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坂村
东坂村 漳浦县东坂村 东坂村聚居地 东坂村经济设施 东坂村地点 东坂村民俗 东坂村东坂特色
东坂村位于 漳浦县佛昙镇北部,旧称东安社,东邻洞野、花林二村,南、东南濒临佛昙湾海域,西、西南与下苏村接壤,北、西北与 马坪镇交界。村境位于东经117°55′至117°56′,北纬24°11′至24°12′之间。东坂村明清时代属二十三都,民国初期属外东区(后为第三区即佛昙区),民国29年曾与林埭村合为林东保,民国33年设立东坂保。解放初期设东坂乡,属第五区(佛昙区)。1958年9月成立东坂生产大队,隶属佛昙人民公社佛昙管理区。1984年9月改为行政村。现辖有东坂、洪厝、赤岑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1656户,总人口6408人。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注礼名家,著迹东安东坂村为漳浦戴姓聚居地。漳浦戴姓是唐开漳圣王 陈元光女婿、荫封郡马副元帅 戴君胄的后裔。戴君胄生三子,长子...
详情东坂村位于 漳浦县佛昙镇北部,旧称东安社,东邻洞野、花林二村,南、东南濒临佛昙湾海域,西、西南与下苏村接壤,北、西北与 马坪镇交界。村境位于东经117°55′至117°56′,北纬24°11′至24°12′之间。东坂村明清时代属二十三都,民国初期属外东区(后为第三区即佛昙区),民国29年曾与林埭村合为林东保,民国33年设立东坂保。解放初期设东坂乡,属第五区(佛昙区)。1958年9月成立东坂生产大队,隶属佛昙人民公社佛昙管理区。1984年9月改为行政村。现辖有东坂、洪厝、赤岑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1656户,总人口6408人。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
注礼名家,著迹东安
东坂村为漳浦戴姓聚居地。漳浦戴姓是唐开漳圣王 陈元光女婿、荫封郡马副元帅 戴君胄的后裔。戴君胄生三子,长子克纯,号善忠,袭父职为分营将,居云霄乌石山,后随同州治迁移李澳川(今漳浦县城),生一子耀德,号永明,其后裔再随州治迁移而移居龙溪县游仙乡墨溪(今属芗城区天宝镇),传裔龙溪、长泰、南靖等处。戴君胄的次子克绍、三子克统,随漳州州治的迁移,从云霄乌石山迁居李澳川(今漳浦县城)。戴克统(官授统帅府判官)的16世裔孙戴徽万,平生酷爱山林,于南宋绍兴末年开基七都戴厝林(今赤土乡前坂村),传裔至元代,戴克统的19世裔孙戴功训、20世裔孙戴璧,于元代开基金浦金井(今佛昙镇 整美村或称井尾),越四世,其后裔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为避倭寇之乱分别迁居漳浦东安(今东坂村)和马坪文店,并传衍后裔于漳浦霞美后房、坂仔、西平、鸡母坞、东平及莆田 涵江观后、梁厝等社,明清时期有后裔远迁台湾及南洋各埠。东安戴姓为本地一大望族,历史上培养出松江正堂 戴琇、临海知县戴秉铨、岁进士戴日桢、万州正堂戴云江等名人。
漳浦东安戴姓字辈
素志豪雄深望道,英风丕伟衍斯文。
宗功垂裕均扬美,士子大朝敦永匡。
应日如升昭世德,其祥长发缵家修。
承泽广典诵先恩,继登翰第传后惠。
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地理位置 全村现有耕地4018亩,其中水田1339亩,农地2679亩,水田大都是埭田。村域南、东南濒临海湾,解放后先后建成石过陂、赤兰溪、杨美等中型水库,并建渠道引水到东坂。由于海、淡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遂成为全村重要的经济支柱。
东坂村20世纪70年代围海造田740亩,80年代内外集资及贷款250万元,共投资700多万元,建虾池3000多亩,同时村民还利用滩涂港道养殖花蛤和牡蛎等。现全村有吊蚵( 牡蛎)100亩,虾池6000亩。同时,冷冻厂、饲料厂、水产加工、供销公司等配套企业相继在本村落成。中老年人、妇女多数在本村就业、青壮年男人主要从事水产养殖。
全村经济总收入9829万元,人均纯收入8450元。电灯、电视、电话、摩托车及各种家用电脑已基本普及。
镇政府于2000年在东坂村设立“东安工业区”,占地面积1700多亩,吸引多家企业入驻。较为知名的有:
漳浦县丰盛食品有限公司,建于2001年。
漳浦县云海贸易有限公司, 建于2001年。
