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

垦利区 垦利县 垦利 垦利区历史沿革 垦利区行政区划 垦利区地理环境 垦利区自然资源 垦利区人口民族 垦利区经济情况 垦利区社会事业 垦利区交通 垦利区旅游景点 垦利区城市荣誉


垦利区为山东省东营市市辖区,原名垦利县,2016年8月改为现名。因境域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而得名。位于黄河入海口,地处 胜利油田腹地。区域位置为北纬37°24′-38°10′,东经118°15′-119°19'。区域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纵距55.5千米,东西横距96.2千米。总面积2331平方千米。截至2013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4.82万人,主体民族为汉族。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96.8 亿 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60.9 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2元。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民丰湖休闲娱乐区、 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2019年1...

详情

垦利区地名网_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资料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介绍

垦利区为山东省东营市市辖区,原名垦利县,2016年8月改为现名。因境域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而得名。位于黄河入海口,地处 胜利油田腹地。区域位置为北纬37°24′-38°10′,东经118°15′-119°19'。区域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纵距55.5千米,东西横距96.2千米。总面积2331平方千米。截至2013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4.82万人,主体民族为汉族。

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96.8 亿 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60.9 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2元。

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民丰湖休闲娱乐区、 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垦利域地,由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以后黄河淤积退海而成。县域西半部,元末明初已有居户,大部分村落建于明、清两代。县域东半部,20世纪初始有人烟,大部分村落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有的村庄则在40年代解放后形成。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垦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为建置之始。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垦区正式称垦利县,因县域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而得此名。

1983年,从惠民地区析出,划为 东营市所辖。

2016年8月2日,正式撤销垦利县,设立东营市垦利区,以原垦利县的行政区域为东营市垦利区的行政区域。

1986年1月-1987年7月,垦利县辖1镇,11个乡和1处渔业管理站(乡级),320个村民委员会,394个自然村。

1988年8月,成立垦东办事处(科级),1933年10月,撤销红光渔业管理站,设立垦利县人民政府红光渔业办事处(科级)。

1991年底,垦利县辖1个镇、11个乡和2个办事处。即 垦利镇、建林乡、 新安镇、下镇乡、永安镇、高盖乡、郝家乡、董集乡、 胜利乡、 宁海乡、胜坨乡、 西宋乡、红光渔业办事处和垦东办事处。

1994年3月29日,胜坨乡撤乡建镇。同年9月,郝家乡、高盖乡亦撤乡建镇。3镇所辖范围与建镇前相同。

2001年2月9日,行政区划有原来的4镇、八乡调整为5镇、2乡。即原高盖镇并入垦利镇,政府驻原垦利镇政府;胜利乡、宁海乡并入 胜坨镇,政府驻原胜坨镇政府;原永安镇和下镇乡合并,设立永安镇,政府驻原永安乡政府;原建林乡与原 新安乡合并,设立 黄河口镇,政府驻原新安乡政府。 郝家镇、董集乡、西宋乡和红光办事处、垦东办事处保持不变。

2009年8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撤销垦利县垦利镇、西宋乡,设立垦利街道办事处和兴隆街道办事处,并将永安镇4个行政村划归兴隆街道办事处。

截至2016年,垦利区辖胜坨、郝家、永安、黄河口、董集5个镇和垦利、兴隆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山东垦利经济开发区。政府驻垦利街道胜兴路16号。

东营市垦利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黄河入海口处。其区域位置为北纬37°24′-38°10′,东经118°15′-119°19'。区域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纵距55.5千米,东西横距96.2千米。东濒渤海,西北与利津县隔黄河相望,南接东营市 东营区,东北部与 东营市河口区毗邻。面积2331平方千米。

东营市垦利区位于 济阳坳陷东部,自北向南,纵跨孤岛凸起、沾化凹陷,陈家庄凸起和东营凹陷各次级构造之东部或北部。境内广为第四系积散堆积物覆盖,无基岩出露。区域内可划分为3个部分,中间为凸起,南北两侧为凹陷。境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表现为断裂多、活动强度大。

由于历史上黄河尾闾段常常左右摆动,多次溃决、漫溢、泛滥等冲积、淤垫,造成了典型的三角洲地貌。地势自西南至东北呈扇形微倾斜。防潮坝以里海拔(黄海高程)最高点(原胜利乡一带)为11.61米,最低点为2米以下,整个地貌比降为1/8000,东北部为1/10000-1/12000。

