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镇

安乐镇 安乐镇历史沿革 安乐镇镇名由来 安乐镇自然地理 安乐镇革命先驱 安乐镇红色记忆 安乐镇经济发展 安乐镇城镇建设 安乐镇社会事业


安乐镇位于阳谷县东北部,镇驻地距 阳谷县城17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15°56',北纬36°13'。东与七级镇、阿城镇接壤,南同 阎楼镇相邻,西与石佛镇接界,北与郭屯乡为邻。安乐镇为山东省经济强镇、历史文化古镇,辖区南北长9.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总面积66.74平方公里。全镇共辖54个自然村,设45个行政村,总人口41206人(2017),农业人口3.7万人,非农业人口1.1万人,有汉、回、苗、满、蒙古五个民族.全镇分为安乐镇和刘庙两处中心区域,镇政府驻安乐镇,以驻地为名。至唐安乐镇称老君堂,具体形成时代已不可考,镇中心位于黄山之上,亦有说法称其为谷山(《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介绍谷山一词,说在“山东阳谷县治东北,小阜也,县因以名”),下有黄山遗址。五代时期 后周世宗柴荣曾北征遇疾,在镇中清凉寺养病,不久痊愈。见此地为水...

详情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安乐镇所有主城区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安乐镇介绍

安乐镇位于阳谷县东北部,镇驻地距 阳谷县城17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15°56',北纬36°13'。东与七级镇、阿城镇接壤,南同 阎楼镇相邻,西与石佛镇接界,北与郭屯乡为邻。

安乐镇为山东省经济强镇、历史文化古镇,辖区南北长9.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总面积66.74平方公里。全镇共辖54个自然村,设45个行政村,总人口41206人(2017),农业人口3.7万人,非农业人口1.1万人,有汉、回、苗、满、蒙古五个民族.

全镇分为安乐镇和刘庙两处中心区域,镇政府驻安乐镇,以驻地为名。

至唐安乐镇称老君堂,具体形成时代已不可考,镇中心位于黄山之上,亦有说法称其为谷山(《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介绍谷山一词,说在“山东阳谷县治东北,小阜也,县因以名”),下有黄山遗址。

五代时期 后周世宗柴荣曾北征遇疾,在镇中清凉寺养病,不久痊愈。见此地为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市面繁荣,人口众多,遂更名为安乐亭。据载他曾在此摆摊贩茶,也是历史上唯一做过生意的皇帝。

宋设安乐镇

金置安乐镇

元代于此设立 巡检司,属卢县移风乡,元代卢县撤并后归于阳谷县。

明代,阳谷县县承驻安乐镇开衙理事。

清末将全县划分为17个乡(自治区),安乐镇及其附近村庄为安乐乡。

1933年,中共党员赵健民、孙锡恩(现名孙洪)在此开展党的工作,1934年2月在此建立中共阳谷县委员会。

1946年为纪念牺牲抗日烈士 徐翼,党和政府将聊、阳、阿交界地区划为 徐翼县,安乐镇为县政府驻地。

1949年徐翼县建制撤销,安乐镇复归阳谷县为第五区驻地。

1958年成立安乐镇人民公社,阳谷县撤销,安乐镇公社并入 寿张县。

1961年, 阳谷县恢复建制,回归阳谷县仍为安乐镇公社。

1984年撤销安乐镇人民公社,设立安乐镇。

《重修安乐镇庄严寺记》载曰:充 阳谷沿东北三十里许地名安乐镇,旧名老君堂,镇西南隅寺院一区,名曰庄严,肇建之由,厥历邈矣。唐初名清凉,世宗时有梵独游,客邸寺借宿,夜遇疾作,主僧移于延寿堂,鞠侍汤茶愈而去,知所之寻,勑下所司拼工重作,一时宫殿门于焕然在新,更寺名兴隆,镇名安乐。……。

从以上这段碑文可知安乐镇的地址位置,从前名叫老君堂,镇内有寺院名叫庄严寺,肇建的原由、历史久远、无证可查,只知唐朝初期寺院叫清凉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也有可能建镇的历史还要久远。五代时期后周皇帝 柴荣有天忧愁独自出游,客邸寺院借宿,夜间突发疾病,寺院的主持把他移于延寿堂,亲自喂汤、喂药,几天后病愈,高兴而去。回朝后派人打听到此寺院,下诏重修寺庙,使寺庙焕然一新,从此,更改寺名为兴隆寺,镇名叫安乐镇。

安乐镇地处 黄河冲积平原,尽管离黄河很近,但因为黄河地势较高,地表水北流,属于海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四季分明。

安乐镇土质有淤、碱、沙三种,地下水源丰富。 赵王河纵贯全境,常年有水。还有五四青年干渠(南北)和七级干渠(东西)两条重要调水通道,孟洼河、刘庙渠完善补充了灌溉和排水功能,水利设施齐备,旱能浇、涝能排,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耕地6.85万亩。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大蒜、大豆及棉花等,同时也是较大的蔬菜供应基地。

阳(谷)七(级)公路、五四青年路(X21)、寿(张)郭(屯)路构成了交通动脉,运输便利。

名胜古迹有 黄山遗址、 孔子宿处碑、拴马桩。

安乐镇后屯村有光绪十五年(1889)阳谷县知事何式珍敬立的“孔子宿处”碑,载曰:“昔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三月而鲁国大治,齐人归女乐以沮之,孔子行,遂去鲁适卫,记曰‘宿於屯’,盖即此处。或曰辽萧后屯兵于此,非也。因此特为志之,以表古贤云。”