漳浦县芙祥贸易有限公司, 建于2000年。
漳浦南顺时装针织有限公司(港资),建于2003年8月。
漳浦三圣畜产有限公司(台资),成立于1998年11月。
漳浦东坂酒店,建于1998年。
漳浦东坂自来水厂,日产一千多吨。
同时,还有万家庆商行、漳浦皇尊大酒店、海悦商务宾馆、海悦超市、麦德堡餐饮、和镁伞业等。
漳浦东坂中学:校址在东坂村霞美山,1985年建校, 东坂中学、东坂小学 (6张) 校园面积15650平方米,建筑面积3462平方米。
漳浦东坂小学:校址在东坂村西坂,1962年创办,1996年建新校址。校园面积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81平方米。
另外,东坂村现有民办幼儿园2所,医疗卫生所5间。
东坂村委办公楼建于1987年,建筑面积1亩。
东安大街:长1.8千米,自村东面堤岸至西面彩门连接漳东线,直通漳诏高速 赵家堡互通口,1993年建成。
东岱路:系跨海公路,长2.5千米,由东坂村直通岱嵩岛,1997年至2000年建成。
环城路:长3.5千米,自西坂洪厝(马坪路口)至垦区新民埭,2011年建成。
东安古民居、古建筑 (16张) 闽南传统民居:村中还保留着具有闽南地方特色兼具南洋风格的古厝,多数位于东坂村的棋盘和戴氏家庙(大祖)附近。
戴氏追远碑:明代立,系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安祠堂碑:位于东坂庙后戴氏祠堂内(今筠轩祖堂),共两通:一为东安戴氏祠堂碑记,高1.65米,宽0.73米,明弘治三年(1490年)立,记载戴氏宗族迁徙过程;一为东安戴氏祭田碑记,高1.74米,宽0.76米,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立,记载东坂戴氏祠堂田产。
戴遁庵墓道碑:址在东坂村公路北侧,立于明成化八年,碑刻“东安处士遁庵先生戴公寿域”。 东坂标志性建筑——彩门 (2张)
东坂彩门:东坂村标志性建筑。址在“东安大街”与漳东线接口处,高16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建于2001年。彩门处“东安大街”两侧,楼房林立,有63幢“农民别墅”,整洁有序,蔚为壮观。
屿仔山革命老区烈士陵墓:占地面积30亩,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主要庙宇
东安慈济宫:又称“大道公庙”,为龙海白礁慈济祖宫的分灵宫庙,址在东坂社东南面。东安慈济宫主祀 保生大帝,为金面黑须,威严正气,陪祀有赵府元帅、注生娘娘、观音佛祖等。大道公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民国初年改为寿宁宫,1996年重建,征得尊神圣意,又改名慈济宫,历来香火鼎盛。
贺信爷庙:址在洪厝社。祀贺信爷、三官大帝、福德正神等,建于明崇祯年间,1984年重修。
七仙女宫:址在东坂社石椅顶。祀七仙女。 东坂慈济宫 (3张)
林太师公庙:址在东坂社。祀林府太师。
(2)主要祠堂:
东安戴氏家庙:俗称大祖祠堂,址在东坂社,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经历代重修,并于2002年3月重建,堂匾“戴氏家庙”,坐东南向西北,两进五开间土木建筑, 悬山顶,甚是壮观,为东坂一胜景。 东坂戴氏家庙 (3张)
东安戴氏俨偌堂:址在东坂社,俗称二房厅祠堂,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系东安戴氏开基祖扬休公次子美哲公(字环江)所建。2012年孟夏重建,次年仲秋告竣。
东安戴氏麒麟堂:址在东坂社,俗称东松祠堂,始建于清代。
东安戴氏朝雍祖堂:址在东坂社,俗称太武宗祠,因建筑奇特呈 螭虎状故又名螭虎祠堂,始建于清代。
东安戴氏筠轩祖堂:址在东坂社,俗称庙后祠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2014年重建,有石碑两通。
东安戴氏太武日桢堂:址在东坂社店仔前,俗称三落大厝,东安慈济宫保生大帝首奉于此,后因保生大帝神恩浩荡,甚是灵验,遂全社立庙奉祀。日桢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2012年重建。
漳浦“大车鼓”之东坂“跳车鼓”
