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土家族乡
火场土家族乡 火场乡 火场土家族乡历史沿革 火场土家族乡行政区划 火场土家族乡气候特征 火场土家族乡人口民族 火场土家族乡经济状况 火场土家族乡农业经济 火场土家族乡基础条件 火场土家族乡旅游资源 火场土家族乡民族文化 火场土家族乡社会事业
火场土家族乡位于沅陵县北端,东南与大合坪乡毗邻,西与借母溪乡接壤,北抵张家界市,乡址设中村村,距沅陵县城106公里。火场土家族乡春秋属楚地。汉代起属沅陵县。明清属沅陵县第三都,民国属仁平、乐平两乡。1935年, 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建根据地,成立了火场区苏维埃政权,1953年民主建政属沅陵县第十四区,1958年9月属大窝坪人民公社。1984年设火场乡属北溶区。1989年成立少数民族自治乡,下辖上寨、下寨、桃坪界、赵家峪、中村、杨公潭、石家垭、鹿鸣溪、汾水溪9个村民委员会。全乡辖9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全乡面积101.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1公顷,其中稻田面积441.6公顷,旱地面积569.4公顷,林地面积8114.5公顷 。该乡境处于武陵山脉中部,是高山林区,气候温和,属中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内平均气温16.7℃以上...
详情火场土家族乡位于沅陵县北端,东南与大合坪乡毗邻,西与借母溪乡接壤,北抵张家界市,乡址设中村村,距沅陵县城106公里。
火场土家族乡春秋属楚地。汉代起属沅陵县。明清属沅陵县第三都,民国属仁平、乐平两乡。1935年, 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建根据地,成立了火场区苏维埃政权,1953年民主建政属沅陵县第十四区,1958年9月属大窝坪人民公社。1984年设火场乡属北溶区。1989年成立少数民族自治乡,下辖上寨、下寨、桃坪界、赵家峪、中村、杨公潭、石家垭、鹿鸣溪、汾水溪9个村民委员会。
全乡辖9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全乡面积101.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1公顷,其中稻田面积441.6公顷,旱地面积569.4公顷,林地面积8114.5公顷 。
该乡境处于武陵山脉中部,是高山林区,气候温和,属中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内平均气温16.7℃以上,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10℃,年平均降雨量1620毫米。2005年平均气温18?3℃,年降雨量1052毫米。
2011年末有1714户、7748人,其中土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汉族次之,另有苗族、白族等。
该乡生产以农业为主,兼有营林、 经商、 运输、加工等业,主产稻谷,旱粮有 玉米、 黄豆、 红薯、 马铃薯等农作物。 森林资源丰富,有堡子界、谢家界、杉木垭三大乡级林场,全乡森林覆盖率72%,有活立木蓄积量32.54万立方米,用 柴林面积为7.21万亩,优势树种有松、杉、竹、柏等。经济林面积有9933亩,其中板栗1578亩、油桐2850亩、银杏130亩、中药材黄柏1635亩、杜仲450亩、油茶3480亩。村民有养牛、羊、猪、鸡、鸭等旧俗。有草场资源3.03万亩,养殖业的发展有较大优势。矿产资源丰富,赵家峪村的铜矿资源蕴藏量2000多万吨,伴有银、镍、铅、 铁矿,还有 石灰石。全乡有山塘39口,溪坝48座,引水渠63处27公里,有效灌溉面积3210亩。
该乡有两个农贸市场,其中乡集镇市场每个月3次圩场,赶场人主要来自本乡和大合坪乡,每场成交额在8000元以上。下寨村集镇每个月有6次圩场,赶场人主要来自桃坪界村、上寨村、下寨村、火场、大合坪和张家界,每场成交额在3000元以上。
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2006年末GDP达1036万元,同比增长10.5%,全乡农业总收入完成957.5万元,比2005年增7%,粮食总产量完成2531吨。人均纯收入932元。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出栏牲猪2700头,增长15%,出栏牛60头,增长30%,出栏羊3000只,增长20%,饲养家禽5600羽,增长15%,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调减400亩,优质稻播种面积增加2300亩,经济作物面积增加700亩, 稻田改制523亩,农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完成退耕还林1230亩,速生丰产林800亩,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100亩,建成沼气池20户以上成片建设基地两处,并为筹建烤烟基地寻求技术、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真正做至『j送信息、送科技、送政策。
