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阳村
南城阳村 南城阳村基本信息 南城阳村地理位置 南城阳村历史沿革 南城阳村大事年表 南城阳村地理环境 南城阳村当地人物 南城阳村经济发展 南城阳村文化建设 南城阳村社会进步 南城阳村组织建设
南城阳村, 位于 山东省海阳市市方圆街道办事处东北方向,距方圆街道办事处7公里,隶属海阳市 方圆街道办事处。东邻308国道、西与 于家村相连。域地地理条件优越,实属海阳市北大门一方宝地。南城阳村,位于海阳市区东部,西距海阳市区7公里,地处东经121°13′,北纬36°48′。东与镐地村隔河相望,西与它山泊村相连,南与 宅子头村隔青威公路相望,北与邵家村接壤。隶属方圆街道办事处。全村辖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1.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 玉米、 地瓜、 花生、水果、蔬菜等。2015年,全村532户,1510人,有朱、 王、 刘、 李、 董、 张、 吴、 高、 赵、 杨、 倪、 谭、 宋、 顾、 隋、 修、 程、 孙、 杜、 迟、 姜、 纪、 臧、 毕、 丛、 卢、 宫、 梁、 阚等姓,均为 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为王姓。 详情
南城阳村, 位于 山东省海阳市市方圆街道办事处东北方向,距方圆街道办事处7公里,隶属海阳市 方圆街道办事处。东邻308国道、西与 于家村相连。域地地理条件优越,实属海阳市北大门一方宝地。
南城阳村,位于海阳市区东部,西距海阳市区7公里,地处东经121°13′,北纬36°48′。东与镐地村隔河相望,西与它山泊村相连,南与 宅子头村隔青威公路相望,北与邵家村接壤。隶属方圆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1.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 玉米、 地瓜、 花生、水果、蔬菜等。
2015年,全村532户,1510人,有朱、 王、 刘、 李、 董、 张、 吴、 高、 赵、 杨、 倪、 谭、 宋、 顾、 隋、 修、 程、 孙、 杜、 迟、 姜、 纪、 臧、 毕、 丛、 卢、 宫、 梁、 阚等姓,均为 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为王姓。
1954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0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0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97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2%、58%、10%,人均纯收入2980元。
南城阳村位于山东省海阳市房源街道办事处东北方向,距办事处7公里。东邻 308国道、城阳世纪公园,西与 于家村相连,西邻流亭国际机场,北与城阳新区隔桥相望。
明 崇祯年间(1628-1643年),王姓来此建村定居。因建村于招虎山前城子顶之南的平地处,地势低洼,雨季积水,故命村名城洋。后演变为城阳。后为与北城阳对应,遂改名南城阳。
明 永乐初年,罗氏始祖罗胜由云南迁城阳以南立村,当时村名沿用古村名—紫乡村,取“紫气东来”瑞祥之意。后因城阳村的声誉逐渐显赫,因在其南,便改称南城阳村。再后,为与于家村区分,又更名为罗家疃。1984年撤人民公社建镇置,恢复原名—南城阳村。
新中国成立前后,南城阳村隶属海阳县 城阳镇,1949年6月建立村政权;1998年6月隶属海阳市区方圆街道办事处至今。
1941年 日军飞机4次轰炸本村,投弹数十枚,炸死2人,炸死耕牛1头,炸毁房屋2栋。
1942年秋本村解放。
1944年成立 互助组。
1947年在村北宝石岭前,挖掘出清户部员外郎王坦墓,出土柏油千余斤, 尸体、衣冠完好如初。
1956年成立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命名明星社。
1964年山东省副省长余修带领工作组进驻本村,开展“四清”运动。
1983年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建南城阳乡。本村为乡政府驻地,并设立了 卫生院、 邮电局、 粮管所、食品站、 兽医站、 农业银行、 信用社、蚕业站等单位。1995年南城阳乡并入东村镇后,这些单位继续在南城阳营业。
域地均属 平原,土壤肥沃,最适宜种植粮食蔬菜等 农作物。1949年,全村土地总面积1532亩,其后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农用地逐渐减少,至2002年,建设用地扩大到973亩,农用地仅有380亩,全村总户数731户、2050人。全村共有王、于、徐、朱、李、隋、罗、史等姓氏50个,皆为 汉族。其中王姓为多190户,占全村的25%。