漳浦大车鼓也称“车鼓弄”、“跳车鼓”,入选漳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漳浦文史资料》载:“大车鼓”为古老宝贵的艺术遗产,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富有独特民族风格,据传是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平乱时从中原带入闽南的。流传在佛昙镇东坂村的车鼓舞,动作大多以“跳”、“转”为主,音乐伴以打击乐,由鼓点做指挥,配上舞蹈的画面,时而雄壮,时而风趣。场面造型为“大八字”,鼓立于正中,并在表演中增加唱腔(一般演唱的是民间小调,如《点灯红》等)。其表演形式可在前行中边跳边走,也可停下原地表演。人物角色与传统的漳浦“大车鼓”有异,没有王昭君及车夫,所表现的是单纯的情绪舞,没有情节性的故事内容,彰显海边人随和的性格。按车鼓的分类来讲,东坂的“跳车鼓”属于载歌载舞的民间车鼓舞。东坂村的车鼓队曾经一度盛行,极具代表性,东坂村的戴瑞褀老艺人更为大车鼓的流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可惜的是,新世纪以来东坂村的“跳车鼓”在慢慢失传。近年来,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普遍提高,东坂村重新组建农民健身队,漳浦县东坂村的非遗表演“跳车鼓”正在慢慢以全新的创新形式重新登上民间的舞台。
闽南“狂欢节”——东坂“举火把“与“穿灯脚”
关于元宵,《漳浦县志》有载:“元夕,至初十日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彩为花,备极工巧。别有往来行乐,善歌曲者自为侪伍。张灯如雨盖,名曰“闹伞”。闾左好事者,为鱼龙百戏,向人家有吉祥者作欢庆之歌,冀主任厚赉之。又有神祠设醮,祈安迎神,燕饮庙中,名“集福”。史巫纷若,名“打上元”。大抵半月之间,游必秉烛继晷。银花火树,在处有之,豪门多携火鼠、火炮,以角胜负。文人墨客明灯悬谜于通衢,谓之“灯谜”,射中者以笔墨、果品酬之,备极欢谑”。
东坂村的元宵习俗与整个漳浦的习俗基本相同,但由于处于漳浦东北沿海,却又保留着地方滨海特色,独具代表性的有“举火把”和“ 穿灯脚”等具有浓厚的古朴风韵的习俗。
(一) 举火把
每年正月十四晚6时许,东坂村"举火把"民俗都会准时拉开序幕。下午五时许,参与举火把的对象都会扛上火把,聚集在东坂村文化广场,即戏台前广场,做好筹备工作。东坂村的火把是以长竹为主体,高约3-5米,至上而下劈开,留有一米左右的把手,于劈开处有序旋绕以可燃烧的粗纸,并浇上“火油”。六时许,待一切准备就绪,点上火把,上百名东坂戴氏村民戴着头盔、穿着布鞋,或举着火把,或扛着保生大帝等十来樽神像,聚集在一起,浩浩荡荡走上街头,开始了举火把民俗巡安活动。整个队伍以“凉伞”及神像“赵府元帅”为龙头,火把及其余神像为龙身,主神保生大帝押尾,组成一条长约七百米的长龙队伍,绕村蜿蜒而行。活动期间烟花声声震天,火把流光溢彩,整个场面十分壮观。庆祝活动中,火把队伍所到之处,围观群众无不欢呼雀跃,并燃放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积极参与。无数绽放的烟花照亮了夜空,到处是红红火火、五彩缤纷,给农村增添无限欢乐气氛。一些小孩子也拿着小一点的火把,高高兴兴参加庆祝活动,整个活动显得热闹非凡。据传,东坂村的“举火把”习俗至少有600年的历史。600多年来,东坂村"举火把"这一民俗活动队伍基本都走着一样的线路,他们需要绕走山间小路、大街小巷、祖厝庙堂,历时两个多小时。在本地,“举火把”俗称“点灯火” , 有祈盼家族兴旺之意。 “点灯火”,意在庆祝一年的丰收,以计划好来年。东坂人以此来庆祝元宵佳节,同时表达自己节日的喜庆心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祈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事业兴旺。
(二) 穿灯脚