该乡内村村通公路,每天有发往沅陵和张家界市的班车。2006年将要完成大合坪至火场集镇公路路面硬化。2003年开通7个行政村的程控电话,现共有程控电话800部。2005年建成2个移动通信塔,有5个村可以接收信号,且信号稳定。乡集镇和上寨村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有有线电视用户300户,80%的村民自购卫视接收器,接收卫视节目。乡境有邮电代办所一家,能直接受理函件、快件、特快专递、包裹、汇兑业务。该乡有民族医院1所,能开展内、外、儿、妇等各科疾病的防治救护业务。该乡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有村小8所。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9月“火—大”公路通畅工程路面硬化启动,将于2007年元月正式通车。计划实施乡集镇人畜饮水工程改造,彻底解决了1230人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拟对集镇将军溪路段延伸硬化,从而使乡集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借国家交通建设年的机会,火场土家族乡已把石家垭村级公路通畅工程、赵家峪村级公路通畅工程,中村到上寨通畅工程以及上寨村“消水眼”工程,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来办。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高。
该乡民风淳朴,养鸟习俗甚浓,有鸟乡之称。该乡有常见鸟40多种,大多村民养有锦鸡、野鸡、竹鸡、画眉。逗鸟、斗鸟自古有之,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只要养鸟人约定即可进行。2002年在火场举办斗鸟比赛,张家界、七甲坪、大合坪等地数百人携鸟赶来参赛,观众达数千人,最后冠军鸟当场被外商高价买走。乡境与张家界毗邻,山势与张家界一脉相承,这里有风景秀丽的堡子界自然山水风光;有“地下明珠”之称的无缘洞;有冬暖夏凉、素有“天然空调”之称的老龙洞;有神秘传说“六月飞霜”的 雪花洞;有阴森怪异的鬼尸洞;有四十八匹骏马下桃源的马头山;有罗鼓岩、天工桥、三水斗奇;有贺龙率军长征过境遗址等。 旅游事业有了突破。湘西无源洞风景区地处沅陵县火场土家族乡下寨村。景点外部人文环境良好,具有浓厚土家民族风味,交通便利,距张家界市区65公里,距沅陵县城108公里。目前,正准备启动火场土家族乡集镇至无源洞旅游景点的公路硬化工程。无源洞风暴区的主要旅游资源包括无源洞、鸟文化和别具风格的土家山寨、山歌小调、九子鞭舞等民俗风情。尤其是无源洞规模宏大,由28个支洞组成,全长8.8公里,洞内最高为100米,洞内大小洞不计其数,洞洞相通,洞洞有景,洞内有清溪流出,溪中有全身透明的晶体鱼。洞内由阴河造成的潭,河心洲多处可见,特别是钟乳石千姿百态。无源洞上下共三层,中层为骨干洞,素有“地下明珠”之称,最引人注目的有“天窗瀑布、雪山、玉皇宫、水帘洞、观音殿、千丘田、 鹰嘴岩、仙女下凡、青龟下海、八仙过海、蚌壳岩、钢琴台、自打鼓、犀牛望月”为核心景点,尤其是天窗瀑布、透明鱼堪称天下奇观,日渐成为人们休闲避署的好去处。
火场土家族乡位于沅陵县北部,距县城110公里,北抵张家界市区,西与原筒车坪乡为邻,南与大合坪乡接壤,东与原七甲溪乡毗邻。处于武陵山脉的中部,是高山林地区,境内最高峰是堡子界,海拔1
091米。全乡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7000余人。
据明朝《画眉大全》记载,该地区就有养鸟的风俗,历史悠久。相传明末清初,李自成的王、马二位大将为躲避吴三桂部等清兵追杀,转兵至此,见此山高林密,便沿溪而进,至无缘洞、老龙洞,便躲进洞内,追兵进入山谷,只闻鸟鸣,不见人声,认为“有人就无鸟,有鸟便无人”,于是撤兵而去,最终是鸟救了士兵和当地群众。老百姓为了感激鸟的救命之恩,日渐形成了爱鸟、养鸟的习俗。全乡共养各种鸟类40余种,每到农闲时节,以赏鸟、斗鸟为主的文化活动日渐盛行。农民赶集时也不忘左手牵小孩,右手提鸟笼;农忙时分,鸟笼形影不离,挂至田间地头的附近,即便身负重担摔到,担子可以不顾,也要保护好鸟笼。鸟笼美丽有“两鸟抢宝”、“八仙过海”等图案,鸟笼顶部及周围要围上一块爱人亲手绣成的美丽围布,称为“鸟笼衣”,中部由圆滑的36根细竹编成圆形框架,底部由72根竹条编成。上部有多种制作及装饰方法。鸟笼中部横上一竹扁或硬质木条,称为“高桥”,下边门边的木条称为“打桥”,笼内设有水钵及食钵以供鸟食用。
斗鸟的花样较多,比较普遍的的是“打隔笼”,其次是“打滚笼”,还有“打游击”,即窝雀和老鸟可以放出来打。滚笼战和游击战,一般来说是靠体力、勇猛、击败对方。打滚笼则是两鸟同处一笼互相捕斗,场面异常激烈。打隔笼,那就不一样,凭的是打技、绝招、取胜。竞击技艺多种多样:捆丝,即两鸟相斗,把另一方的脚咬住拖过来,将对方的双脚捆在打桥上,然后拼命用嘴啄对方的脚,剥去对方的指甲或用嘴撕扯对方的羽毛。将对方的脚扯到打桥上称为“大捆丝”,将对方的脚扯到鸟笼门边称为“小捆丝”;两只脚捆住对方的一只脚称为“双捆”,一只脚捆住对方的一只脚称为“单捆”。箍头,即把对方的头一爪抓过来,按在自己笼边,用爪紧紧箍住对方的头,可分为单箍头、双箍头两种,单箍头是常用的招术。打灌嘴,待对方的嘴张开,迅速把自己尖硬的长嘴插进对的嘴内,咬住舌子用力往外牵扯。打合嘴,则是两只鸟互相咬住对方的嘴,互不松嘴。穿牛鼻孔,当对方的头扑向自已时,以极快的速度把尖嘴准确地插入对方的鼻孔或用爪插入对方鼻孔。
