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

封开县 封开 封开县历史沿革 封开县行政区划 封开县地理环境 封开县自然资源 封开县人口 封开县经济 封开县交通运输 封开县社会事业 封开县历史文化 封开县名优特产 封开县风景名胜 封开县著名人物 封开县荣誉称号


封开县,隶属 广东省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介于北纬23°13'—23°59',东经111°21'—112°02'之间,总面积2723.93平方公里。封开属山地丘陵区,东部高山,西部丘陵,地势自东向西,中间凹,南北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受到季候风影响,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无霜期长。截至2017年,封开县辖16个镇,常住人口41.45万人,户籍人口52.2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江口镇。封开县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广府文化发祥地,被誉为 广府 首府。 秦汉时期,封川属广信县地,开建属封阳县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两县均以县建制隶属肇庆府。清朝废除两县建制,民国时期,恢复两县建制。1952年3月,封川、开建两县合署办公,1961年,封川、开建两县合...

详情

封开县地名网_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资料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介绍

封开县,隶属 广东省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介于北纬23°13'—23°59',东经111°21'—112°02'之间,总面积2723.93平方公里。封开属山地丘陵区,东部高山,西部丘陵,地势自东向西,中间凹,南北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受到季候风影响,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无霜期长。截至2017年,封开县辖16个镇,常住人口41.45万人,户籍人口52.2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江口镇。

封开县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广府文化发祥地,被誉为 广府 首府。 秦汉时期,封川属广信县地,开建属封阳县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两县均以县建制隶属肇庆府。清朝废除两县建制,民国时期,恢复两县建制。1952年3月,封川、开建两县合署办公,1961年,封川、开建两县合并置封开县建制至今,隶属肇庆。

封开县素有“两广门户”之称,是珠三角地区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陆交通便利,国道321线和省道266线以及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境内。封开县有封开国家地质公园,龙山名胜风景区,大斑石景区,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旅游景点。

2017年,封开县地区生产总值151.44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8.35:35.34:36.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628元,增长1.6% 。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洲,下辖两广及交趾(今越南)一带地区,刺史治设在封开,使封开成为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

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沿用到南北朝。至宋代将广信以东划为广东,广信以西划为广西,广东广西得名由此而来。

秦汉时期,封川属广信县地,开建属封阳县地。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废梁信郡,改梁信县为封川县。

此后于唐、宋、明间,曾先后州(封州)或易郡(临封郡)。

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两县均以县建制隶属肇庆府。

清朝废除两县建制,民国时期,恢复两县建制,期间均隶属肇庆府。

1949年11月6日开建县解放,1950年1月1日成立封川县人民政府。

1952年3月,封川、开建两县合署办公,1957年后几经分合。

1961年4月,封川、开建两县合并置封开县建制至今,隶属肇庆。

截至2017年,封开县辖16个镇,分别为 江口镇、 南丰镇、 长安镇、 金装镇、 白垢镇、 莲都镇、 渔涝镇、 杏花镇、 罗董镇、 长岗镇、 平凤镇、 大洲镇、 都平镇、 江川镇、 大玉口镇、 河儿口镇。设178个村委会和21个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地在江口镇。

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介于北纬23°13'—23°59',东经111°21'—112°02'之间,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84公里,总面积2723.93平方公里,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东面与 德庆县毗邻,南面与 郁南县接壤,东北面与 怀集县相连,西北面与广西 苍梧县、梧州市、贺州市交界,素有“两广门户”之称。西距梧州市22公里,东距肇庆陆路142公里,水路152公里;与广州相距陆路255公里,水路281公里。 封开县人民政府

封开县属山地丘陵区。海拔50—250米的丘陵遍布全县,占全县山地面积67.4%。东部高山,西部丘陵,中间低丘和河谷盆地,为丘陵山区地带;地势自东向西,中间凹,南北低,两边向中间倾斜,形成狭长槽形地带。海拔800米以上的15座山峰均集中于东部边境,以七星顶为全县最高山峰,海拔1274米。

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封开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受到季候风影响,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无霜期长。风向季节转换明显,夏季盛行偏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