同样含有"添丁"之意的"穿灯脚"活动,却是在正月十五的下午时分。穿灯脚,已入选漳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闽南流传悠久,在漳浦分布很广。据说"穿灯脚"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兵将从中原带来漳州,并随着移民带到台湾。所以,这种古朴的民俗如今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穿灯脚" 俗你"穿灯花",按照民俗,这一天,有资格穿灯的是新媳妇和她们的婆婆以及新出生的新丁。新媳妇头插大红花,悉心打扮,并身着红围裙;老妇人则头插"石榴春"花,身着黑围裙。闽南人称“红水(美)黑大扮(方)”,美且大方、端庄。最引人注目的是,参与穿灯脚的穿灯人前面须有一小童持一根带叶片并梱上红纸的甘蔗,这象征着美好的日子似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穿灯脚"开始之前,东坂人会在村里的保生大帝庙前摆着一个大火堆,这时候,由村里健壮的少年肩扛的当地祭祀的保生大帝等神像跳过大火堆,俗称“ 跳火堆”,有消灾免祸、趋吉避凶之意。场面惊险的跳火堆之后,村民们把保生大帝等神像放置在"保生大帝"庙里,待神像安置完毕,俗称“尪上殿”,"穿灯脚"仪式方可开始。在婆婆或上年纪老妇人的陪同下,新丁则由长辈怀抱,参与穿灯脚的对象必须沿着保生大帝庙、东安戴氏家庙、东安戴氏俨偌堂等顺序行走,沿途人山人海,前来观看者络绎不绝。穿灯脚过程中,新娘们从社庙、祠堂的右侧边门进入,经过"灯棚 ",以求子祈福,迎祥纳吉。其间或口中念念有词,小童手中举甘蔗为吉祥之物,脚步有规有矩,衣着头饰,沿着墙根绕到神明龛、摆着祖先牌位的"祖公龛"前,然后回身从"八角亭 "灯前走过,并领取灯花。灯棚高且灯火明亮,新娘在此时此地才真正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古时,挤在灯下的小男孩小青年会争相哄叫,或抛上点燃的鞭炮,或高声喊着“新娘新当当,裤底破一空(洞)”,直至新娘们来不及招呼婆婆,从左侧的边门逃出。
东坂村位于漳浦县东北面沿海,三面环水一面依山,为漳浦戴姓聚居地,祖先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因避倭寇之乱从漳浦的井尾半岛(今漳浦县整美村,古地名金浦金井)迁徒至此定居,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穿灯脚之前,东坂村都会请村里的能工巧匠,在村里主要祠堂的屋廊两侧扎起“灯棚”,“灯棚”上扎有生动形象的彩扎和“灯翁”,并装饰上“剪彩”而成的灯花,伴以彩灯,备以穿灯之用,甚是美丽壮观。东坂人祖辈与海打交通,在茫茫大海中,唤起东坂人希望之光的常常是多见于沿海作为船标用的高塔,塔使东坂人想到家,想到团圆和所有的幸福,因而东坂人的灯棚和灯篙选择塔的形式。
欢喜的场面,热闹的人潮,"穿灯脚"的活动把东坂村元宵节气氛引向高潮。除穿灯脚、举火把之外,东坂村还完整保留着如“保生大帝巡安”、“旋尪”、“钉符”、“ 石敢当文化”等传统习俗,东坂人一代代延续着这古朴的民俗,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
关于 河豚,宋代诗人东坡先生苏轼有诗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殊不知,在福建省漳浦县有这么一个神奇的村庄--东坂,这里因为盛产河豚而被誉为河豚之乡,或河豚第一村。假若东坡先生在世,一品东坂河豚美食,必有另番佳作遗之后世。
据统计,目前佛昙镇的养殖池面积将近6万亩,其中50%左右的池塘有养殖河豚,河豚年产量在5000至6000吨上下。而在东坂村,村里的所有虾池都养有河豚,村里几乎人人都在养殖河豚。走在东坂村街头,许多餐馆都挂着“河豚”、“特色河豚”等字眼的招牌。
东坂村的河豚渊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革命老区东坂村因养殖对虾闻名而成为漳浦县养虾大村,自八十年代开始,世代与海打交道的东坂村人创新传统捕鱼抓虾养海蛎的产业结构,抓住天时地利,利用滩涂连片的地理优势,投入大量资金围垦虾池,并开始大面积养殖对虾并获得良好效益,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一时间对虾养殖成了东坂村的重大经济支柱。然而1992年全国虾病大爆发,作为养虾大村,东坂村损失惨重,村民面临着是否继续养虾的重大抉择,然而前期围垦虾池投入的资金不是小数目,使得村民不能就此放弃虾池养殖。之后,一名在厦门搞空运水产品的商人了解到东坂虾池费用较低,便寄养了一些河豚苗在东坂村两村民的虾池里,并通过空运销往日本、韩国等地,取得不错的效益。商人养殖河豚收益的消息一时间在东坂人中传开,但大部分人还是保守地坚持养虾。由于商人养殖河豚的池塘紧挨着村民的虾池,难免有几条漏网河豚钻进了虾池。到了清池卖虾的时候,村民意外地发现,对虾并没有因为河豚的“入侵”而被吃光,相反,放有河豚的虾池,产量比以前更高,品质更好。