古老的南城阳村很有特色:民房错落有致、参差韵胜,村东头有座关帝庙,村西头有座 土地庙,村中间王家祠堂前面,矗立着两尊八、九米高的旗杆(是为光绪二年王敏宗中进士而立)。更有趣的是,大街偏南的排水沟上,建有九座桥,人称“九龙桥”。最西那座与湾巴通往村外的那座只隔三步远,于是又有“三步两封桥”的趣话。坐落村中央的那座,有根石条高二米左右,宽一米二、三,原是一座石棺的盖。夏天,穷人乘凉过后,索性在上边过夜,也图个吉利拾官。平常,经常有人在桥旁说、笑、讲故事,也经常说着说着便抬起了“杠”,于是这桥便有了名字:“抬杠桥”……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城阳村涌现出许多有名气的人士。其中罗祖、 王锡极就是远近闻名的两位。
罗祖
罗祖(1442——1527明正统七年至嘉靖六年),名清,又名因,号梦鸿,法名普仁,法号悟空,门徒称罗祖、罗大士,无为道人,无为教主。自幼聪慧好学,家境贫寒,幼时即失去双亲,14岁戍边。罗清在青少年时期就饱尝了人生艰辛,在精神和肉体困苦不堪之际,常思灵魂解脱之道。退伍后,遍访佛法,先拜 禅宗,临济宗中、宝月和尚、无静禅师等为师,学习佛法。他精通《 金刚经》,13年后悟道,成为临济宗中居士。后被诬下狱。在囚禁期间,写成《 罗祖五部经》,该经共5部(6册),故简称“五部六册”。共74265字。《罗祖五部经》写成后,罗清把该经进呈明武宗 朱厚熙,武宗大喜,故罗清蒙幸获释,并被明武宗封为“无为宗师”。其经奉诏颁行天下。由于无为教迅速在下层劳动群众中传播,成为一种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武器。万历四十四年,无为教被朝庭禁止。有关罗清的故事很多,清人蒲松龄在《 聊斋志异》卷七起首就有《罗祖》故事一则,可见罗清影响之大。
王锡极
王锡极(1867——1937),字卓泉,号蛰庵居士。自幼好学,少小入塾,攻读诗书,二十岁时入庠(1887年)为附生,翌年补廪生,享受官府 廪食。 宣统三年(1911年)入册”明经进士”。王锡极通 书经、精诗赋、善书法,是仕宦豪门的首选 塾师,他设馆课徒近40年,教书育人,治学严谨,从学者多有成就者。辛亥革命胜利后,与来青岛隐居原前清遗老恭亲王溥伟、军机大臣 徐世昌、 那桐、陆宗庠、法部大臣王土序、学部大臣劳乃宣、刘廷琛等结诗社,并被推为诗社之主。此间作有大量诗赋艺文,惜多散佚于日战时期,今尚存《卓泉诗集》二卷、《蛰庵赋集》一卷以及《游崂山文集》等手抄本传世。清未即墨人黄肇颚编撰《崂山艺文志》洋洋三十万字,皆由王锡极点校。并与同治四年进士、鳌山卫人周铭旗一起纂修《〈即墨县志〉》。
王藩系南城阳村王姓第十一世先祖,曾任游击之职。
王令(1872-1910)生于南城阳村一富豪之家,自幼厌读喜耕,养成粗犷豪爽的性格,极具侠气。清末朝政腐败,连年灾荒, 苛捐杂税甚重,民不聊生。王令与乳山宋煊文、徽村高启旺结盟于嵩山葛子沟,聚饥民、打劣绅,逼迫官府开仓济贫,曾两败官军。后遭叛徒告密被捕,于县城北门外“断魂碑”下慷慨就义,时年38岁。
王同先(1950-2000)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任 南京军区某军政治部副主任。
杨宽太1918年生,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八路军,参加 抗美援朝战争。行政13级,享受师级待遇。
王振武1924年生,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八路军,后转到地方工作,曾任 中国农业银行昆明分行行长、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德吉1928年生,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后转到地方工作,曾任临沂地区药品检验所所长,享受地级待遇。
王振儒1930年生,中共党员, 副主任医师。1947年4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曾任医生、助理员、 科长、 副处长、四0八医院院长、 北戴河海军疗养院院长等职,大校军衔。
王维海1937年生,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任第四军医大学教授,享受军级待遇。
王洪科1946年生,中共党员。毕业后分配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工作,曾任绥芬河市人民法院院长、公安局长、边防检查站站长兼书记、政委,享受地级待遇。
刘兆玺1949年9月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1972年任教,1977年于 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曾任医务主任、主任医师。发表论文10篇,参编《临床用药必读》一书,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曾获山东省计划生育科技进步三等奖。
