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村镇
张村镇 张村镇简介 张村镇行政区划 张村镇历史沿革 张村镇文物古迹 张村镇历代人物 张村镇革命故事 张村镇经济 张村镇古庙会
张村镇,安徽省利辛县下辖镇,位于 利辛县西北部,西与 太和县苗老集镇毗连,北与涡阳县 店集镇、高公镇接壤,南滨西淝河,接孙集,汝集镇,省道阜(阳)、界(首)凤(台)公路、S202、S308线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捷,为 利辛县三大建制镇之一.辖 村委会30个,总面积108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张村铺,距利辛县城27公里。张村铺为一古镇,唐武德三年(620年)置 文州,治鲁丘堡,并置药城县为州治。四年(621),废州,改药城县为文城县,以故州治为名。七年(624)撤,并入城父县,故治位今安徽利辛县西张村铺集西高处。张村镇故又名鲁丘堡, 文州。2017年,张村镇行政区域面积9640公顷,常住人口61363人 。张村镇位于 利辛县西北部,西与 太和县苗老集镇毗连,北与涡阳县 店集镇、高公镇接壤,南滨 西淝河,接孙集,汝集镇,省道阜(阳)、界(首)凤(台)公路,S...
详情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张村镇有5个社区
张村镇,安徽省利辛县下辖镇,位于 利辛县西北部,西与 太和县苗老集镇毗连,北与涡阳县 店集镇、高公镇接壤,南滨西淝河,接孙集,汝集镇,省道阜(阳)、界(首)凤(台)公路、S202、S308线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捷,为 利辛县三大建制镇之一.辖 村委会30个,总面积108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张村铺,距利辛县城27公里。张村铺为一古镇,唐武德三年(620年)置 文州,治鲁丘堡,并置药城县为州治。四年(621),废州,改药城县为文城县,以故州治为名。七年(624)撤,并入城父县,故治位今安徽利辛县西张村铺集西高处。张村镇故又名鲁丘堡, 文州。
2017年,张村镇行政区域面积9640公顷,常住人口61363人 。
张村镇位于 利辛县西北部,西与 太和县苗老集镇毗连,北与涡阳县 店集镇、高公镇接壤,南滨 西淝河,接孙集,汝集镇,省道阜(阳)、界(首)凤(台)公路,S202、S308线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捷,为 利辛县三大建制镇之一.辖村委会30个,镇人民政府驻地张村铺,距利辛县城27公里。张村铺为一古镇,唐武德三年(620年)置 文州,治鲁丘堡,并置药城县为州治。四年(621),废州,改药城县为文城县,以故州治为名。七年(624)撤,并入城父县,故治位今安徽利辛县西张村铺集西高处。张村镇故又名鲁丘堡, 文州。
乡镇特色:地理位置优越(省道202、308线交汇处);商业繁茂(利辛、太和、涡阳交界最大的农畜产品交易中心);特色经济突出(周边县市最大的黄淮白山羊养殖基地)。
乡镇理念:突出三大经济(畜牧、民营、劳务),利用五大贩子(羊贩子、牛贩子、猪贩子、粮贩子、棉贩子),形成五大区域(良繁、蔬菜、经果、林草、水养殖)。
李集社区、张村社区、李门社区、柳东社区、菜园社区、柳西村、后杨村、高寨村、淝东村、高老家村、镇南村、永光村、红光村、赵王寨村、三里赵村、四里河民族村、杜竹园村、王寨村。 张村镇地图
《 安徽地方志》载:文洲,“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鲁丘堡,并置药城县,属文州。四年,废州,改药城县为文城县,以故州治为名。七年撤,并入城父县,故治位今利辛县西张村铺集西高处。”利辛县别称文洲即源于此。《利辛县志》说:张村“明朝已称张村铺……隶属亳县地。西汉时,集西设有兵工厂。集南乾溪沟入淝处管台子,1984年冬疏浚西淝河时,出土鼎1个、簠2只,是西周晚期铜礼器。河南岸出土陶网坠、兽骨、蚁鼻钱等,有旧城迹出露,俗传为‘阴阳城’。”从2002年省文物部门对“阴阳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得知,“阴阳城”为东周至汉代遗址。“阴阳城”(传说又叫干溪城)距张村铺七八里,当地传说“阴阳城”死,兴李门集(即张村铺)。因此推断,张村铺可能始建于汉代到唐代时期。
张村铺位于省道202线和308线交汇处,距离县城27公里,几乎居于阜阳、利辛、 涡阳和太和四城市中心,是利辛较大的集镇之一。她东傍楚漕河乾溪沟,南临古西淝河,北望涡阳县 店集镇,自古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市场繁华,地理位置优越,乃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战国时期,楚国为巩固东北边疆,常陈兵于此。《左传春秋》:昭六年(前536年)“楚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乾溪”。乾溪,即今张村铺一带;房钟,即今阚疃集。公元383年,秦晋淝水之战,境内为晋掩击破秦重要战场。