,全县设5区,实行区村制,现镇境大部属甘棠区。

1952年8月,重设乡镇,实行区乡制。

1956年3月,撤区并乡,甘棠为全县15个乡镇之一。

1958年10月,全县设4个人民公社(俗称“大公社”),现镇境全属甘棠人民公社。

1961年6月,全县分设16个人民公社,其中有甘棠人民公社。

1963年6月,全县设有8区32公社,其中甘棠区辖甘棠人民公社、庄里人民公社(于1965年12月更名“大桥人民公社”)、龙山人民公社(于1964年更名“弦瑞人民公社”)。

1965年12月,撤销区建制,甘棠由公社恢复为镇建制。

1983年3月,改人民公社为乡(镇)政府,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同年12月,撤销太平县,设立黄山市(县级),现镇境属黄山市(县级)。

1987年,甘棠镇、大桥乡、弦瑞乡属黄山市(县级)太平区(于1988年3月5日改为“太平办事处”,1992年撤销)。

1988年3月,黄山市(县级)改为黄山区,现镇境属黄山区。

1992年3月,撤销大桥乡和弦瑞乡。

宋至清,现镇境大部分属东乡,麟瑞塘(今弦瑞一带)明、清属桂城乡西隅图,十字畈南部属望仙乡。

民国31年(1942),甘棠镇辖雾峰保(今马家一带)、碧岩保(今立新一带)、里仁保(今凤凰一带)、祥符保(今梨园宾馆一带)、湖深保(今民主一带)、兴村保、臧里保(今庄里)、刘村保、玉成保(今玉河一带)、赶坦保共10保87甲。

民国33年,改辖里仁、碧岩、赶坦、玉成、兴村、湖深6保53甲。

1949年12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级政权,“保”、“甲”分别改称“村”、“闾”。

1961年,甘棠人民公社辖甘棠,彬仓(今立新)、兴村、庄里、新辅、乌羊、张家埂、凤凰、民主、马家、十字畈、大桥12个生产大队。1963年6月,甘棠人民公社辖民主、大桥、十字畈、张家埂、甘棠、凤凰、彬仓、马家8个生产大队和1个副业大队(即居民大队);庄里人民公社辖庄里、乌羊、刘村、兴村4个生产大队;玉河生产大队和弦瑞生产大队属龙山人民公社。

1965年12月,甘棠镇辖甘棠、立新、凤凰3个生产大队和1个居民大队(居民大队于1978年10月分为老街和新城2个居民大队,并于1984年分别更名为“老街居民委员会”和“新城居民委员会”)。

1992年3月,撤销大桥乡和弦瑞乡时,大桥乡的庄里、十字畈、大桥、刘村、民主、兴村、张家埂、乌羊8个村和弦瑞乡的玉河、马家、弦瑞3个村划归甘棠镇。1994年,设置黄山区城关街道办事处(后更名“黄山区新城街道办事处”,下设城南、城北、城西3个居民委员会),为区政府派出机构,隶属甘棠镇人民政府管理。

1996年,新城街道办事处单设,直属区政府。

2006年,甘棠镇辖12个村、2个社区,93个村(居)民小组,134个自然村。

截至2014年,甘棠镇辖9个村、5个社区,包括 庄里村、 民主村、 玉河村、 凤凰村、 弦瑞村、 大桥村、 张家埂村、 十字畈村、 兴村村、 芙蓉社区、 龙北社区、 龙西社区、 平东社区、 甘棠社区。

甘棠镇位于黄山区中部,东经118°00′~118°10′,北纬30°14′~30°22′之间。镇境东连仙源镇,南接耿城镇和焦村镇,西毗太平湖镇,北邻龙门乡。甘棠镇政府驻地平湖西路,距屯溪120公里,距黄山20公里,距太平湖20公里,距九华山40公里,距合肥市254公里。甘棠镇境南北宽约5.8公里,东西长约18公里,总面积95.27平方千米。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