东营市垦利区地处 温带季风气候区,虽濒临 渤海,但大陆性季风影响明显,冬 垦利县风光 (19张) 季干冷,夏季湿热,四季分明。年日照总时数2479.7小时,较常年偏少285.7小时。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春季多东北风,秋季多西风。全年气温偏高,冬季出现阶段性寒冷,夏季出现阶段性酷热,冬季少大风严寒,春季温暖湿润,温度回升快;降水时空分布不均。2009年,降水量571.4毫米,多集中在夏季。

黄河为境内唯一的自然河流,上起董集罗家,流经垦利区注入大海,流经长度120千米。垦利区共有骨干排水河道10条,分别是六干排、溢洪河、永丰河、张镇河、小岛河、五六干合排、广蒲沟、广利河、请户沟、三排沟,总长288.6千米,区境内流经长度230.92千米,呈东西方向均匀分布。

垦利区海岸线北起孤东海堤东北与东营市河口区交汇处,南至青坨海铺东南与东营市东营区交汇处,全长142.78千米。滩涂面积为35715.13公顷,浅海面积14.16万公顷。海底为黄河入海口淤积物,平坦,坡降小。海水水温年均14.9℃,海水盐度一般为24‰。

垦利区由于是黄河入海的地方。正常年份,黄河每年携沙造陆2万亩左右,使垦利成为全国“生长”土地最快的地区之一 ,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

截至2009年末,垦利区辖区总面积为220406.79公顷。其中,农用地88984.15公顷(其中耕地年末面积为41634.39公顷)。建设用地22937.55公顷。未利用地108485.09公顷,经过开发变更为耕地249.65公顷,变更为其他农用地34.29公顷,建设占用37.97公顷。

垦利区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 卤水、地热、盐膏、贝壳等。特别是油气资源,垦利区是 胜利油田的中心地带,自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其油气产量的43%、已探明储量的45%都出自垦利地下。东部沿海卤水储量20亿立方米,岩盐储量2.75亿吨。

垦利区境内可利用地表水资源有两部分:自然降水(自产径流)、客水水源(入境黄河水)。地下水由于矿化度较高,尚不可利用。黄河水是境内的唯一客水来源,垦利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全部来自黄河水。

境内有各种植物393种。其中,人工种植树种主要有旱柳、 白蜡、刺槐、 国槐、速生杨、苦楝、冬枣、蜜桃等;野生植物主要有芦苇、柽柳、旱柳、杞柳、 马绊草、黄须菜、蒿类、野大豆、益母草、罗布麻、茵陈等。2014年,林木覆盖率达到24.5%。

境内有野生动物1542种。其中,鸟类283种,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9种,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3种;兽类动物20种,主要有草兔、狗獾、赤狐、艾鼬、 黄鼬等;陆生性水生动物223种(其中淡水鱼类108种),海洋性动物418种。

截至2012年末,全区总人口2214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926人。全年出生人口1963人,出生率8.86‰;死亡人口1490人,死亡率6.73‰;人口自然增长率2.13‰。有少数民族14个,共159人。

截至2013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8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有少数民族22个,237人。主体民族为汉族。

2013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3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16.5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6亿元,增长10.3%。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5.2∶62.6∶3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2012年提高1.4%。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4亿元,比2012年增长21.6%。全年完成境内财政总收入47.0亿元,比2012年增长13.0%。年末全区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4.8亿元,比年初增加52.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0亿元,比年初增加11.5亿元;企业存款151亿元,比年初增加3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3亿元,比年初增加4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90.5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中长期贷款75.4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21元,比2012年增长9.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27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21元,增长13.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932.7元,增长15.0%。

201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9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8.3%,全市排名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39.3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为4.9:60.0:35.1。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4亿元,比2013年增长14.5%,全市排名第二。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4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2.6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5.4亿元,增长17.0%,占投资总额的37.9%。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0亿元,比2013年增长0.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7亿元,下降3.5%。国税收入13.1亿元,下降8.9%;地税收入13.4亿元,下降4.8%。

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6.8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4亿元,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亿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2元,分别增长7.3%、8.8%。