封开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全县可开发的水力资源16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千瓦时,是全国第一批100个实现农村电气化县之一。

封开县内矿产资源有 黄金、 水晶、 锡、 铜、 钼、 石膏、 钨、 锰、 封开县风光 (7张) 云母、 钛、 铁、 花岗岩、 大理石、 石灰石、矿泉水等33种,其中铜钼矿探明太石总量为29491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000亿元,花岗岩蕴藏量达30亿立方米,大理石15亿立方米,石灰石300亿立方米。

封开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2011-2015年, 生态环境 (3张) 营造生态景观林带35.67公里,面积52450亩;完成人工造林27.3万亩,其中森林碳汇造林10.1万亩;自2009年至2015年,完成155条自然村的“万村绿”工程,种植 降香黄檀、 桂花等珍贵树种10万多株。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1万多亩,准备将2个保护区整合,申报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建立贺江湿地公园1个,面积420亩;森林公园16个,面积34.75万亩。截至2015年,全县林业用地311.1万亩,有林面积达299.2万亩,林地绿化率达97.16%,森林覆盖率达75.54%,森林活立木总蓄积达1296万立方米。

截至2017年末,封开县末常住人口41.45万人,户籍人口52.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06‰。有姓氏438个。 2017年,封开县户籍人口出生7314人,人口出生率为13.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6‰。

封开县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约占0.08%,有 壮族、 满族、 蒙古族、 藏族、 侗族、 瑶族、 黎族、 怒族、 门巴族、 土家族、 彝族共11个。

2017年,封开县地区生产总值15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53.52亿元,增长2.7%;工业增加值37.37亿元,增长4%;第三产业增加值54.98亿元,减少0.8%。三次产业比重为28.35:35.34:36.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628元,增长1.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3亿元,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76.05亿元,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2亿元,增长9.2%。外贸进口总额744万元,减少17.6%;外贸出口总额48383万元,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2728万美元,增长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亿元,增长19.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8亿元,增长3.41%。城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23.9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63.6元,增长8.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7.65亿元,比年初增长14.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7.25亿元,比年初增长2.68%。

2017年,封开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亿元,增长19.6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8亿元,增长3.41%。国税收入5.80亿元,地税税费收入4.8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27亿元,社保费收入2.08亿元。

2017年全年获批融资项目7个,融资8.89亿元,提款率达93.5%。成功争取省政府债券资金4亿元,为试验区开发和项目建设提供保障。

2017年,封开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3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41.34亿元、11.38亿元、9.79亿元、3.98亿元和0.54万元。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4万公顷,减少0.12%;年产量20.7万吨,增长1.17%。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81万公顷,增长2.13%,总产量18.33万吨,增长4.5%;蔬菜瓜类种植面积1.04万公顷,减少1.21%,年产量34.49万吨,增长15.5%;油料作物0.57万公顷,减少0.23%,年产量1.83万吨,增长0.55%;甘蔗0.064万公顷,增长37.1%,年产量4.89万吨,增长40.1%;烟叶0.13万公顷,减上8.2%,年产量0.35万吨,同比减10.3%。水果收获面积1.59万公顷,年产量39.29万吨,增长7.9%。生猪存栏量17.17万头,出栏量约20万头,分别增长0.6%、增长3.8%;鸡存栏量约190万只,出栏量约635万只,分别增长1.6%、增长2.3%;牛存栏量3.7万头,出栏量0.7万头,分别减少13.9%、减少47.2%;羊存栏量1.6万头,出栏量1.02万头,分别减少2.5%、减少13.6%。渔业总产量3.8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规划林业生态红线,木材产量24.21万立方米,松脂2.71万吨。

2017年,封开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30亿元,比上年增长4.1%。工业用电量10.22万千瓦时,减少2.96%。完成工业投资20.22亿元,同比增长57.5%,完成目标任务的134.8%。完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2家企业。 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建成6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8套水泥粉磨系统,形成熟料年产1000万吨,水泥900万吨,码头吞吐量1700万吨的生产规模和卸装能力。新型建材增加值、木材加工(含家具)增加值、林产化工增加值分别完成15.4亿元、10.46亿元和5.83亿元。投入10.03亿元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启动园区规划建设用地3237亩,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新开发及盘活工业用地面积1615.3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07.69%。新建通用标准厂房面积动工数34.96万平方米,建成并通过验收10.5683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标任务的105.86%。