甘棠镇位于黄山区中部,地层区划属扬子江地层江南地层分区,为第四纪沉积岩层。根据沉积岩自晚元古代至新时代第四纪地质时代的地层划分,其中:志留纪广泛分布于镇境内,以各色页岩为主,夹细砂岩、粉层岩,富产笔石,也含腕足类化石。白垩纪分布于甘棠至张家埂沿河两侧,形成河谷II~Ⅲ级阶地,为亚粘土、砂、砾石层。境内位于太平岩体上,为花岗闪长岩组成,形成较早。

甘棠镇地貌由中山、低山、丘陵及山间盆谷组合,属皖南山区的山间盆谷区。地势呈东高西低,北东、东南地势较高,西南、西地势较低,西北为高山。山峰由花岗闪长岩构成,经长期侵蚀,覆盖层较厚,山头多呈浑圆状,坡度在15°左右,也有不少超过15°的低山陡坡地形。山间盆谷带如太平(甘棠)盆地中分布低岗,多在海拔200米以下。沿盆地水系两侧,发育I~II级河谷阶地及沿河滩地都由第四纪冲击物组成。

甘棠镇地处安徽省皖南山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适中。春季气温回暖不稳定,雨水多,光照少:夏季降水集中,易产生洪涝,后期高温易旱;秋季降温显著,常有夹秋旱,白天气温高,早晚凉;冬季干而冷,但冻害少,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甘棠镇地处黄山暴雨中心区,年降雨量较多,且有婆溪河,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为1600毫米,年平均径流量为1000毫米,地表产水年平均量约16亿立方米。年人均径流量为1.14万立方米,是全国的4倍,全省的近8倍;亩均径流为1.19万立方米,是全国的8倍多,全省的10倍多。

甘棠镇地下水资源属山区类型,多为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的补贴,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以泉或渗流的方式排入河道形成河川基流,丰富的地下水形成民众凿井汲水的习惯。

甘棠镇植物资源共有维管束植物136科410属658种,占全省植物科的72%、属的41%、种的20.6%。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青冈栎、苦槠、紫楠、撵本、马银花等常绿阔叶林,还有罕见的天竺桂林。属国家和省级保护植物有刺楸、榉树、三尖杉、天竺桂、长序榆、粗榧、短穗竹、休宁矮竹等9种。还有保护性植物香榧、银杏桂花、樟树、皂角、术棉等几十种。境内名贵药材有灵芝、黄莲、杜仲、茯苓、黄花、人参、金银花、黄精、白术党参等几十种。

甘棠镇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19目39科68种,其中两栖类2目5科8种,爬行类3目8科15种,兽类6目13科23种,鸟类8目13科2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短尾猴、苏门羚、穿山甲、豺、灵猫、鸢、长耳鹗、祁蛇、四不像等11种;属安徽省保护动物有貉、杜鹃、黑枕黄鹂、红嘴相思鸟、棘胸蛙、乌梢蛇、尖吻蝮、果子狸、猕猴等18种。

2010年,甘棠镇的常住人口为24417人 。

民国以前皆为汉族。建国后由于移民、工作调动及婚姻等原因,开始有少数民族迁入。1982年有少数民族21人,其中回族16人、壮族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20%;1990年有少数民族50人,其中回族35人、壮族9人、满族5人、畲族1人,占总人口的0.29%;2000年有少数民族11人,都是回族,占总人口约0.06%。

总人口52160人(2017)。

2007-2011年,全镇经济总收入由2007年的6.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8亿元,增长2.8倍;财政收入由4510.8万元增长到1.48亿元,增长3.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750元增长到9500元,增长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亿元,比五年前10.6亿元增长5.7倍。

2012年,全镇完成经济总收入21亿元,增长15%;完成财政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加3200万元,增长21.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占全年任务数的102%;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2亿元,占全年任务数的1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530元,增长16.4%。

2013年,全镇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4亿元,增长15 %;招商引资突破20亿元达22.8亿元,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8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25万元,增长11.3%。

