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镇

张谷英镇 张谷英镇简介 张谷英镇详细介绍 张谷英镇社会发展 张谷英镇下辖村 张谷英镇人口数据 张谷英镇关系网


张谷英镇原为渭洞乡。镇域 民国时期为大峰乡。建国初隶12区渭洞乡,1956年撤区并乡为大峰乡,1958年建为渭洞公社,1961年缩小为渭洞、芭蕉公社,1984年社改乡,1995年与芭蕉乡合并为建制镇,以境内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张谷英古民居建筑群,因而改名张谷英镇。该镇域北靠饶村乡、公田镇,东邻月田镇,西接步仙乡,南抵汨罗市、平江县境。集雨面积129?6平方公里,主要产业为水稻种植、竹木加工、生猪养殖、 旅游等。全镇有近10万亩楠竹,为湘北楠竹基地,蓄积楠竹近千万根。全镇9300余劳力中,从事楠竹生产、加工、销售的占三分之一。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9838万元,各类税收170万元,财政收入230万元。 张谷英镇位于岳阳县东南部,岳、平两县交界处,距107国道38公里,京珠高速公路35公里,离市区71公里。2015年11月30日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印发《湖南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岳...

详情

张谷英镇地名网_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资料简介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介绍

张谷英镇原为渭洞乡。镇域 民国时期为大峰乡。建国初隶12区渭洞乡,1956年撤区并乡为大峰乡,1958年建为渭洞公社,1961年缩小为渭洞、芭蕉公社,1984年社改乡,1995年与芭蕉乡合并为建制镇,以境内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张谷英古民居建筑群,因而改名张谷英镇。

该镇域北靠饶村乡、公田镇,东邻月田镇,西接步仙乡,南抵汨罗市、平江县境。集雨面积129?6平方公里,主要产业为水稻种植、竹木加工、生猪养殖、 旅游等。全镇有近10万亩楠竹,为湘北楠竹基地,蓄积楠竹近千万根。全镇9300余劳力中,从事楠竹生产、加工、销售的占三分之一。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9838万元,各类税收170万元,财政收入230万元。 张谷英镇位于岳阳县东南部,岳、平两县交界处,距107国道38公里,京珠高速公路35公里,离市区71公里。2015年11月30日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印发《湖南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岳阳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湘民行发〔2015〕108号),同意张谷英镇、饶村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张谷英镇,新设立的张谷英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47个建制村,总面积177.36平方千米,总人口4.62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张谷英(原张谷英镇人民政府驻地) ,山林面积16.4万亩,其中成片楠竹林10.5万亩,素有“湘北十万亩楠竹基地”之称。2006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55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产值398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产值1310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产值347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800余元。

截至2017年,该镇(乡)行政面积225.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7478人。

境内张谷英村拥有占地5万平方米,具有600年历史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明清民居文化丰富蕴涵,是研究明清民俗文化和古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有“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之誉。2001年被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接待中外游客23万余人次,门票收入300余万元,带动运输、餐饮、住宿等第三业的发展,2006年旅游业年收入达1600万元。随着长沙金荣集团总投资5亿元的张谷英景区开发项目的进展以及芭蕉湖建设,山水游、自然景观、休闲度假、避暑成为新的旅游开发亮点,旅游业将形成综合态势和产业规模。

张谷英镇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公路网络健全,医疗卫生教育设施齐备,电力、通讯网络发达,集镇功能完善。民风纯朴的张谷英镇已形成边贸型、旅游型、环保型中心镇,是湖南省环境优美乡镇,岳阳市重点中心镇。

该镇人民政府驻渭洞。明、清时期即已形成集镇。建国后,区、乡、社、镇机关驻此,促进了镇区的快速发展。现镇区有乡镇企业8家,私营业主23家,个体经营户750多家,生产经营行业涉及农业、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行业,从业人员逾千人。张谷英矿泉水厂生产的“天下第一村”矿泉水远销长沙等地。城(山舟)芭(蕉)公路经过镇区,拥有各类车辆200多台,每台年收入2万元左右。建有自来水厂1个,电话交换机容量2000多门;建有移动及联通电信塔各一座;设有中、小学各1所,医院1所、有线电视台、广播站各1个,文化活动室2个。2000年,镇建成区面积近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50人;产生于镇区的国内生产总值2600多万元,各类税收50多万元,财政收入70万元。