王寅生:(1904—1928),阳谷县安乐镇南街村人,是阳谷县籍第一个共产党员,是山东最早共产党领导下爆发“坡里暴动”的主要策划与领导人,是阳谷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杨耕心的入党介绍人,王寅生积极在家乡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在阳谷党的创建史、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朱华亭:(1906-1941),女,原名朱庆荣,曾用名王世英。阳谷县安乐镇北街人,中共阳谷县早期党员,阳谷县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抗日战争期间,应宋庆龄之邀前往重庆,在宋主办的战时干部训练团任女生队中队长、大队指导员。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和“皖南事变”发生后,积极想方设法为党做了大量工作,后来身份不幸暴露,被国民党特务惨杀于湖北老河口,年仅36岁。

申云浦:(1916—1991),阳谷县安乐镇北街人,中共阳谷县委的创建者和主要负责人。抗日战争爆发后,申云浦全力领导阳谷县的抗战工作,为建立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展和壮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付出了大量心血。

这里是阳谷县委的诞生地:1933年,中共党员赵健民、孙锡恩( 孙洪)在安乐镇开展党的工作,1933年冬,中共聊城第三师范总支派共产党员 盛北光、程子超考察 杨耕心,为杨耕心恢复了组织关系,1934年3月,在安乐镇第二高小成立了安乐镇中心支部,杨耕心任书记,盛北光任组织委员,程子超任宣传委员,领导 阳谷及 东阿、寿张等县的党组织。1934年秋,安乐镇中心支部扩大为中共阳谷县委,杨耕心任县委书记,阳谷县党的建设进入新纪元。

徐翼 烈士战斗的地方:抗日战争爆发后,徐翼即辞别慈母和新婚妻子,奔赴 鲁西北抗日战场。他奔波于聊(城)、阳(谷)、(东)阿地区,建立阳谷县第四区抗日政权,组建东进支队第四大队,开展游击战,在3县交界处创立了较为稳固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徐翼被任命为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1年升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分区副司令员,兼分区第三团政委,率部活动于聊、阳、阿一带,两年对敌作战30余次,歼敌数千人。1943年3月在阳谷县七级镇歼灭战中,他指挥部队打得日军及治安军血肉横飞,狼狈而逃。1943年秋,徐翼调冀鲁豫军区任旅长。1944年秋,在率部赴郓城消灭大汉奸刘本功的战斗中牺牲。

1947年,为纪念徐翼烈士,党和政府将聊、阳、阿交界地区(阿城、范海、安乐镇、七级一带)划为徐翼县,县址设在安乐镇,1949年9月徐翼县撤销。

纪登奎 同志工作地:1945年,土地改革时期,时任冀鲁豫一地委委员、民运部部长的纪登奎同志,为发动群众,在安乐镇胡楼村帮助工作,居住了很长时间,因他口音不同,宣传减租减息的政策依靠扛活的长工开会讲话。他和他的妻子王纯都在胡楼村工作,在这期间,他妻子在定水镇坡里村生了一个男孩,取名 纪坡民,在胡楼村一农家吃母乳养着,后来土地改革后调走。七十年代后期,他的妻子曾专门到胡楼村慰问一些认识的老同志,给村里解决了抗旱问题。

近年以来,安乐镇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被评为山东省畜牧强镇、鲁西经济明星强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精神文明先进乡镇。

99年被定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

安乐镇是全国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山东省畜牧改良基地,鲁西 肉鸡生产基地。

全镇有 凤祥集团等20余家企业,涉及皮毛、皮革、橡胶、铸铁、饲料、面粉、肉食、蔬菜、油酯、纺织、有机肥、环保炉具等各个领域。

刘庙村凤祥集团公司融饲养、宰杀、加工、出口为一体,为该镇尤头企业并被定为省级企业集团。

安乐镇党委政府本着着重科学布局,放眼长远,分步实施的原则,主要对镇驻地和凤祥一条街,城镇建设兼顾,经济发展、生态环保的发展思路,建设了镇驻地东西、南北大街和凤祥一条街共计8000米。沿街楼 房门市采取政府租地、企业建设,商户购买的方法,总投资4200万元。楼房设计美观,绿化美化环境优雅,己吸纳商户300余户。

按照县科技兴农的安排部署,结合本镇实际,镇、管区、村三级建立 阳谷县安乐镇 (3张) 健全了科技组织网络,建立了镇科技书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0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科技兴农先进乡镇。

镇中学、联校在国家“”双基“”检查验收工作中受到好评。全镇素质教育稳定推进,综合评比居全县前列。

文化活动有效开展,设文化站、广播站各七处, 无线广播村村通, 有线电视节目40台套。

镇卫生院医疗器械先进,医疗水平高超,连年受到县卫生局表彰。

周边政府机关

阳谷县安乐镇刘庙村委会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安乐镇诚信路中通速递旁(五洲驾校东北)

周边中学

阳谷县安乐镇中学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南街黄山西路安乐镇中学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南街黄山西路安乐镇中学

周边小学

安乐镇中心小学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南街黄山南路安乐镇中心小学

周边乡镇

安乐镇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

周边村庄

七里河村 地址:聊城市阳谷县

后屯村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