到2013年底,全镇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5.26:53.66:41.08。

2012年,甘棠镇除了建有大棚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优质肉猪养殖基地和毛竹示范园,还新建玫瑰花基地50亩,全镇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13个。

2013年,庄里村投入95万元实施100亩蚕桑基地土地租赁、平整以及200亩高山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并开发壳寡糖大米、茶叶、水果、蔬菜等绿色产品。弦瑞村新建80亩山药、100亩香芋特色蔬菜基地和50亩钢架大棚蔬菜基地,组建了宜福隆蔬菜专业合作社。全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5个,家庭农场1个。

2012年,全镇完成工业投资2.7亿元,较上年增长39%;实现工业入库税金1900万元,增长26%,其中纳税100万元以上6家;全镇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7家,其中2012年新增3家;全年引进工业项目2个,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1家。

2013年,纳税5万元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16亿元,入库税金1500万元,其中纳税100万元以上7家。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新引进工业项目2个。

2012年,全镇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28.2%;旅游商品销售1320万元,同比增长22.8%;景区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1.2%;全镇星级以上酒店6家,接待床位2000余张,全年接待游客26.8万人次,同比增长8.2%;星级以上农家乐7家,接待游客32.3万人次,同比增长16.3%。

2013年,全镇旅游综合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12%;旅游商品销售2069万元,同比增长57%;景点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同比增长59.3%;星级酒店接待游客25万人次,同比增长10%;星级农家乐接待游客38.1万人次,同比增长18%。

1952年11月设甘棠文化站,1992年,随着“拆区并乡”,甘棠、大桥、弦瑞三站合一,有专职干部2名,房屋226.33平方米,并配有图书、电视机、收录机、照相机、手风琴、小提琴、吉它、锣鼓、乒乓桌台、桌球台和宣传橱窗等。2001年始,文化站与广播电视站合署,更名文化广播电视站。2006年,该站有5名工作人员。至2006年,甘棠镇有14家网吧、12家营业性歌舞厅、15家音像店、21家书店、7家文物古玩店。

2007-2011年期间,甘棠镇组建了农民舞狮队、农民乐队,成功举办了两届农民传统体育运动会和五届农村文艺调演等活动,实施了兴村古村落、部分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挖掘“婆溪河灯”、甘棠伞等地方民俗文化。

2012年,甘棠镇先后开展了南京“银龄风采清凉世界游”、庄里美好乡村大型文艺汇演、“黄山区中秋月圆美乡村文艺晚会”、农家乐知识培训、“祥龙杯”宾馆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 2013年,举办《画中庄里》美术专题作品展、“银龄风采清凉游”专场推荐等活动,民俗节目"轩风夔鼓"在央视直播。 2014年,举办了“千年古镇 首善甘棠”摄影大赛。

至2006年,甘棠镇有幼儿园1所,黄山区甘棠小学等小学9所,黄山区甘棠初级中学、 黄山区第一中学、黄山区第二中学等3所中学。至2014年,甘棠镇境内有区属一中、二中、旅游职业学校、小学一所,自办初级中学一所、小学11所。

2014年,拆除高速公路、省道沿线高架广告牌15座4000余平方米,拆除沿线历史遗留违法建设7处540平方米。完成省道沿线脏乱差整治点442处,种植水源涵养林256亩。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新建垃圾房12个、垃圾池100座,配备垃圾电动车、三轮车56辆、垃圾桶560个。 全镇有黄山区中医医院、甘棠医院等2所区医院,并建有乡镇医院一所。

S103、S218、S322和合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各村组主要道路76条,总里程约93.73公里。镇内建有甘棠桥、密岩关桥,配有太平汽车站、城西客运服务站等。

钟山寺

钟山寺原名理相庵,位于兴村之西钟山山腰,清康熙年代(1622~1722)建。清咸丰年间(1851~1861)毁于兵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建,民国28年(1939)修葺。三间两进式,前进1971年拆建学校,存后进。2004年重建前进,为三间两层楼,下层中间为大门。2012年新建大殿。 景区 (4张)