镇区西北角有民居古建筑群张谷英大屋,号称“江南第一屋场”。据《张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元末人张谷英放弃指挥使军职不做,从祖籍江西迁来此地。同来者另有刘万辅、李千金2人。3人踏勘出“禄位高升”、“四季发财”、“人丁兴旺”三块风水宝地。刘、李挑选了前两块宝地,张谷英却选择后者兴造住宅。“人丁兴旺”宝地位于石桥冲、龙形山一带。张谷英首建祖屋于石桥冲,明万历元年(1573)张谷英八世孙张思男于龙形山前新建西头门和当大门;十世孙张拱凡、张良甫于清末民初增建东头岸、铺门口、石大门;十六世孙张云浦、张力心于清中叶续建王家塅、上新屋。至此,张谷英村建筑群基本形成,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历经数百年沧桑,至今仍保有房屋1700多间,天井206个,巷道60多条,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共居住600多户、2600多人。张谷英大屋具有明、清时期古庄园建筑特色。从外观上看,每栋建筑门庭严谨,高墙耸立;从空中鸟瞰,屋宇绵亘,檐廊衔接,由东南向西北,绵延铺陈,达2华里,浑然一体,蔚为壮观。既是研究古民居建筑的可贵资料,也对研究古代农村的民情风俗、道德观念具有很高价值。同济大学古建筑专家王绍周,国家建设部副部长郑孝燮,美国国际佛光艺术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美籍华人、著名画家李自健等考察张谷英大屋后,从建筑学、民俗学的角度给予了高度评价。1991年上海八达影视公司拍摄了《岳阳楼外楼,洞庭天外天》专题片,随后,海内外80多家电视台、100多家报纸纷纷报道了张谷英大屋的古朴瑰奇风貌,产生了巨大影响,来此参观、考察、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该镇特色农产品:稻谷。

五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旅游兴镇,竹业富镇”的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镇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计划的既定工作目标。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2010年,全镇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9271万元,第二产业完成25718万元,第三产业完成7711万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00万元,完成国地税上缴42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7032元,比上年增长13 % 。

紧紧围绕15万亩楠竹基地建设这一“环库区”开发重点和目标,五年来,我们把楠竹产业发展作为全镇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加强楠竹基地建设。通过楠竹修山、扩边、新造,基本达到年新增楠竹基地面积10000亩;通过现有10.5万亩楠竹基地连片建设,新增连片面积达5万亩以上,进一步扩大了基地规模;通过积极推广楠竹基地管理模式,加大楠竹科技抚育和低改、品改力度,基地低改、品改率达到40%以上,进一步提高基地质量和效益。同时,加强基地虫灾、火灾预防管理,五年来,镇财政累计投入管理经费120 万元,使虫灾防治达100%,基本杜绝了基地火灾。 另一方面,加大楠竹资源开发力度。大力支持芭蕉扇业入园搬迁,加大芭蕉扇业和丛林竹业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和品牌建设力度,实现年产值9500万元。启动丛林竹业二期工程建设,使年生产能力翻一番,达到4000万元。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扩大大桥、新改等分厂生产规模。加大竹制品专业村建设,全年可望实现楠竹总产值1.8亿。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粮食产量保持稳中有升。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黑山羊养殖年出栏5000头,生猪出栏达1.8万头。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累计转移培训输出农村劳动力260人次,创劳务经济收入 500万元,劳务经济成为新型产业经济。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稳步实旅游兴镇战略,加大张谷英开发,努力做强旅游产业。

2001年7月张谷英古建筑群问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9年被国家生态协会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接待了包括张震将军、泰国公主诗琳通等一大批中外贵宾,旅游业年收入3000多万元。2008年6月成功引进有旅游业经营实力和经验的中坤公司,整体开发张谷英景区,总签约投资额4个亿。充分发挥张谷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三大“国字号”品牌效应,抓住中坤公司整体开发的契机,按照2008年下半年编制的《张谷英旅游开发规划》,协调中坤集团加大对张谷英旅游景点建设和开发。已完成引景公路和旅游产品一条街及200个车位的大型停车场建设,基本完成控建区内部分新楼房的改造和拆迁,完善张谷英新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年内完成上新屋居民置换搬迁。加强文物保护,全力做好古建筑群入“笼”保护工作。同时加强了景区管理,规范旅游秩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张谷英旅游资源整合和宣传力度,开发上新屋等系列景点和大屋生活体验等系列旅游项目,开发张谷英土菜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提升景点品位,拓展旅游市场,全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上,实现门票收入400万元,旅游总收入3000万元。