斗鸟的术语比较多,有下打桥、拿箍头、上捆丝,对战败的鸟称之为“铺翅、绕笼”,一般善斗的鸟尽管斗得羽毛飞舞、鲜血淋漓,仍不肯罢休。俗语说得好:“牛筋腿,钉子嘴,箭刀翅,蒲扇尾,不打不打三百嘴”。关于鸟的谜语有“生在青山名望高,当初自把祸来招,孔明用起连环计,娣妹分开坐监牢”。
火场土家族乡丰富多彩的鸟文化源自好山、好水、好洞。有“地下明珠”之称的无缘洞,分为上、中、下三层,中层书属骨干洞,由28个分洞组成,洞洞相通,洞洞有景,有著名的天窗瀑布、玉皇宫、观音殿、水帘洞、蚌壳岩、钢琴岩、自打鼓、,特别是洞内的“天窗、瀑布、古乐和雪银宝光”为国内洞学专家所罕见,堪称“四绝”。素有“天然空调”之称的老龙洞冬暖夏凉。还有位于张家界对面的堡子界风景秀丽。
该乡民众宗教信仰主要为 基督教,乡内中村村、下寨村为基督教徒聚集点,有信教人数200多人。教徒奉行“爱国、爱教”的宗旨,平时主张行善积德。每周日教徒们赶到聚集点做礼拜。首先是唱《赞美诗》,然后由传道人(即讲课人)授读《 圣经》并加以解释,每周授课内容不同。平时教徒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无偿修路、养路,积极投身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农忙时相互帮助,并热心帮助老弱病残无劳动力农户。此外,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大型团体活动。2005年,教会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17万元,在中村聚会点新建一幢可容纳400人的教堂。
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两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2万元,使300余人解决温饱和越过低收入线,认真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粮食直补、燃油补贴、粮种补贴及退耕还林补贴等兑现实行“一卡通”。
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增长。2006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5.2%,年末全乡固定电话用户340户,比上年增长17%,电话普及率6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移动用户560户,增长10%。
文化卫生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沅陵火场作为鸟乡,鸟文化特色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全乡现在已形成了以鸟文化为主体,以农村赶场为载体,集土家山歌、民族舞蹈于一体的文化民族特色。火场土家族2006年6月在凤凰山举办了中国·湖南首届土家乌文化艺术节。现有有线电视用户1500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4%以上,电视节目10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90小时。设有民族医院一家,现有卫生技术人员8人,村村设有卫生室。自2006年起,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5900余人,人平缴费10元/年,年缴费总量25.9万元余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火场乡中学与中心完小合并改为火场土家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有教职员工42人,其中中级职称18人,有在校学生592人。2005年,初中升高中有10人考入沅陵一中,2006年考入沅陵一中9人,2007年考入沅陵一中12人,普高升学率65%,职高升学率3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周边政府机关
火场土家族乡政府
地址:怀化市沅陵县
周边医疗
火场乡卫生院
地址:怀化市沅陵县s228省道火场土家族乡
周边乡镇
火场土家族乡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
周边村庄
石家垭村黄郸家溥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
石家垭村赵家侥榧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
家嗥场跆屋毛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