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庄村

保安庄村 保安庄村历史沿革 保安庄村人文古迹 保安庄村盐子路


保安庄,位于 费县南张庄乡驻地南,始建于明代万历六年。据村内《官设保安庄碑》记载,此处以前无村落,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申姓、贾姓、宁姓、马姓、王姓、石姓、季姓七户人家被安置在这里。为了让他们在这里安家立业,当时县令张立果说,凡在这里开荒种地的,三年不收钱粮。七户人家就在这里搭起草棚,开垦农田。附近的农民也有迁到这里安家的,于是,人口渐渐增多,形成一个村落。后来官府命名“保安庄”。张立果,清光绪《 费县志》上没有这个人的记载,在明万历六年、十一年,费县知县一栏为空白,但保安庄的人记住了他。四百年后,保安庄的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申姓、季姓人丁兴旺,而马家、贾家、石家消失了,只留下“马家洼”等地名。后来又有马姓、贾姓、石姓迁入,但他们已经不是最初的七户移民后代了。在保安庄村西,有一座小石桥叫“顺阳桥”。据说此桥经过三次重修,最初由一个叫王顺阳的...

详情

保安庄村地名网_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东蒙镇保安庄村资料简介
  保安庄村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东蒙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32511521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325。保安庄村与巨庄村、花坡村、龙雨庄村、小贤河村、聂家沟村、太白庄村、北石沟村、家兴庄村、武家汇村、龙岗村、台乐庄村、东蒙村、白埠村、天蒙社区村、永石村相邻。 还有10个地名与保安庄村同名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东蒙镇保安庄村介绍

保安庄,位于 费县南张庄乡驻地南,始建于明代万历六年。据村内《官设保安庄碑》记载,此处以前无村落,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申姓、贾姓、宁姓、马姓、王姓、石姓、季姓七户人家被安置在这里。为了让他们在这里安家立业,当时县令张立果说,凡在这里开荒种地的,三年不收钱粮。七户人家就在这里搭起草棚,开垦农田。附近的农民也有迁到这里安家的,于是,人口渐渐增多,形成一个村落。后来官府命名“保安庄”。

张立果,清光绪《 费县志》上没有这个人的记载,在明万历六年、十一年,费县知县一栏为空白,但保安庄的人记住了他。

四百年后,保安庄的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申姓、季姓人丁兴旺,而马家、贾家、石家消失了,只留下“马家洼”等地名。后来又有马姓、贾姓、石姓迁入,但他们已经不是最初的七户移民后代了。

在保安庄村西,有一座小石桥叫“顺阳桥”。据说此桥经过三次重修,最初由一个叫王顺阳的农民所建,第一次是亲差大臣重修,第二次是清同治三十年重修,第三次是1984年重修。

王顺阳是七户移民中王家的后人。因家中贫苦,没有找到媳妇成家,老大不小,还是光棍一根。可他的心地非常善良,经常帮别人做事。村西有条小河,男人过河很容易,可女人因为裹小脚不方便,王顺阳就经常背她们过河,成为一个义务“背河人”。

王顺阳年纪大了,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帮人背河了,就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在河上修了座简易小石桥。桥修成那一天,他想到桥洞里看一看,结果一块桥板掉下来把他砸死了。石匠们都很难过,一起搬石头把他扒出来。

此时恰好钦差大臣经过,看到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就上前打听。石匠们告诉他实情。这位官员是个清官,他一路走来,看到官场腐败,为富不仁,而这么个贫穷的老人,一辈子行善,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为大家修桥,却搭上了性命,心中很是不平,就在王顺阳手臂上写了七个字“行善不如作恶好”。命手下的人出钱安葬王顺阳,重修了小桥,把桥命名为“顺阳桥”,并在村里建庙纪念他的善行。

在王顺阳去世的当天,当朝皇帝得了一个儿子,孩子生下来手臂上就写有“行善不如作恶好”七个字。皇帝不明白怎么回事,心中又喜又忧。他也不便向大臣们道明实情,就在上朝时,让文武大臣们讨论行善行恶的问题,结果大臣们一致认为行善好。