自此之后,村民纷纷将河豚放在自家的虾池跟虾一起养。在养殖过程中,又有东坂村民发现养殖杂色蛤可以清理池中的淤泥,经过多年的摸索,东坂村渐渐形成了套养河豚、杂色蛤和虾的立体养殖模式,并在1997年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东坂示范区”的称号。
摸索立体养殖模式
作为漳浦生态水产养殖的重要养殖基地,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东坂养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坂水产养殖始终始终走在漳浦县前列。
东坂村位于漳浦县佛昙湾内,佛昙湾属于半封闭的海湾,浅海滩涂面积广阔,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然而净养对虾不成功给东坂人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勤劳的东坂人没有就此放弃,却敢于尝试创新,善于总结经验,并慢慢摸索出套养河豚、杂色蛤和虾的立体养殖模式。如今东坂村的虾池里大多混养着斑节虾、河豚、花蛤等多个品种,而混养是否成功,水质至关重要。为了调解虾池的水质,每个虾池都设有一个闸口,东坂人靠涨潮、落潮来控制进水和排放,保证虾池水质。
生态混养给东坂水产养殖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是因为鱼、虾、贝类能够既互补又互相牵制,多品种混养能更有效及合理地利用水体资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了弱肉强食的刺激,无论是河豚还是斑节虾,都会为了生存而更加健康,更加顽强。同时,混养的花蛤也能在整个生态环境中起到平衡水体的作用。在混养的品种中,斑节虾的经济效益最高。斑节虾虾青素的含量比普通虾大约高20%,因此价格也比较高。虾青素是一种最强的抗氧化剂,它本身能显著增强虾的存活率和产卵率,以及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同样,人和动物食用高含虾青素的虾肉也可以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疾患。
这种立体养殖模式科学生态,虾喂养海蛎、海瓜子等,河豚吃老弱病虾,花蛤吃河豚排下的有机物。不仅有效防止虾病发生感染,提高虾的质量,而且让美味河豚成为新的增长点。2013年,该模式还获得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产品可追溯的认可。
产业发展遇瓶颈 成立协会紧急救市
虽然创立了独特的立体养殖模式,但河豚村的养殖之路并非顺畅。2013年,国内高端餐饮大幅缩减,河豚的市场需求不如以往,加之2013年属于盲春年,清明时间提前,导致消费市场的周期缩短。同时,当地村民的池塘大多租期已到,都急于清池,导致竞相压价。几个原因综合在一起,造成东坂的河豚价格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养殖户损失惨重。
听闻这个情况,当地政府当即走访养殖户,并于当年4月底组织8名成员赴河豚市场较为成熟的江苏扬中、海安等地进行考察,在当地对漳浦河豚进行推广。当地还邀请有着中国河豚鱼烹饪大师、国际河豚鱼推广形象大使等称号的徐权等专家到当地举办河豚控毒烹调研修班。专家在了解当地的养殖状况后表示:“一谈到河豚,许多人想到的就是有毒,所以,要壮大河豚鱼产业,应以安全为先,其次是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佛昙的54名村民通过专家的培训,获得了宰杀、烹制河豚的资质证书。经过多方努力,2013年6月开始,佛昙的河豚收购价格出现了回暖迹象。
这次风波让当地的养殖户意识到先前那般各养各的做法并不可取,他们应该团结在一起科学地分析市场,共同“做活” 东坂河豚这条鱼,共同确立佛昙镇河豚行业的行业标准。于是,2013年11月30日,佛昙镇河豚协会在东坂村揭牌成立。协会共有会员59名,都是当地的河豚养殖户、河豚餐饮经营户等。据业内人士分析,河豚协会成立,将有效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指导佛昙河豚产业的市场经营秩序,建立起养殖户和企业间互信互利的有效途径,促进养殖业增效增收,从而推动佛昙河豚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舌尖上的美食——河豚美食