(二)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

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顺利完成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油菜种植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和退耕还林等工作,为农民兑现各种补贴资金621万元。扎实推进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进一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了政府机关干部、财政干部竞争上岗和事业单位转制工作。
  财税收入稳中有增。一是培植重点财源。我们积极为芭蕉扇厂、丛林竹业等企业优化发展环境,为企业赢得了双赢格局。今年,芭蕉扇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扩建一心分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0 万元,丛林竹业年销售收入达 800 万元,年完成税收20 万元。由于有两大重点财源的支撑,去年我镇人均纯收入达到6223元,同比增长12.9%。二是强化财税征管。一方面加强了税收征管,特别是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加大了依法治税力度,杜绝了“跑、冒、滴、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做到了税负基本平衡,税收均衡入库,2010年我镇共完成财税415万,其中国税235万,地税180万,财税10万,比上年增长了15万元。另一方面,我们千方百计从各级引进专项资金,并加强了财政资金管理,严格了机关财务管理制度, 在确保财政运行平稳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五年来,我们坚持以谋全局、抓大事为着力点,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对我镇的扶持。

(三) 基础设施全面完善,乡镇面貌大为改观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实施饮水解困和安全饮水工程,解决近1 万人的饮水困难。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解决偏远农户的用电难问题;向移动公司争取移动通讯基站的建设,使全镇通讯讯号的覆盖面达到了98%以上,极大改善了通讯条件;实施乡村公路硬化和村组公路延伸工程,全镇共拓宽改造村组公路30公里,新修进山公路48公里,山村通路率达80%;我们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工作,通过镇劳动站2010年共输送800余人就业。

二是集镇面貌改观。以建设标准化街道和解决脏乱差为重点,开展了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活动,完成了集镇污水处理工程,争取了农村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经费180万元,镇财政又投入100万元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集镇形象有所改善。

(四) 各项事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广泛开展救助贫困学生活动,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卫生院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持续保持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村妇女主任纳入村定员干部。“四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县级验收。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稳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100%;实施“阳光行动”,大幅提高农村救助对象比例,全镇农村低保人口达781人,审核确定优抚对象1200 名,城镇低保救助对象30名。已投资35万元完成了第一敬老院改扩建工程,集中供养五保老人55 名;今年投资50万元新建第二个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50名,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妥善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全乡发展稳定的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平安单位、平安机关、平安校园和平安村创建活动。加强了对矿山、建筑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认真开展《信访条例》宣传贯彻活动,规范了信访秩序。

(五) 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施政水平明显提高
  围绕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查找和整改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改进政府工作,提高了执政水平。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促进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完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行政决策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建立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有效促进了政府工作落实。认真执行人大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四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30件,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办复率达到100%。有效推动了政府工作。政府各部门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履责意识明显增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过来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多,我们面临的压力比预想的要大,我们工作的成效比预想的要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够快仍是我镇的最大实际,加快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和不足,表现在:基础设施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都必须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坚持以快速、稳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着力优化旅游产业,围绕建设经济强镇这一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继续深化改革,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以保护和开发并举,突出发展旅游业、竹产品开发、矿产业三大优势产业,努力实现资源深度转换,巩固一产、壮大二产、发展三产和非公有制经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富民强镇步伐,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推动我镇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二、发展原则

围绕一个目标:经济快速增长、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财政不断增收、生活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面实现小康。

贯穿一条主线:面向市场、加快开发、扩充总量、活化存量、优化结构,镇村一体多元结合,竞相发展;稳农、富工、活贸。坚持一个战略:旅游兴镇、竹业富镇。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2015年,全镇经济总量扩充到预期水平,实现经济稳步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财政状况基本好转,人民生活较富裕,成为全县强镇。到2015年,全镇经济总量扩充到理想水平,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财政状况稳步推进,人民生活富裕,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进入全省百强乡镇之列。

主要指标:

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72000万元,其中:一产增加值3959万元,二产增加值20642万元,三产增加值4699万元,其中:一产从业人员2万人,二产从业人员1.1万人,三产从业人员0.1万人;镇级财政收入达到1976万元,农村人均收入130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农业总产值87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0530万元。

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特开发型生态效益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

我镇地处高寒山区,耕地少,无霜期短等区域特点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决定了我们发展农村各业的取向是: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区域特色,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靠“特”增收,靠“优”增效。“十二五”期间,要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同时,着力优化发展养殖和林地经济。重点抓好楠竹低改扩边高产工作,加快生态林和楠竹新造工作,芭蕉洞和柘港洞沿线村建成以黑山羊和肥牛养殖为主的养殖基地,发展养殖黑山羊8000头;育肥牛4000头。2015年,全镇生态农业主体开发区要达到20处,总面积2000公顷,增加收入6000万元。