2017年,封开县共接待游客24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旅游总收入12.64亿元,增长4.9%。全县有旅业380家,其中三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2家,五钻级酒家1家,绿色饭店1家,生态园林式酒店1家,连锁酒店2家,有各类客房16875间,床位29610张。4月28日至5月3日,在县行政中心广场举办醉美封开2017首届旅游文化节。

封开县素有“两广门户”之称,是珠三角地区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陆交通便利,国道321线和省道266线以及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境内,2010年6月封开西江大桥与广梧高速连接线通车后,封开将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生活圈。

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主体工程全部完工,配套工程中航标工程完工,桥梁防撞处理工程肇庆西江大桥防撞墩工程、封开西江大桥柔性防撞浮箱工程完工,其余单位工程按计划实施。怀阳高速公路封开段提前开工建设,一期完成征地681.73公顷,二期完成征地41.27公顷。完成广梧高速连接线扩建第二标段,南丰段贺江二桥项目建设项目正进行前期工作,完成防洪论证、通航论证、环评、工可和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立项,正在进行工程设计。县道X450线K4+080至K16+197路段路面改造工程,于2017年6月份动工建设。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75千米,新开公路8千米,约投资3230万元。完成生满桥(危桥,位于大洲镇垢塘村)危桥改造,投资约46万元。完成5座渡口改造,更新义渡船(非盈利或少盈利公益性质比较明显的、政府补贴的渡船,一般在乡镇村庄)8艘。

2017年,封开县工业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为63%。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存量4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家;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2.24亿元,实施技术改造规上工业企业7家;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35人,分别引进博士1人、硕士15人。地方财政科技投入额度0.08亿元,申请发明专利25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件,专利拥存量16件。全年组织开展23场次科普知识宣传到农村、到社区、进校园活动;举办3期主题为“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肇庆”的防震减灾科普宣导培训讲座;举办一期“高新技术申报认定暨知识产权培训班”。

2017年,封开县教育经费总投入6.11亿元,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8.68%,小学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2.78%,高中毛入学率96.75%,全县特殊教育招生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全县完全小学以上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渔涝、杏花、河儿口和金装4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全部完成。在全市内率先成立便民助学资助中心。创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2个,市级安全文明校园33个,覆盖率80.5%;加大县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新增学位200个。招聘研究生学历教师12人,组织在职教师培训约10000人次。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考上重点本科人数225人,同比增加71人,增幅全市第一;中考高分层考生明显增加,600分以上考生106人,增加33人。

2017年,封开县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7个,其中省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1个,建成覆盖率63%。建设2个镇省级文体广场示范点。长岗、河儿口镇文化站升级改造为省一级文化站,实现全县16个乡镇省一级文化站点全覆盖。《封开山歌》成功申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全年送戏下乡82场,成立10支红色轻骑兵文艺小分队,在全县各乡村演出。送电影下乡2136场,送书下乡18万多册(赠书4990册)。县图书馆升国家一级图书馆通过省验收,并将资料送文化部。完成广东省和肇庆市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编写完成“封开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辑和出版“封开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图录”,出版《广府根源封州印象》(精品篇)、(陶瓷篇)和(钱币篇)三册普查成果图录,完成《肇府藏珍》的编辑出版。出动执法人员1875人次,检查经营场所673家次,立案处理4宗,其中查处1家零售非法出版物的书报店,取缔无证销售非法出版物流动摊档3档、无证网吧(黑网吧)1家、无证歌舞娱乐场所1家,没收非法出版物802本、没收电脑主机7台、显示器7台、键盘7个、鼠标7只,罚款2000元。