明崇祯八年(1635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颍州,下蒙城,境内为厉兵秣马之野。清咸丰二年(1852年),皖北捻军起义,刘洪立、王之重、江台陵、孙葵心、程大宽、郭明栋、林道修等,相继揭竿竖旗,聚众响应张乐行。清同治二年(1863年)春,捻军主帅张乐行集各路人马20万,在张村铺一带与围剿清军作战,失利溃败,成为捻军史上一大转折。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腊月初六,李韶、赵学宗在张村铺聚众起义,不久惨遭清政府镇压。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豫皖苏六分区、六地委驻张村铺西傅营庄,并在今张村中学处兴办第六中学,分区副司令员李晨兼校长,主要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人才。解放后,张村铺一直为区乡(镇)机关驻地,利辛县成立前隶属涡阳县。张村镇是利辛县西北重镇,也是原阜阳市二十个示范镇之一,1999年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中心建制镇。
新中国成立后,张村隶属涡阳县,1965年5月,划入利辛县。七十年代,“学大寨,赶郭庄,推广柳西经验”,柳西(张村镇)曾经是安徽农业的一面旗帜。1992年撤区并镇为副县级建制镇,1996年被定为阜阳市综合改革试点镇,2009年被定为安徽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乡镇。这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人文环境,东西南北多元文化的碰撞,孕育了张村铺人特有的个性,尚武而不弃文,磊落而不雕饰,慷慨而多果断,机敏而不油滑,豁达大度而轻小气,热情笃实而崇豪爽,醇厚简朴而鄙奢靡,坚实恒毅而尚进取,质直气侠而去寡信,勤勉务实而反虚妄,刚柔互济而弃怯懦,激越豪迈而重气势。
改革开放以来,张村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奋力进取,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先后获得“安徽省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集镇工作先进村镇”、“安徽省旅游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等殊荣。目前,一座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小城镇初具规模,越来越彰显出皖西北名镇的风采。
集东头刘土楼有 刘伶墓,相传刘伶最后一次饮酒过量在此一直没有醒来,人们将他葬于此地,现为一荒丘。刘土楼旧称刘伶集,集南建有刘伶庙,并竖碑记其事。虽集市湮灭,庙祠废玘,但是,口碑流传未绝。
介于管台子与白庙之间有 刘綎墓,墓冢高大,面积约300平方米,刘綎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将军,其所用镔铁刀重60多公斤,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屡平倭寇,战功卓著,天启初赠少保,《明史》有传。
张村铺有位名人 夏之臣,为明朝万历年间(1583年)进士,曾任河北省河间府河间县知县,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后以政绩卓著,攫升为监察御史。夏之臣敢于犯言直谏,力斥风水之说,决清口(今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泗口)堤堰,以减水患,避免了平民百姓的巨大伤亡。
清光绪二十四年腊月初六(1899年1月17日),张村铺人李韶、赵学敏等人在李门集(张村铺南街)聚集2000多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起义,与涡阳曹市集刘朝栋、牛市修和涡阳标里集邓怀修等人领导的起义遥相呼应,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清政府惊恐万分,多方调集军队镇压,不久,起义失败,首领们惨遭杀害。
1939年11月,时任中原局书记 刘少奇,带领中原局机关干部视察新四军涡北抗日根据地新兴集后,11月26日途径张村住在张村中心街东一家高姓店铺内,并在此召开了由地方工作的部分同志参加的会议,传达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以及中央关于放手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根据地的指示”。1940年,张村铺曾经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日本侵略者到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张村铺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和汉奸政权。