(二)加快 产业战略调整,实现兴工目标

以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为动力,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多元化,解决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实税源,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继续完善有利于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张谷英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者到张谷英投资建厂,力争引资额每年递增20%。到2015年使我镇的矿泉水、物流、竹工艺品、土特产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强竹工艺品产业企业发展,以本地资源优势为依托,做大做强林业生产龙头企业,逐步完成竹木加工业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重点是扶持芭蕉扇业和丛林竹业。在整个十二五建设土地规划中,为这两大企业划出80亩地的发展空间。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本着发展上指导,政策上扶持,服务上到位的原则,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由传统的小作坊、小门店、小摊位向种植业、加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现有基础上,再发展年利税超过五万元的民营大户10户,年利税超过50万元的私营大户2户。

(三) 突出发展生态旅游重点,打造旅游重镇

“十二五”期间,要以大开放的新理念,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完善功能,提高生态品位,打造旅游产业新格局。张谷英的旅游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一定规模,拥有一定优势,关健问题是仍然要以大开放的理念发展旅游。在产业发展上总体上把握三点:

一是抓科学规划与保护。制订张谷英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到山中显村、村中绕水、屋中露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定位为一带三区,民俗文化展示带、民居艺术展览区、旅游生活功能区、山林休闲娱乐区,继续推进5A级景区战略。张谷英文物保护首在按照规划做好控建控拆工作,前几年,我们多方筹资120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张谷英古建筑群控制性详细规划,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今年中坤进来后重点强调必须执行文保规划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而且把保护规划与张谷英门票分成联系起来,协议中明确规定凡在核心区域违章建筑房屋每处扣除甲方总分成款2%,凡在缓冲区域内违章建筑房屋每处扣除甲方总分成款1%,协议自签订之日起就得到了很好执行,以下几点我们认为还务必继续坚持: 1、对于违章建筑,建立群众举报制度,政府强拆,提高群众共识,争取群众支持。 2、加大村为主管理力度,提高村干部的认识和带头作用,新任村支部书记张文刚在竞选演说中强调拆除违章建筑从他自己做起。 3、与中坤集团重新规划居民新村事谊得到重视。 4、强制拆除户虽然个人有意见,但文保是我们的职责,必须做好,控建的决心不能动摇。