2017年,封开县举办第二十三届小学生运动会以及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干部职工综合运动会。组队参加广东省第二届百县(区)足球赛肇庆市预选赛获得二等奖。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封开县第三届“健城监理”杯足球赛。举行2017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全民健身日暨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第八届残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童钢获得2017年全国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冠军。封开县输送的运动员参加2017年省青少年各项锦标赛荣获佳绩:其中获得第一名13个,第二名11个,第三名19个,获得市体育局贺信嘉奖。组队参加2017年市青少年锦标赛,封开县获得武术散打项目团体总分第一名,举重、武术、羽毛球项目团体总分第二名,女子篮球第三名。推进第十五届省运会比赛场馆改造和建设,对封开县体育馆进行改造升级,新建672平方米的钢架结构的综合训练馆。在江口灯光球场增设一个国民体质测试站,免费为群众进行体质测试。配合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全县16个镇共16个示范村配备篮球架、健身路径、乒乓球台、儿童组合滑梯等体育健身器材。

2017年,封开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3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镇卫生院16所,村卫生站269个,民营医疗机构12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63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40人;注册护士687人;全科医生37人;公共卫生人员170人;床位965张。县第二人民医院新院项目于9月15日动工。完成48个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建设。投入2095万元为县人民医院购置设备60种。为16个镇卫生院配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便携诊断设备。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95%,其中卡介苗接种率99.45%,脊髓灰质炎疫苗99.55%,麻疹接种率为99.36%,百白破99.38%,乙肝98.79%,乙脑接种率99.36%,流脑99.32%,甲肝接种率为99.30%。参加无偿献血人数1650人,献血总量33万毫升。派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917人次,监督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557户次,查处无证经营公共场所单位4户,取缔“无证牙医诊所”3间、街头游医1点次,查封违法药物器械1箱,立案处罚医疗机构4宗,累计处置金额0.6万元。

2017年,封开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41113人,基金征收13864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59360人,基金征收10789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394239人,基金征收6972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94239人,基金征收26441万元。失业保险参保25591人,基金征收41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30246人,基金征收417万元。生育保险参保26361人,基金征收362万元。筹集医疗保险金2.36亿元,为参保人员报销医药费用1.67亿元,参保受益28.27万人次。2017年,城乡医保政府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450元。新增城镇就业4657人,完成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5825人;帮助1006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19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7%。

封开县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据史料记载, 汉武帝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洲,下辖两广及交趾(今越南)一片地区,刺史治就设在封开,使封开成为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将广信的以东划为广东,广信以西划为广西,广东广西得名由此而来,广州之名也都源于此近年来经专家考证,“粤语”形成于封开一带。这块风景秀丽的地方,不但做过汉朝300多年的岭南首府,而且还是岭南最早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之地。境内发现的古人类牙化石距今148000年,比历来认为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马坝人”还向前推进了2万多年。

封开县留下了无数古遗址和古建筑。黄岩洞古人类遗址和塘角嘴遗址是著名的考古基地,始建于唐代的大梁宫和明代的泰新桥,是古建筑的代表。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罗董镇杨池古村,被誉为“岭南第一村”。

封川古城墙:古封川城坐落于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原封川镇)封川村委会的北山南端。古封川城始建年代不祥。据史载,最早的封川城"在今县西一里",但考其地今多已成西江边上的沙滩了。今古城的位置上最早的记载为《封川县志》载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50年)"因旧址修筑".而当时还是一座土城故"雨潦时至不旋踵而崩溃随之"(《肇庆府封川县修城记》)。明成化5年(公元1469年)正月动工修建的,距今已500多年。据《封川县志》载:古城背北山,东、南、西南临东山河、西江。北有濠堑(深20余米,宽约10余米),与东、西、南三面的护城河构成一个"回"字形城堡。此城建成,明、清、民国、直到建国初都是封川县治所在地。修茸、改建不下二十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封川、开建两县人民政府曾合署在此办公。1958年冬,封川与德庆并县后,当地人民修堤筑路,城址屡遭拆损。现仅存南门及东西城墙(约400余米)。封川古城址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1985年已被列为封开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川旧街: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五村,据《封川县志》记载,该街道建于明代。街道全长191.3米。南北走向。整条街道由七列石条铺砌而成。原来街道两边都是由前店后居俗称竹筒屋的民居组成。由于建设西江河堤,古街的原始环境遭受到较大的破坏,靠近西江河堤一侧的旧建筑绝大部分已经被拆除。靠近古城一侧尚有部分尚存,共29间。靠西江边一侧尚有15间,残11间。封川旧街为研究封川县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依据。