黄山区民间博物馆

黄山区民间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博物馆,该馆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是黄山区民间艺人丁仍芳、丁辉父子历经多年收集、整理建成的一个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品位的历史文化展览园地。原馆创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2032平方米,馆藏藏品多达万余件,固定展出文物3000余件。

六角楼

六角楼 又名魁星楼,1989年5月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103省道与太黟公路交汇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崔宪参照赴北京参加修建皇宫的太平艺师毕昌带回的图样建筑,八角,名太宇亭。后遭火,明崇祯四年(1631),崔应兆重建为三层六角,俗称“六角楼”。高23米,琉璃瓦顶,飞檐翘角,依次向上渐高渐收,每层脊六条均饰有麒麟、天狗、鳌鱼、天马等神兽,三层六角均有风铃,楼顶琉璃芦高2米。底座用100多块“黄山红”石砌筑,底面直径7.92米,占地67.3平方米。

程氏宗祠

程氏宗祠位于兴村,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清咸丰年间(1951~1861)毁于兵火,清光绪年间重建。三进,前进五凤楼式建筑。中进为祭祀大厅。后进无楼,台基高出2米左右,基前有青石栏杆,梁柱刻有人物故事、动物花草。2014年政府出资修缮。

十里山景区

十里山景区是1996年1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十里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大部分山林高度为250~500米,主要山峰有十里山、磨盘尖、雾山和密岩关等。

肖黄山景区

肖黄山景区在庄里村后,山高100米,面积1平方公里。山脊有金蟾望月、双龟争珠、神仙锯板、美女献花、神仙房、经卷房、飞度关、钟鼓石等石景。

崔涯,字若济,号笔山,明代人。幼时颖慧,少年能诗。明嘉靖八年(1529)登进士,擢任监察御史。为官清正廉明,遇事敢言,纠劾不避权贵。世宗夸称为“真御史”。崔涯学术醇正,尊崇程朱理学。解职归里后,倡礼仪,振儒学,躬身力行,循教后学,筑室桐山,赋诗自娱。著《笔山文集》10卷行世。崔涯葬于今新明乡境内的木瓜坑。

周怡(1505一1569),字顺之,号讷溪,明代人。少时,从学于王畿、邹守孟。明嘉靖十七年(1538)登进士,一身正气,为官严峻廉洁,嫉恶如仇,论事辄议,言之以诚,先后系狱5年,心迹坦然,常与同狱研讨心性之学,赋诗往来。刚毅气节,为海内所称颂。隆庆六年,敕建专祠祀之。明天启二年(1622),追谥恭节。著有《讷溪文集》27卷,书目入《四库全书》。

崔彪,字从翼,清代人。崔彪出身贫穷,自幼务农。体魄健壮,膂力过人,性情刚烈,好打不平,曾因惩恶锄奸而伤人命,离家出走。后适逢清廷征战台湾,遂入军营,因骁勇善战,在克复福建沿海诸岛、进抵厦门、金门战斗中,屡建奇功。清康熙十八年(1679)任金门镇标左营百总。清康熙三十二年,擢升台湾水师左营左都督。清康熙三十六年奉调京都,授直隶抚标左营右都督管游击事。崔彪身历百战,体无完肤,康熙帝亲授荣禄大夫,食俸一品,旋以年老体衰而辞官归里。

崔默庵,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名医。在甘棠街上设中药店,以医为业,精医术,医名远扬,在徽、池两府尤享盛誉。后在甘棠雾山修建青龙庵,以山为居,安度晚年。

周边行政单位

黄山市黄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翡翠西路国土局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翡翠西路国土局

周边中学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第一中学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东路24号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东路24号

周边黄山区

吉安市薰天忽源宿水电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周边乡镇

甘棠镇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周边村庄

甘棠村 地址:黄山市黄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