1947年10月至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豫皖苏六地委、六专署机关就驻于张村铺西七里的傅郢孜,分区司令部驻附近的柳沟程。六地委先后建立了涡亳、阜北、涡阳、蒙城、凤台、阚疃、怀远、颍上八个县政权,六分区领导了淮河以北豫皖苏三省人民的解放斗争,支援了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由 郭沫若题写校名的现在的张村中学的前身,就是六分区于集上兴办的第六中学。中央七机部原副部长 王步云、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原第一副部长王汉民等曾在此校就读,原利辛县委书记 夏光、原安庆地委书记侯玉坤等,都曾是六中学生。
过去,张村铺有一条南北街三条东西街。南北街叫中阁街,号称三里长街,街北头坐落着中阁庙;中阁庙附近是有一条东西街,往南还有小街子和广梁街(又称李门集)两条东西街。广梁街上有火神庙,火神庙是设在广梁桥桥洞间的微型庙,被称为“桥上庙,庙上桥”。张村铺寺庙很多,农历三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逢庙会,周围好几十里路的人都来赶会,人山人海。自古中阁街是张村铺最繁华的街道,两面店铺一个挨一个,逢集日热闹非凡。张村人永远不会忘记1940年那惨痛的一幕: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用铁蹄践踏张村铺之后,又付之一炬,三里长街化为残垣破壁。如今,幸存下来的老屋还见证着侵略者的罪恶和那段屈辱的历史。受到重创的张村铺,直到解放后才焕发精神。北头的东西街开始发展,一些商业企业多向这儿集中,但不是很快。改革开放给张村铺添上了腾飞的翅膀,集镇发展日新月异,形成了“六纵五横”11条街的整体框架。宽阔的人民路、中心街、文州街、中阁街、新建街等街道铺设成清一色水泥路面,两旁楼房林立,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基本达到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标准。张村铺有大型专业市场14个,集体商业133家,个体商业1460家,市场辐射方圆三四十里,特别是农副产品交易到广东、上海、黑龙江、陕西、湖南等地。隔日一集,日上市人数2万余人,年贸易额5亿元。占地60亩的工业开发小区环境优良,像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不断引来金凤凰,一些外地客商和和当地农民纷纷来这儿经商办厂,一批消防器材厂、肉类加工厂、面粉厂等企业应运而生,据2008年底统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800万元。
张村铺绿地面积占45%,到处充满绿色;各类营运车辆定点停放,交通秩序良好;有自来水厂一座,群众早就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2008年张村镇荣获全国文明创建先进乡镇称号。镇上设有完全中学、中心卫生院、农业银行储蓄所、法庭、公安中队、交管站等单位。镇东八里有刘伶墓,镇西六里有西淝河农家园。西淝河农家园为安徽省AAA级旅游企业,张村镇为安徽省旅游乡镇。驴板肠是张村铺著名的特色小吃,有二百多年历史,俗语说,“舍得小孩娘,舍不得驴板肠。”地方特色小吃固然诱人,但古老的张村铺如今青春焕发,朝气蓬勃,富有魅力和活力,她不是更诱人吗?
张村铺(张村)历史悠久,古称文州,庙很多,有关帝庙、火神庙、中阁庙、大寺庙、东岳庙、尼姑庵、奶奶庙等等。关帝庙在登云桥(今南头大桥附近)西100米处,传说建于明朝以前,毁于1940年前后。火神庙是一座微型寺庙,位于广梁桥(三孔)西头两孔间的上方,面朝北,是雕刻在砖上的一神龛和一火神像,高约一尺二,宽约九寸,有“桥上庙,庙上桥”之说;早先广梁桥西头另有一间小庙屋,屋内挂一幅画着火神像的布画,火神像前还画着两只斑鸠,人们祭祀就在小庙屋前,小庙屋解放初期毁坏。火神庙兴建于明朝,现存的石碑记载,大清道光皇帝十九年七月曾重修广梁桥和火神庙。重修后的火神庙于1999年随广梁桥的倒塌而荡然无存。张村粮站为大寺庙旧址,大寺庙上世纪中叶被扒掉建师范学校,其南的尼姑庵、东北一里许的东岳庙,以及中阁街北头的中阁庙,小街子的奶奶庙等几乎同时被扒掉。
庙虽不复存在,但庙会却延续下来,如今已演变成物资交流大会,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逢会。据老人们回忆,早先每年的十月十三关帝庙逢会,关帝庙废后改成三月十五火神庙逢会,但十月十三仍有人来赶庙会,为使两个庙会日期一致,于是就改“十月十三”为“十月十五”逢会。
昔日的庙会是相当热闹的,周围几十里的人都来赶会,人山人海。会上,多有大戏、杂技、高跷、旱船、狮子、龙灯等文艺活动;烧香拜佛者更是不计其数,各庙均人潮如海,庙前烟雾缭绕,炮声不绝,香灰溢池,果供如山。平时,每逢初一、十五上庙进香者也是络绎不绝。直到现在,还常见有人来广梁桥遗址西头烧香磕头。
周边诊所
张村中心卫生院
地址:亳州市利辛县
周边乡镇
张村镇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