封川石街: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会三村、四村。据《封川县志》记载,该街道建于明代。大致呈南北走向。现存部分总长约2000米。由数百块长1.67米、宽0.54米、厚0.2米的大块石条和近百块长1.76米、宽0.54米、厚0.2米的小石条砌成。封川石街为研究封川县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依据。

井底村古井: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会三村村。始建年代不详,按其形制应属明代。系由整块红砂岩石凿成上圆下方的井圈,井圈通高0.37米。井口圆形,外径0.7米,内径0.5米。井口沿高出井台地面0.1米。井壁砖砌。井台呈梯形,面积约13平方米。井水深约5米,水质清冽,仍可饮用。井底村古井对于研究明代古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攀桂坊古街道: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五村,又名横街。据《封川县志》记载,该古街道建于明代。全长246.5米,宽66.75米。街道路面由青砖铺就,两侧分布着清至现代民居8座,大部分房屋已破损。攀桂坊古街道路面青砖基本完好。是封川古城外围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条砖砌古街。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损坏清代建筑数间。残墙断壁至今可辨。该街道为研究明代古街提供了实物依据。

苏家镬耳楼:位于广东省 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丰沙村委会上沙村。始建年代不详,按其形制应属清代。坐东北向西南。为两层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镬耳式封火山墙。通面阔10.83米,通进深10.83米。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正脊为龙舟脊。苏家镬耳楼是县城江口镇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筑,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古建提供了直观的标本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

大梁宫:位于封开县渔涝镇扶学村。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大梁宫为砖木建筑,单檐歇山顶,屋面平缓,屋檐有升起,面宽、进深各五间,通面宽15.48米、通进深14.8米。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木构架,采用月梁、叉手等早期做法。五架梁为抬梁式,七架梁及椽栿为穿斗式。檐柱出一丁头承挑檐檩,各梁节点置如意斗栱承托,平梁上设叉手,下金檩等构件设有托脚,木梁均砍杀为月梁形制,木柱两端略有收杀。柱础为覆莲式样。正檩下的柎檩枋上有“大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岁次丁酉季冬十二月十二日乙卯吉日”字样。

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泰新桥:位于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据民国年间《封川县志》载:“嘉靖十二年(1533年)邑人陈时用等募缘修建,长十余丈,阔一丈,上覆以亭”。清嘉庆年间重修。现桥屋梁底仍有重建时的题记。

桥为梁柱式廊桥。桥长10.89米、宽3.4米。桥上有涵盖全桥的桥屋。桥屋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四椽栿上置驼峰,驼峰上隐刻栌斗承托平梁,栌斗纵横向上出栱。平梁正中置驼峰,驼峰亦隐刻栌斗承一斗三升斗栱,上承三角形梁枕木和脊榑及顺脊串,题记写在脊串下。脊榑截面为圆形,顺脊串砍作腰鼓形,其两端雕刻花纹。梁架间以驼峰斗栱承托,驼峰上刻如意纹。明间两侧驼峰则雕刻鲤跃龙门、双狮戏球、丹凤朝阳、麒麟献瑞等饰金彩绘木雕。桥屋次间梁架比明间梁架增高,从而使屋架向两端生起,屋檐也形成向两端生起的圆滑曲线。屋脊饰灰塑卷草吻,脊身看面灰塑浮雕卷草花纹。