2013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2亿元,比2012年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10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0.8亿元,增长5.7%;畜牧业产值9.6亿元,增长0.5%;渔业产值15.1亿元,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亿元,增长1.8%。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万亩,比2012年增长9%;粮食总产量5.2万吨,下降26.8%,其中,夏粮2.3万吨,下降8.6%,秋粮2.9万吨,下降36.8%;棉花种植面积3.42万公顷,增长0.2%;棉花(皮棉)产量2.9万吨,下降6.3%;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增长5.1%;蔬菜产量3.3万吨,增长11%;油料种植面积0.4万亩,下降11.1%;油料产量0.06万吨,下降18%;瓜类种植面积0.5万亩,增长42%;瓜类产量0.7万吨,增长3.8%;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0.8万亩,增长5.7%。全年造林面积2.2万亩,比2012年下降16.8%。其中,经济林0.1万亩,增长3.4%;防护林2万亩,下降17.8%。林木覆盖率24%。

2014年,全区肉蛋奶总产量8.4万吨,比2013年增长7.3%,水产品总产量15.3万吨,增长6%。以园区、龙头、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经营载体达到727家。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市级以上农业示范园区28个、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1家、家庭农场91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个。全区共流转土地16.1万亩。

2015年,18.9万亩小麦总产量8.4万吨。41.5万亩秋粮总产量20.6万吨。肉蛋奶、水产品分别达到9.46万吨、16.04万吨。推进沿黄生态产业带建设,实施了8个重点农业项目,市级以上农业示范园区达到35个,流转土地18万亩。以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721家。完成土地整治项目4个,新增耕地7653亩。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家,比2012年增加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944.8亿元,增长21.4%;实现工业增加值352.1亿元,增长18.2%。其中,国有企业23.8亿元,增长6.9%,股份制企业323.4亿元,增长19.6%,外商及港澳台企业2.8亿元,增长8.6%。轻工业36.7亿元,下降4.9%;重工业315.4亿元,增长21.7%。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7亿元,比2012年增长7.3%;竣工产值23.1亿元。

2014年,全区16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1.2亿元,比2013年增长10.1%,全市排名第三;增加值增长9.4%,全市排名第三;主营业务收入2256.5亿元,增长0.3%;实现利税309.4亿元,下降0.6%;利润244.5亿元,下降0.6%。新增科技创新平台15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3%,比上年增加7.3%。全区投产运营的物流企业43家,仓储面积45.24万平方米,3家企业列入省重点服务业载体企业。企业债券市场到位融资64亿元。

2015年,1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271.2亿元,增长10.1%。投资120亿元实施了37个工业结构调整升级项目和2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6%。全区具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50家。对8家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监管,培育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4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家。

2013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亿元,比2012年增长13.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1.2亿元,增长1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亿元,增长15.8%。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5.2亿元,增长14.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亿元,下降9.8%。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6419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22.7%。其中,出口总额42052万美元,增长28.4%;进口总额14367万美元,增长8.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00万美元,增长10.8%。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92.8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32.8%;旅游总收入8.0亿元,增长33.7%。其中,国内游客191.3万人次,增长32.8%;旅游收入7.7亿元,增长33.1%;国外游客1.5万人次,增长30.4%;旅游外汇收入378.8万美元,增长21.9%。邮政业务量1214.1万元,比2012年下降14.8%;电信业务收入17917.5万元,增长9.5%。

2014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3.2亿元,比年初增加21.4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7.6亿元,比年初增加66.2亿元。完成进出口8.2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31.8%。其中,出口4.6亿美元,下降9.7%;进口3.6亿美元,增长223.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63元,比2013年增长8.3%,全市排名第二。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2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2元,增长8.8%。

全区剥离非主营业务成立服务业企业77家,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31家。天宁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全年共接待游客2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

全区累计实施项目352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7个,比2013年增加2个。服务业完成投资139.5亿元,占总投资的37.1%,全区119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9.5亿元。引进招商项目97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76万美元。新引进银行机构2家,设立了3亿元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全年争取各类无偿资金10.4亿元。全区新开工住房面积117万平方米。全年注册各类经济实体1.19万家,比2013年增加2367家。

2015年,全区进出口总值8.2亿美元,增长31.8%。全区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8家,达到138家,其中物流企业45家。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1%,比2014年提高1.6%。全区累计实施投资项目47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4个。122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0.9亿元。在建招商项目95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81万美元。全区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97.6亿元。全区企业债券市场到位债券融资72亿元。