二是抓开发。要积极融资加快张谷英景区提质扩容、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将吃、住、游、购、行、娱融于一体,加大旅游商品的深层次开发,直至形成较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从而寓保护于开发之中,寓开发于特色人文现象之中,使张谷英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当前, 首先是要提势扩容,搞好张谷英古建筑群旅游资源的培植扩大工作。对于张谷英旅游资源培植方面,我们认为要做到: 1、保护好张谷英村周边环境,加强植被保护与人工种植,控制耕种,既要绿水青山,又要显山露水,做到人在山中走,似在画中游。 2、做好张谷英旅游资源扩容,整合特质资源,主要是做好柘港洞山地车及徒步旅行,桂峰山寺庙自驾车游、芭蕉竹海、湘北特委旧址红色旅游等项目开发。中坤竹海户外营地主要为师堂、泉水、杨和等村的大片竹海,主要投资内容为竹林相关配套的设施,包括竹林步道、竹林驿站、竹林旅舍以及湘竹野等竹文化主题项目。 其次是提神鼓劲,树立张谷英旅游开发的必胜信心。 1 完善旅游景点村规民约,重点是创建利益共享机制。要有相应的奖励、控制、处置机制及措施,对克服困难和不便、支持旅游的要有奖励和补偿,对破坏文物和旅游的要坚决控制和处置。 2、加强古村落居民文物保护、旅游商业经营、文明卫生、民俗风情等培训。 3、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中探索股份制和决议制等机制,逐步解决服务体系不健全、文明经营意识淡薄等问题。具体到目前,几个基本问题要彻底转变: 一、要讲普通话,不准讲伤害游客的话; 二、要做旅游事,展示张谷英文化底蕴,吸引游客,主要做到:保持景区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乱堆柴火;规范土特产摆放,统一地方,统一标准;控制土菜馆经营地址、收费标准等。 、要严厉处置破坏旅游的人和事,特别是为争客引起的伤害游客的事,关门、泼粪、扫灰、阻挡、拍照收费等。 四、要确保张谷英集镇交通舒畅,文明卫生。五、大力培养旅游人才,这次中坤就把其它景区的优秀管理人才带到这里来指导本地管理人员,将导游全部聘用并加以培训,效果很好。 最后是提升品位,扩大张谷英旅游接待能力。 一是协助中坤征用土地,新建五星级接待设施, 50蹲位以上厕所、配套卫生院等5A级景区必备硬件。 二是重新设置张谷英旅游线路:主游路居民房屋产权置换;围绕中轴线拆除房屋,突出渭溪河,增加渭溪河水源和有色鱼饲养;搬迁碾米房和油榨机,考虑有可能重建张氏宗祠。 三是增加张谷英旅游参与项目:竹木工艺品、土鸡养殖、竹扇加工、豆制品加工展示、土布纺织、印染、成衣等展示。 三是抓市场。要积极融合开发“湖湘民俗文化”“民居建筑艺术”魅力。旅游经济是一种文化经济,文化底蕴很重要,像张谷英村如果单单跑几个堂屋、天井,买几块豆腐,这个旅游就没有生命力,就不可能有后劲、有人气,因此,尽早尽心邀请名家研讨和策划,挖掘文化内涵;其次丰富载体,通过“民居建筑博览馆”“ 竹制工艺、民族服装、土菜古玩、书歌戏画一条街”的形式展现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吸引游客; 要积极融入做大岳阳市精品旅游线路民俗文化游。要把张谷英旅游开发融入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旅游格局中进行规划,打造精品线路,要建立健全各式各样的促销网络,包括媒体专题节目、报道,笔会、采风、旅游促销、大型文娱活动,与多家旅行社签订长年合作合同等等。同时,要加大投入,对已编制的规划逐步实施,尽快形成自己的主题文化和主体景观,寓特色于整体性大众化之中,寓景观于文化性娱乐化之中。

按照协议,中坤保证在合作协议生效后三年内将张谷英的保护提升到满意的水平,年门票收入提高到1000万元以上,年游客量达到30万人次以上。我们将搞好各项服务工作,力促其尽快投资,确保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全面完成,3年内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0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个亿及以上水平。我们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做大做强张谷英旅游,初步形成吃、住、行、娱、购、游各方面优质品牌产品,比如我们的古村山泉水、农民超市等,从而探索一条集商务服务、物流、食品生产、旅游产品开发等新型工业生产的新路子。

(四)加快小城镇城市化建设步伐

本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独具特色,严格管理”的原则,继续搞好集镇改造和城镇公用设施建设。巩固和完善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提高公用设施的整体功能和水平。在“十二五”期间,一是做好集镇及周边万人安全饮水项目;完成集镇绿化美化工程;完成集镇垃圾处理工程;完成路灯、污水建设;二是镇政府办公楼及综合站所建设,到2015年完成卫生院住院楼、农业综合站所、计生服务所、林业站、劳动站、水电站、城建办、畜牧站、安监站、文化站、司法所、武装部等综合站所建设,提升办公和服务条件。

(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全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1 、交通建设

到2015年,完成完成全镇”村村通”道路建设工程,实现全镇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新建一个三级汽车站;抓好全镇50座改桥建设。

2 、农田水利建设

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慨、沟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搞好天龙、泉水等16个村农田整改;继续加强桐木、凤形等小一、小二型水库及骨干山塘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堤防整治和抗旱水源工程。完成全镇农田灌溉渠道的新修、清污和护彻。

3 、电力建设

“十二.五”期间完成全乡16个村的农网改造。

4 、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努力向上争取项目,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完善生活垃圾箱、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生活用水改造工程和污水废水治理工作。

(六)加强公共事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1 、完善数字电视公共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数字电视事业,逐步实现数字电视“村村通”;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村村实现宽带上网。

2 、全力推进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学校、文体设施、托幼、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搞好教育布局调整,努力完成好镇中学校科教楼、学生宿舍、门头建设,中心小学学生宿舍、寺湾小学学生食堂、泉水教学点礼堂、厨房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15年,全镇70%以上村有文化活动场所。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以健身为主的各类农民健身活动,建设露天舞厅、农家书屋、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教育体育活动,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3 、大力发展医疗与卫生保健事业

完成镇卫生院住院部及职工宿舍的重建;力争做到在2015年全镇有50%以上的村完成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控制传染病;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立健全农村公开卫生体系。