桥墩为方形花岗岩石柱,每墩用4根石柱排成一列,共四列,每列相对于桥廊的各缝梁架。柱顶有楣梁,柱间以穿枋连接。各柱列中穿枋与楣梁之间置蜀柱承接。石柱脚以较平整的石块垫承,不施斧凿。柱上架梁,梁上铺以桥板。桥为穿斗与抬梁混合构架,建筑精巧,造型古朴。桥下部分保留了我国唐宋时期木结构梁柱或桥梁的古制,十分珍贵。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黄岩洞遗址:位于封开县渔涝镇河儿口狮子岩西南山麓,洞口向西南,相对高程15米。年代属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或称中石器时代。发现于1961年,此后至1990年间曾多次进行发掘。洞内有3处文化堆积:第一处在洞口右侧,堆积胶结松软,含炭屑、灰烬、烧土、烧骨、现生种动物骨骼及大量螺蚌壳,出土2具人类颅骨化石,一个为成年男性,保存眶骨以上部分,但左半部受压已变形和残缺,另一个为小孩,仅存碎块,均属晚期智人,具有蒙古南亚人种特征。碳十四测定螺蚌壳的年代为距今11930年±200年。第二处在上层廊道右侧,堆积胶结略松软,含螺蚌壳、炭屑,发现一件石英石片石器。第三处在下层洞厅,堆积胶结稍硬,含螺蚌壳、炭屑、灰烬,出土石制品近千件,其中有大量打制石器和少量磨刃石器、穿孔石器,碳十四测定螺蚌壳的年龄为距今10950年±300年。黄岩洞遗址的石器均为砾石石器,其中以陡刃石器最具特色。此外,在下层西支洞的胶结堆积中出土丰富的动物化石,包括有6目30个种属,其成分与封开垌中岩动物群、马坝人动物群相近,铀系法测定年龄为距今13.6万年。黄岩洞遗址是研究华南地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时期的重要资料。1991年在遗址旁边建成遗址陈列馆。

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封开县境内的方言有 粤语、客家话,还有标话。

封开县境的汉语方言主要是粤语。讲客家话的人数不多(大约数千人),较为集中在南部的几个乡镇(如江川、平凤、七星、渔涝等部分乡村),他们大都迁来时间不长,与梅县客家话差别不大,完全可以通话。粤语是这一地区主要通行的方言,其内部差异较大,这与该地区的历史建置有关。封开历史上曾为两个县的辖区,南部地区为封川县辖地,治所在今封川镇;北部地区是开建县领地,治所在今南丰镇。现封开境内的两种主要的粤方言即分别分布于这两个地区,南部地区以罗董话为代表(原县城封川镇的粤语受接近广州音的江口音的影响,已失去了许多特色.故以较有特色的罗董话为代表方言),其分布区域与原封川县所辖的范围基本一致;北部地区以原开建县城南丰镇为代表方言,分布范围与原开建县的辖区也是一致的。

封开北部的南丰话与广西的信都话很接近,甚至能互讲,两者起源于同一语种。两汉至唐前,今南丰地区(旧称开建县)与广西贺州的信都同属 封阳县,到了唐初才分出开建县并归封州管辖,由此可推断南丰话也是起源于两汉时期。现今讲南丰话及信都话的人口总数很多,光讲南丰话的约二十万,讲信都话的大概也有一、二十万,总加起来有三、四十万,人多有利于语种的稳定,不易于被“洋化”或“土化”。至于南丰话、罗董话、信都话、封川话哪一种更为原汁原味,人口数量最多的南丰话应为首选。

马王堆出土的古地图所标记的“封中”应位于古封阳附近,沿贺江而下,封阳更靠近中原,人口汉化程度更高;罗董汉代属广信,属郡治县范围,罗董话带有古汉语之浊塞音,但讲罗董话的人数相对较少,从罗董镇保留较多南越语地名上看,古时为少数民族的集散地,罗董话则有被严重“土化”的可能;封川话在江口县城一带,受近代广州话的影响较大,已失古味;信都话受壮语影响较大,说什么完了以后都加个“卖-”字。从南丰话与广州话的差异对比可以看出,宋代以后南雄珠玑巷南下人口对广府文化的二次汉化或入迁人口的接受粤化的份量,可以说,宋代以后更强的是入迁人口接受广府文化的粤化,广州话偏离南丰话不是太远,汉时总郡治还在广信时,粤语已基本定型。

