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磊石村

大磊石村 大磊石村村名由来 大磊石村经济资料 大磊石村大事记 大磊石村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大磊石村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


大磊石村,位于 海阳市城区西北13公里处,地处东经121°06′,北纬36°50′。东与榆林涧村、五间屋村为邻,西与上、下碾头村山泊相连,南与南磊石村仅0.5公里之隔,北与乐畎村、石剑村山丘衔接,隶属东村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3.3公顷,山岚26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苹果等。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于姓自文登大水泊来此处定居建村。因村北天门山有三块巨石相压,形似“磊”字,故名大磊石村。2002年,全村524户,1460人,全为于姓,均属汉族。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75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3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9.45%、60.82%、9.73%,人均纯收入2820元。...

详情

大磊石村地名网_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东村街道大磊石村资料简介
  大磊石村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东村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6870022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687。大磊石村与和平社区、海文社区、海政社区、城北社区、兴海社区、山海社区、窑上疃村、和平村、民主村、石剑村、南磊石村、五间屋村、阎家庄村、榆林涧村、地北头村、山后村、小丛家村、姜家疃村、鞋西沟村、羊角沟村、北倪家村、北八里庄村、大丛家村、城北村、薛家庄村、初格庄村、宅科村、北才苑村、南才苑村、院西村、南倪家村、西八里庄村、凉山后村、黑石埠河村、邢家村、李家村、垛兰村、后辛治村、前辛治村、朱家庄村相邻。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东村街道大磊石村介绍

大磊石村,位于 海阳市城区西北13公里处,地处东经121°06′,北纬36°50′。东与榆林涧村、五间屋村为邻,西与上、下碾头村山泊相连,南与南磊石村仅0.5公里之隔,北与乐畎村、石剑村山丘衔接,隶属东村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3.3公顷,山岚26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苹果等。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于姓自文登大水泊来此处定居建村。因村北天门山有三块巨石相压,形似“磊”字,故名大磊石村。

2002年,全村524户,1460人,全为于姓,均属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75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3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9.45%、60.82%、9.73%,人均纯收入2820元。

1942年本村解放。 1943年胶东十六团兵工厂迁至本村。两年间,制造出大量武器供应前线。 1944年9月与南磊石村分设行政村。 1945年5月18日晚盘踞行村的日伪军突然包围本村,打死5人,伤3人,抓走13人。 1955年本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79年冬由县建设兵团协助,本村修起孙家园水库,库容120万立方米。 1980年冬由镇统一组织修环山路,长达20公里。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总产40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166公斤,总产70.5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186公斤,比1978年亩增产20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280公斤,总产72.3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76公斤,总产57.8万公斤。 1978年起,大力发展花生种植,全村种植面积达到53.3公顷。2000年,全村花生种植面积66.7公顷,亩收入600元,总收入60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421.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00万元,畜牧业收入193万元,林业收入12.8万元,渔业收入0.7万元,其它收入14.7万元。 第二产业1955年,本村只有小手工业,收入甚微。自1983年以来,村先后成立了食品加工厂、翻砂厂、养鸡场、纯净水厂等,个体业主15人。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0人,总收入869.7万元,其中工业收入854万元,建筑业收入15.7万元。 第三产业1951年,村办起了供销社代销店。继之,先后办起了油坊、粉坊。改革开放后,在村支部的支持引导下,相继发展起理发店、修理部、商店、饭店及个体运输等,总收入约15万元,利税1万余元。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2人,收入139.1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31万元,服务业收入19.5万元,商饮业收入88.6万元。

1951年,建起大磊石小学。1974年,成立大磊石联中,由联办村共同出资10万元修建校舍,有教职工18人,学生200余人。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51人。大磊石村的大秧歌是海阳大秧歌主要流派之一,远近闻名,至今不衰。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生活贫困。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30公斤。2000年,全村人均粮食41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750万元,人均存款2700元。2002年,全村有机动车辆110辆,摩托车110辆,电话280部,彩电40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里全是草房,街道不整,交通不便。1965年起,修通村中心自南向北的大路,并在中心河上架桥3座。1984年,村规划出村南1.3公顷地,建立工业区。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2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3年,购买电影机1台。1995年,全村安装了闭路电视。2000年,全村共安装电话280部。

1942年,于恒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3年成立党支部,于恒斌任党支部书记。之后,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于希俭、于中春、于忠顺、于希安、于庆寿、于清吉、于正奎、于清来、于恒仁。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6个,党员55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希恩、于希当、于波、于恒江、于中春、于希昌、于清吉、于正义、于正全、于恒波、于恒仁。1999年5月,于恒仁当选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周边村庄

大磊石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