(1)
为塑造品牌和发展旅游 东坂正打造河豚美食街
谈起当地河豚的受欢迎程度,村民说,一到节假日,村子里挤满慕名而来吃河豚的人。“厦门、福州等地来吃的人不少,还有不少省外的,甚至有日本、韩国的朋友来吃。”河豚烹饪师戴师傅如是说。
据省海洋与渔业厅派驻佛昙当地的挂职干部洪振滨介绍,东坂村的东安街村道整齐、两旁建筑大气,村民希望在这里打造出一条河豚美食街,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佛昙镇的旅游发展。
2013年年底,佛昙河豚协会与东坂村村委会一起策划打造东坂河豚美食一条街,旨在共同打造东坂河豚这块招牌。刚到村口,记者远远地就能看到“河豚之乡”的大广告牌。当地村民说,不久这里将会竖起3个更大的广告牌,街上也会有20个小的广告牌,分别介绍东坂村的河豚品种、河豚宴、宰杀河豚的安全守则等,到那时,这里将成为河豚美食一条街。
漳浦县旅游局林局长介绍说:“许多外地人到佛昙来,都是为了河豚这道菜。有些旅游团还专门把到佛昙吃河豚加入旅游线路中。旅游主要考虑吃住行,佛昙河豚也算是漳浦旅游的一个特色项目。近几年,来这儿吃河豚的人越来越多了,从来没有出过事。东坂河豚美食一条街打造完成后,将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坂河豚。”
(2) 寻求突破,欲打造河豚完整产业链
走在东坂村的街头,几乎每家餐馆都挂着“河豚”、“河豚老手艺”、字眼的招牌,不从事养殖的村民也开始经营起河豚餐饮。
东安街的一家河豚馆的老板戴儒贤告诉记者,这里的餐馆经常要接待一些外地慕名而来的食客。
“虽然国内对于河豚市场尚未放开,但目前河豚养殖在漳浦海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因此当地政府也在多方寻求突破口。”佛昙镇一位省海洋渔业厅派驻当地的挂职干部洪振滨告诉记者,除了不久前,邀请知名专家进行河豚产业的相关培训会继续外,为了“做活河豚这条鱼”,当地相关部门和养殖企业都在作出更大的努力。
经过了几代的人工繁殖,目前当地养殖的河豚已经将毒素降到较低的水平。此前当地曾两次送河豚样品至相关检测机构检测,河豚毒素含量均低于安全最低限值。戴云峰表示,河豚从育苗、养殖、烹杀各个环节仍然不能放松。在佛昙镇,所有取得“养殖河豚安全烹制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都要签订安全承诺书。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戴云峰与省海洋渔业厅下属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签订了意向协议,负责该研究所研制的河豚毒素半定量快速检测试剂盒的推广和试用工作,技术成熟后进行量产推广,将有效推进河豚市场的安全和规范。
洪振滨向记者透露,目前佛昙镇已经在研究筹建河豚一条街,将目前位于东坂村的东安街改造成河豚餐饮一条街,一方面餐饮行业集中后便于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产生积极产业集聚效应。作为海洋经济中的一大亮点,滨海旅游将是当地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借助佛昙镇南有赵家堡、北有火山地质公园的有利条件,着手发展河豚生产养殖、销售等一条龙式的完整产业链。
记者还了解到,佛昙镇正在谋划申请河豚地理商标,并着手准备举行河豚文化节。洪振滨坦言,由于国家政策对于河豚市场尚未放开,基于河豚的特殊性,牵扯到海洋渔业、工商、卫生等诸多部门,地理商标的申请进程目前仍很艰难。
不过洪振滨表示,“相比野生河豚,经过有效控毒的养殖河豚要安全得多,将河豚问题一刀切并不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3)河豚美食为首打造 “吃货”旅游新路线
关于河豚,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阳春三月,漳浦县佛昙镇河豚正肥美,清明小长假期间,“到漳浦吃河豚”成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日本、韩国的众多“吃货”们旅行的目的。
