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泊村
刘家泊村 刘家泊村概况 刘家泊村社会进步 刘家泊村组织建设
刘家泊村位于海阳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16′,北纬36°46′。东与王家泊村为邻,西与东迟格庄相接,南与两甲村和新安村相交,北与窑家庄相连。。 隶属留格庄镇。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及各种蔬菜等。 本村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小丘陵,东部是平泊地,大庄河流经村东。1999年10月,乳即一级公路在村北100米处通过。 2002年,全村有227户,610人。有刘、江、宋、李、周、陈、于、徐等8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刘姓。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刘姓建村于平泊,故命村名 刘家泊村。后有江姓、宋姓、李姓人来此定居文教科技1956年,兴办刘家泊小学。1966年,新建12间校舍,在校学生100余人。1986年,村投资万余元,进行校舍改造...
详情刘家泊村位于海阳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16′,北纬36°46′。东与王家泊村为邻,西与东迟格庄相接,南与两甲村和新安村相交,北与窑家庄相连。。 隶属留格庄镇。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市政府驻地15公里。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及各种蔬菜等。 本村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小丘陵,东部是平泊地,大庄河流经村东。1999年10月,乳即一级公路在村北100米处通过。 2002年,全村有227户,610人。有刘、江、宋、李、周、陈、于、徐等8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刘姓。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刘姓建村于平泊,故命村名 刘家泊村。后有江姓、宋姓、李姓人来此定居
文教科技1956年,兴办刘家泊小学。1966年,新建12间校舍,在校学生100余人。1986年,村投资万余元,进行校舍改造。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到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30多人。村历来重视科技教育,数次请专家为群众讲课,或派人外出学习、参观,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水平。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生活极为贫困,90%的村民靠当长工、打短工为生。解放初期,常年人均粮食60公斤左右。1963年,人均粮食14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214公斤,全村收入达3万元。2000年,全村总收入1100万元,人均收入达29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80辆,拖拉机15台,摩托车70辆,彩电150台,电冰箱90台,洗衣机20台,电话135部。 村庄建设1958年前,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1978年,村统一规划、建设房屋,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平方米。2002年,全村99.8%的农户住上了瓦房,人均居住面积达25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民的福利逐年提高。1979年投资4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4年,实行集体补助、个人支付两条途径筹措资金,建成了电视村。1990年开始,村委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进行奖励,每个学生奖金200元。1992年投资4万元,兴建了自来水工程。1996年以来,村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村民实行资助,基本解决了村民老有所养的问题。1998年又投资8万元,进行了农电改造。2000年,村补贴每户100元,使本村成为电话村。2001年,村投资3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刘喜松在步鹤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刘家泊村第一个党员。1942年,刘喜松任刘家泊村党组织的负责人。后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刘吉祥、刘成信、江书贤、刘京初、刘天奎、刘天永、刘启海、刘起水、刘天志。2000年7月起,刘天志任党支部书记。 1981年以前,全村有党员33名,分成4个党小组。1998年,全村设两个党小组,有党员34名。2002年,有4个党小组,党员35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成立村公所,1943年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的有宋发义、刘成聚、刘吉祥、宋文喜、刘天奎、刘京初、刘起海、李世先、宋德胜、刘建国、刘天志。1999年4月,刘建国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5月,刘天志当选为村委主任。
周边
留格庄镇村索荛刘泊贪家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周边村庄
刘家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徐家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石家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槐家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岚丁线
刘家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高家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石人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祥和街
王家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