过了几天,钦差大臣回来了,向皇上汇报工作。皇上也向他提出善与恶的问题,钦差大臣毫不犹豫地说:“行善不如作恶好!”皇上大惊,这七个字与皇子胳膊上一字不差。钦差把王顺阳的故事讲给皇上听,皇上赶紧让他看皇子的胳膊,钦差大臣说:“这七个字就是我写的。”原来王顺阳转世投胎到了皇家,这也算是善有善报吧。

王顺阳历史上确有其人,关于钦差大臣和转世皇子的真实性,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但这并不重要。故事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也反应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崇和向往。  

保安庄有座关公庙,是村里的王举人中举后出资建成的。关于这个王举人的名字,村里的老人不清楚。不过他的墓碑还在,而且与众不同,最上面宽出一小截,像个纱帽翅。

在村东的一片庄稼地里,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个纱帽翅墓碑。根据碑文,得知他的名字叫“王蓁”。《费县志·卷七·选举》记载:“王蓁,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官曹县教谕,登州府教授。”

登州府,即今山东省蓬莱市。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王举人所任的教谕、教授职务。《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

儒学,始于两汉,兴于隋唐,盛于元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的基本形式,分府、厅、州、县四级,供生员读书,多系官办。

“县儒学”,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明清时期县学皆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授课以孔孟学说为主。教谕,“正式教师”之意,训导是指教谕的助手。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即地方行政机关)指派。学官与诉讼无关,以“奉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自命。

王举人所修的关公庙,有正殿三间,左右廊房各两间,大门为三间,曾经有十几通碑。正殿供奉主神关公,关公左右是关平与周仓,两边还有关公的将领,总共九尊神像。大门的对联为王举人亲笔所书“马过五关思汉主,花开三月忆桃园”,雕刻在石板上。庙宇后来被毁,石碑不知去向。

清朝同治年间的《重修顺阳桥碑》记载,为修桥捐款的人有上冶街、东岭村、曲池村、白埠村、资邱等四周村庄,也有过路的盐商。老人们记忆中有十字路的(今莒南县十字路街道),也有山西等地的人。

这条路,就是今文泗公路的老路。路线是:阳田村(薛庄镇)——从家庄(南张庄乡)——保安庄(南张庄乡)——曲池——埠后——上冶。

这条路要早于店子那边,那时店子的路还很窄。保安庄大约在清初康熙年间最为繁华,推盐的、推鲜鱼海货的、做小生意的,人来人往天天不断。

鲁存昌的母亲就曾在盐子路旁边卖过茶、煎饼,而对过的孙家卖豆腐。因为离上冶很近,这里没有客店。过路的客商只是在这里喝茶休息,买个煎饼卷上豆腐吃饱赶路。

有人说盐子路这里是走私盐的,而保安庄的人说这里就是官道。至于查私盐,却很少听说了。

在盐子路上,最新鲜的是赶石磨的人,两个石磨并在一起,用牛拉着滚着走,一伙二三十人。保安庄的老人说,这些推石磨的人,都是从东向西走,没见过从西往东走的,可能就是东面出产石磨。

石磨,过去在农村是家庭必备品,磨米磨面全靠它,因此就是父母再穷,孩子成家,也要给他置办石磨。那么,这个石磨到底出自哪里呢?经过多方寻找,我们终于找到了石磨的出产地,在蒙山北部,今沂南县双堠石门村一带。一般取最下面的岩石,这里的石质比较特殊,内含细小气泡,一般石头越磨越滑,而石磨怎么磨还是有摩擦阻力。

赶磨人卖的磨并不是成品磨,而是磨坯,买家再找石匠做成成品。赶磨时,用“磨锅子”推着走,“磨锅子”是两根棍子,相当于两个把手,前面向上翘,赶磨时把磨坯竖起来,把“磨锅子”放在磨眼里,人在后面推,牛在前面拉。到了下坡时,就把牛卸下来,赶磨人推着石磨往两边稍微歪一下,以控制石磨滚动的速度,到了平地、上坡的时候,再把牛套上去。

周边中学

费县东泰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保安庄天蒙路路东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保安庄天蒙路路东

周边厂矿

费县硕财旋皮厂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南张庄乡保安庄村

周边村庄

保安庄村 地址:临沂市费县山城公路

新安庄村 地址:临沂市费县

东安庄村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安庄村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立纪庄村 地址:临沂市费县

东户庄村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