2015年,全区新增住房面积61.37万平方米。胜利、杨庙社区一期工程全面完工,788户入住新房。淘汰黄标车3722辆,新增造林1.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实施了61项河流治理工程。

截至2012年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930人,其中高级682人、中级3865人。全年申请专利352件,其中发明专利34件,实用新型269件,外观设计49件;全区专利授权量178件。2项专利技术获第十二届山东省专利奖三等奖。

截至2012年年末,全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277人;普通中学7所,在校学生13585人;小学17所,在校学生1255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38所,在园幼儿5840人。

2014年,全区完成教育惠民工程技入3亿元。

2015年,大学生创业园二期工程完工投用。

截止2015年,垦利区共1所高中,7所初中,13所小学,1所职业学校。

2010年年末,垦利区共有卫生事业机构263所,其中,医院1所,卫生院7所,疾病防治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妇幼保健院1所,村级卫生室212所,诊所4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472张,其中,医院240张。卫生技术人员62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80人、注册护士163人。333个行政村均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00%。

截至2012年年末,全区卫生事业机构265所,床位620张,卫生技术人员108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34人、注册护士547人。333个行政村均实行农村合作医疗。

截至2013年年末,全区卫生事业机构296所,其中,医院1所,卫生院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卫生监督执法局1所,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综合服务站1所,一体化村卫生室82所,个体村卫生室169所,个体诊所34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908张,其中,医院428张。卫生技术人员114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91人。

2012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及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7712人、19950人、119479人、23550人、35046人、14995人、10200人。共支付各项社保基金19054万元,各项保险费发放及时率和准确率继续保持100%。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19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2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6%以下。全区共有敬老院6所,拥有床位612张,收养人员494人。全年,共有农村低保户5240户,9490人,发放低保保障资金1368.6万元;城镇低保户771户,1509人,发放低保保障资金469.81万元。

201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4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4平方米,增长10.5%。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8049人、24954人、3631人、123229人、30870人、37350人、22100人、20104人。共支付各项社保基金3.74亿元,各项保险费发放及时率和准确率保持100%。共有农村低保户5027户,8978人,发放低保保障资金2178.5万元;城镇低保户699户,1310人,发放低保保障资金562.5万元。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共有敬老院5所,拥有床位552张,收养人员449人。

2014年,实施了总投资60.8亿元的5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完成投资32亿元。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l.8%以内。新建、续建保障性住房5024套,改造危房2294间。实施养老助残工程,县综合福利中心建成启用。新建老年人照料中心2处、农村幸福院13处,新增床位290张。

2015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385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48人。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891户。新建5处农村幸福院。

截至2012年年末,垦利区有体育馆4座、田径场37个、篮球场152个、羽毛球场49个、网球场1个、活动室159个,健身路径器材1127件。

有吕剧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截至2013年年末,博物馆1个。科技馆1个。档案馆1个。公共图书馆1所。文化馆1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52.8%,有线电视用户3.8万户,数字电视高清用户2.4万户。

2014年,启用了全民健身中心,举办了第四届全民运动会,承办了国际男篮对抗赛等国际国内专项赛事,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先进县 、社会文化先进县 。

2015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舞动垦利·唱响和美”群众文化“五进”活动,建设了40个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5个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村。

截至2012年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120千米。运输车辆7394台,其中,危险品运输车辆1742台,普通货车3154台。完成公路客运量116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4.5%。公路货物运输量1810万吨,增长5.2%。

2013年,全区公路里程2105千米。运输车辆4293台,其中,危险品运输车辆2013台,普通货车2280台。

东营飞 机场、在垦利区永安镇内, 飞机场距县城仅15分钟的车程。

区内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家(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1家,AAA旅游景区2家,AA级旅游景区3家),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山东省旅游强镇3个,山东省旅游特色村6个。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民丰湖休闲娱乐区、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黄河大桥等。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是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15.3万公顷。保护区内各种野生动物统计达1500多种,其中包括298种鸟类,有鸟类“国际机场”之称。

西宋生态农业观光园是AAA级旅游景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占地共计1.6万亩,由生态科技园、民俗文化园、科普娱乐园三大部分组成。每年的四月中旬和九月初会分别举办桃花节和采摘节。

2017年12月14日,垦利区获评2017年工业百强县区。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