都说“舍命吃河豚”,这是消费者追求美味与畏惧风险的矛盾心理。不过到了佛昙这个地方就大可放心,在东坂村近千米的东安大街河豚美食一条街上,有大大小小20多家河豚餐饮店,这里的54位掌勺者均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可保证食客的安全。同时,为规范带动行业发展,福建省首个河豚协会——佛昙镇河豚协会正在为河豚鱼申请地理标志,并积极跟厦门、福州、广东、江苏、上海等地旅行社对接,推广漳浦河豚美食,把河豚美食一条街打造成旅游美食新景点,引导餐饮业为漳浦旅游产业“加分”。
据统计,漳浦县佛昙镇河豚养殖业是全国河豚育苗量最多、养殖面积、产量最大的地区,年产河豚近6000吨。所以,这里又被称为中国河豚第一村、中国河豚之乡等。当地人根据不同口味习惯,将河豚烹调出30多种不同美味,常吃的就有红烧、煲汤、油炸、剁椒、清蒸等做法,最近又成功地将河豚皮和精白等酿制成酒等。据河豚烹饪师戴师傅介绍,三月份期间慕名来东坂村吃河豚的人比平时要翻两番,分别有来自厦门、福州、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内外游客,甚至还有日本、韩国的客人专程来吃河豚宴。
目前,漳浦县拥有河豚美食一条街、蜜源台湾食府、天福茶博物院茶餐厅、天福石雕园美食城、东南花都生态餐厅、赵家堡农家乐等多个美食景点,形成一条令人垂涎欲滴的“吃货”旅游路线。佛昙河豚、石榴填鸭、霞美海蛎煎、沙西红鲟等成了游客必点的菜肴。
河豚之乡勇士多
为什么是漳浦人先开禁?骨子里有敢闯敢拼的海洋性格。福建人吃河豚,这在小圈子内是心照不宣的,因为政策法规只允许养殖,还没公开说能上餐桌吃。这一次,佛昙镇东坂村大张旗鼓地展示“先行”精神了。
“几乎有虾池的都同时养河豚了。”戴庆阳介绍说,在东坂村,约莫一公里长的“河豚美食一条街”,有20家左右的河豚加工餐馆。而整个东坂村的河豚养殖面积有一万多亩,佛昙镇的养殖面积有3万多亩,漳浦县有10多万亩。养殖一亩河豚产量50斤左右,照此计算,东坂村的河豚产量确实达到6000吨。这个数据在不同人的表述中有些出入。不过,2004年“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东坂示范区”就有一万多亩,佛昙镇号称是“福建全省乃至大陆最大水产品繁、养集散区和全省最大海水科研集散地、辐射地”,佛昙镇东坂村的河豚地位还是显而易见的。
“河豚文化是一种信任文化,你敢吃河豚,说明你信任对方。”陈福强告诉记者,要给信任提供刚性的保障,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他希望有朝一日人大能立法,宣告养殖河豚可以食用,让整个河豚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6月17日下午,河豚烹饪专家徐权告诉记者,他两次到福建培训河豚烹饪,都是接受漳浦政府部门的邀请,而他更多时候是接受企业或研究机构的邀请去讲课,从中可见漳浦打造河豚文化产业的决心。
佛昙镇位于漳浦县东北突出部,东临台湾海峡,属厦门港半小时经济圈。佛昙人多有往外跑的闯荡精神,旅居海内外侨胞1.7万人。漳浦在深圳、上海、厦门等多地的商会会长都是佛昙人。
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方便的镇,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有“小香港”之称,它的繁荣和出现毒品买卖都曾经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佛昙镇的负面影响渐渐淡去,但 “敢为人先”的闯荡精神没有消退。如今,佛昙东坂村有不少人到福建沿海县市甚至广东海南等地去养殖河豚了。
从东坂村蔓延开来的“河豚先行”,会成为“改革创新”的“中国好味道”吗?
(东安戴仲璆整理自网络)
周边政府机构
佛昙镇东坂村役撒揞筮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
周边酒店
琅极家庭客栈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201省道东50米
周边烟酒店
万家庆商行
地址:佛昙镇201省道东350米
周边汽车美容
侠慵美捷汽车会所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
周边村庄
东坂村
地址:漳州市漳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