南城阳村世代以粮为主,种植蔬菜少量。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条件差,粮食产量不高,仅维持口粮而已。1956年走 农业合作化道路,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到1968年粮食亩产突破千斤大关,成为崂山县率先过“长江”的村。70年代,该村被确认为海阳市 蔬菜种植基地之一,种植蔬菜面积逐年扩大。1984年实行联手承包责任制,是年全村共有农用地840亩,种植蔬菜面积达80%,其中大小拱棚占37%,蔬菜品种达20余种,全村蔬菜产值达到40万元。到2002年农用地共有330亩,蔬菜种植占100%。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亩产收入达8000余元,全村蔬菜总收入达260余万元。
1965年村成立副业大院,设烘炉、白铁加工、缝纫组、理发等服务项目,年收达2.5万元,既服务了生产,又方便了群众。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公共积累逐年增加。70年代进一步实施工企兴村战略,从1972年到1982年,先后又办起了窑场、矾土加工场、染线厂、织带厂、粮食加工厂、养鸡场、塑料制品厂等8处,使集体工企业达到鼎盛时期,年产值达360万元,实现利税50万元。1993年村委对集体工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招标承包,年总产值500万元,创利税80万元。1995年始,工业兴村走 招商引资之路。先后投资200万元建厂房3600平方米。到2002年全村共引进韩国企业3家,内资企业13家,年租赁费达120万元。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第二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利的带动了 第三产业,到2002年,全村共有小百货店43户,饮食服务业17户,理发浴池业12户,照相业2户, 摩托车维修、白铁加工、电汽焊11户,年总产值420万元,上徼税金8万元。2002年,全村一、二、三产业总收入达到2480万元,人均收入5300元。
南城阳村十分重视村庄 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1959年全村通电;1984年农村电网形成;2002年全村有高压线路5公里,低压线路12公里,变压器3台,总用电量200万度。二十世纪70年代建起村办自来水塔引水到户,结束了吃水绳拔肩挑的历史。1995年村投资50万元,引用镇自来水公司标准水。1994年至2000年村两委累计投资80万元,先后开发了4条大街,铺沥清路5公里。自此结束了街道狭窄、雨季泥泞的局面。2000开始实施“居住楼房化”战略,到2001年,村两委投资600万元,于村东侧建起了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的五层居民楼4栋,120户村民乔迁新居。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1.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总产5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500公斤,比1978年增长2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16公斤,总产45.6万公斤。
1990年起,党支部、村委发动群众建蔬菜大棚64个,常年总收入达40万元;发展养殖业,蛋鸡养殖量在千只以上的有16户,常年总收入20万元;肉食鸡养殖户20户,常年总收入20万元;牛、羊、猪等常年总收入10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54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15万元,林业收入3万元,畜牧业收入170万元,渔业收入3万元,其它收入52万元。
第二产业1978年后,建起砖厂、汽车大修厂、建筑队及面粉厂、油坊、粉坊、羊毛衫厂、塑料包装厂及塑料再加工等企业。其中建筑队常年收入60万元,利税10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00人,收入978万元,其中工业收入880万元,建筑业收入98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办起了供销社代销店。后又办起了信用社代办点、饭店等,收入微薄。改革开放后,发展起理发店、饭店、浴池、商店、电气焊加工部等,并设批发市场一处。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0人,收入176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60万元,服务业收入86万元,商饮业收入30万元。
南城阳村十分重视民间文化。早在建国初期,人们为了庆祝解放、欢歌幸福生活,自发地组织起秧歌队、高跷队,队员从七、八岁儿童到五、六十岁的老人,人数达五、六十人。同时,业余剧团也成立起来。至一九六六年,先后演出了《 渔夫恨》( 抗美援朝时期),《土地还家》( 土地改革时期)《二兰记》(宣传婚姻法时期)《王贵与李香香》、《刘巧儿》、《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刘四姐》、《血泪荡》等歌剧。一九九八年村里重新组起了大秧歌队。2001年演出的花伞舞《喜庆》,荣获城阳区演出二等奖,街道演出一等奖。