4 、巩固和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结合起来。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使全镇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达到100%,综合措施落实达到95%以上,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95%以上,独生子女保健费兑现率达到10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准确率达到100%,补助资金到位率100%。

5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是持续抓好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主人翁精神,形成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提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水平;二是继续深入打击“两抢一盗”犯罪、涉毒犯罪、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彻底打击黑恶势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三是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常规化、持续化工作制度,切实提高矛盾纠纷调处能力。

五、实现“十二五”目标的保证措施

(一)抓领导班子建设

致力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组建一支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政府领导班子。以“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践行两个忠诚,以“三更”标准为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建立各项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决策落实到位

1、运用纪检手段和组织手段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活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的监督职能,开展各种专项督察活动,确保各项决策落实到位。2、要全面推行任期目标公开各项承诺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3、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分解细化,层层落实到人头,层层监督,一级对一级负责。4、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行为有遵循、检查有内容、表彰有标准、处罚有依据、监督有办法。

(三)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四)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兴镇的路子。保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进步的同步。

(五)营造新的发展环境

1、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重点抓好基层教育,逐步完成综合素质人才向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转变。

2、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实现人口规模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3、坚持以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三同步”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效益”统一起来,以防止工业污染入手,从根本上控制“三废”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4、积极发展公共事业。提高人民的文化层次,增强人民体质,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5、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张谷英镇实施“十二五”规划组织机构

政委:陈亚兵中共张谷英镇委员会书记

组长:李春强张谷英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刘新生  张谷英镇政协办主任 胡华盛张谷英镇人大主席团人大主席

李细雄中共张谷英镇委员会纪检书记

张 宏中共张谷英镇委员会党委委员

胡孟生中共张谷英镇委员会党委委员

钟志斌中共张谷英镇委员会党委委员

余秋根张谷英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成员: 徐小霞张谷英镇党政办主任

卢岳波张谷英镇财政所所长

侯益波张谷英镇税征组组长

刘 伟张谷英镇派出所所长

高朋张谷英镇工商所所长

许卫红张谷英镇国土所所长

兰云辉张谷英镇电信所所长

谭华张谷英镇农机站站长

陈金伟张谷英镇广播站站长

万向忠张谷英镇计生办主任

舒勇张谷英镇城建办主任

陈孟九张谷英镇教育联校校长

邹格正张谷英镇畜牧站站长

胡赛武张谷英镇林业站站长

彭孝军张谷英镇农技站站长

周湘尧张谷英镇卫生院院长

刘胜张谷英镇司法所所长

杨大江张谷英镇文化站站长

刘 维张谷英镇劳动站站长

袁 奇张谷英镇经管站站长

张谷英镇下辖村:
桂峰村 竹坪村 天龙村 杉桥村 长坪村 刘家村 泉水村 兰陵村
十美村 寺湾村 龙洞村 毫坑村 新改村 文艺村 下庄村 陈坪村
松树村 向阳村 大王村 芭蕉村 红卫村 一心村 杨和村 师堂村
四维村 延寿村 大桥村 大水村 小水村 金鸡村 张谷英村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总人口 26013
13825
12188
家庭户户数 6865
家庭户总人口(总) 25931
家庭户男 13759
家庭户女 12172
0-14岁(总) 5819
0-14岁男 3002
0-14岁女 2817
15-64岁(总) 18418
15-64岁男 9925
15-64岁女 8493
65岁及以上(总) 1776
65岁及以上男 898
65岁及以上女 87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5399

截至2017年,该镇(乡)常住人口47478人。

该镇为湖南省岳阳县下辖乡镇,岳阳县共下辖乡镇20个,如下:

岳阳县下辖乡镇
中洲乡 长湖乡 步仙乡
甘田乡 杨林乡 云山乡
相思乡 饶村乡
城关镇( 荣家湾) 鹿角镇 麻塘镇
新墙镇 柏祥镇 筻口镇
毛田镇 月田镇 张谷英镇
黄沙街镇 公田镇 新开镇
周边派出所

张谷英派出所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大峰村邮电大楼附近
营业时间:00:00-24:00

周边政府机关

张谷英镇人民政府 地址:岳阳市岳阳县037县道张谷英镇附近
营业时间:08:30-12:00;14:30-18:00
岳阳市岳阳县037县道张谷英镇附近

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县张谷英村

周边出入口

张谷英景区-西门 地址: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景区

周边小学

张谷英镇芭蕉小学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037县道

周边乡镇

张谷英镇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