经济的发展,村庄的变化,为广大村民带来了实惠。60年代对鳏寡孤独老人实行“五保”。1985年始为村民免交农田浇水费累计270万元。1991年始,村集体为 独生子女支付备用金累计18万元;1992—2002年参加社会养老人数达到600人,村集体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累计5万元;2002年始,为女满55岁,男满60岁和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分别达50元和60元,且逢老人节,每人加发面粉50斤、大米20斤、生油10斤,深受群众欢迎。
南城阳村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使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村共有183户村民被评为“五好家庭”,86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村庄自1988年起连续被海阳市方圆街道办事处评为“文明村庄”。
1947年,成立南城阳小学,儿童入学率为40%。1950年,成立南城阳完小。1958年,成立南城阳农中。1968年,成立南城阳联中,后改为南城阳中心小学。1999年,联办村共同出资36万元,建起中心小学新校舍,学校设备齐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6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75公斤左右,只能靠糠菜充饥。1957年,人均粮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00公斤,全村总收入96万元。2002年,人均存款3000元,全村有 机动车200多辆, 电话400多部, 彩电200多台, 洗衣机、电冰箱、电烤箱等 家用电器,也进了农民家中。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齐,村民住房全部都是草房,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2002年,有三层楼房1栋,二层楼房7栋,村南大街宽30米,并在此设集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多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6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6年起,集体免费供应 自来水。1994年,全村安装 闭路电视。同年起,对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每人奖励人民币1000元;考入中专及重点高中的学生,每人奖励人民币500元。
1942年,刘兆林、杨方太加入 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最早的党员。1943年成立党支部,王德元任党支部书记。1944年王清任 党支部书记,历时11年。其间,1945年,青年妇女组织慰问队、民兵组织担架队支援解放万第。1948年,村党支部书记王清率本村10余人及邻村多人,支援 淮海战役,后又随军南下至杭州,历时9个月。村组织成立了互助组,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减租减息、 土地改革等群众斗争。
1949年,全村有党员20名。2002年,全村有党员49名。1955年起,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高常生、倪兆全、王占学、王大明、刘兆芳、王德先。1993年,村党支部被中共海阳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成立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杨芳太、王桂林、修德、王胜、杨正太、刘升、王洪志、王占学、刘平。1996年,本村被市人民政府评为蔬菜生产先进村。1998年,村委会被评为海阳市模范村委会。
周边农林园艺
海阳市濞戎拖丙山家庭农场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周边面馆
军蔼快餐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海阳路与山海路交叉路口往西南约160米
周边公司
烟台市蓝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方圆街道南城阳村山海路
金68饲料有限公司汉源办事处
地址:山东省海阳市方圆街道南城阳村山海路
周边纺织公司
海阳市哼讯高立制衣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