封开油栗

因其源于皮薄油亮、脆甜口香而得名,是封开一个著名的优良干果特产,具有“名、优、稀”的特色,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等保健作用,被人们称为“肾之宝”。可生食、熟食,也可与肉类一起炒、焖、蒸、炖食。油栗皮薄,栗褐色或红褐色,光泽明亮,极少绒毛,平均单粒重15克左右;肉色蛋黄,糯性中等,果味香甜,含淀粉、原糖、蔗糖、粗蛋白等物质。果实多在九月下旬成熟,少量早熟品种在八月下旬成熟。

杏花鸡

杏花鸡,是广东省三大名鸡之一,产于封开县杏花镇。其外貌特征为“三黄”(羽黄、咀黄、脚黄)、“三短”(颈短、身短、脚短)、“两细”(头细、肢细);其体形特征为体形细小、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其体质特征为骨细皮薄、肌纤细嫩,以皮脆肉滑、味道鲜美著称;其营养成份(因为品种、养殖环境、养殖饲料好的原故)高于其他品种的鸡。通过白切、豉油、盐局、手斯、烧、焖、炒、蒸、炖、煲等烹饪方法制作成各式美味佳肴,也可做全鸡宴,其中“白切鸡”最能反映出杏花鸡的特有鲜滑美味。

莲都山羊

莲都山羊,是放养于当地石灰岩石山上,专吃树叶的仅次于野生的山羊。该山羊肉属温补型(补而不燥)食物,有滋阴补肾、旺血养颜之功效。是一种很有野味且香味浓郁的美味保健食品。可通过红烧、焖煮、炒、炖、煲等烹饪方法制作成各式美味佳肴,也可用火锅边烧边吃。

罗董牛肉干

罗董牛肉干,是用封开罗董镇特有的肥美黄牛肉,经过多种工序秘而成,品质极佳,营养丰富,味道一流。可通过红烧、焖煮、炒、蒸等烹饪方法制作。

封开莲都龙潭藕,是生于莲都龙潭的野生莲藕,具有枝叶发 封开莲都龙潭藕 (3张) 达,花卉呈粉红色且比普通莲藕大、美,藕茎细小、节长,质地细滑多粉,清脆爽口,入口酥化,味道鲜美。可通过焖煮、炒、煲等烹饪方法制作。

封开大红菇,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产于封开大洲镇、都平镇。具有促进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及安神定惊、润肤养颜之功效。可通过炒、焖、炖、煲等烹饪方法制作。

封开猴头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药用真菌。产于封开各乡镇。该菇营养丰富,含有十六种氨基酸、胡萝卜素、核黄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成份。有助消化、利五藏、调节平衡机体、改善睡眠、活跃细胞代谢、降低机体耗氧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抗癌之功效。对胃肠疾病、神经衰弱等症状有显著疗效。通过焖、炒、炖、煲等方式制作。

封开七星灵芝,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药用真菌,是菌中之皇,可解百毒。同时,具有安神镇惊、补脾益气、止咳平喘、美容保养颜之功效。对神经衰弱、脾胃虚弱、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慢性肝炎、冠心病、高血压等症状有显著疗效。与肉类或骨类、佐料一起炖、煲汤食均可,也可制成粉冲茶饮。

封开县历史文化悠久,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汉武帝时在此设置广信县,作为统辖岭南地区的首府。岭南地区第一个科举状元莫宣卿就诞生在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沉淀,使封开成为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最早受惠地,孕育了被誉为“岭海儒宗”的汉代大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中华传佛第一人” 牟子,南汉开国皇帝 刘岩,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对岭南发展史产生重要影响。

陈钦(?~公元15年),西汉经学家,字子佚, 广信县人,专门研究《春秋左传》,陈钦曾为王莽学习左传的老师。

陈元(生卒年不详),东汉经学家,字长孙,陈钦之子,广信县人。著《左氏异同》、《司徒椽陈元集》(均佚)。

牟子(170年~?),东汉末三国初人,著有《 理惑论》(37篇),糅合儒、道各家学说,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

士燮(137-226年),字彦威,广信县(今封开县)人。著书《春秋经注》、《公羊传注》(今已散失)。

莫宣卿(834年-?),字仲节,号片玉。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刘谦,又名刘知谦,字德光,河南 上蔡人。初任广州牙将,职位虽然卑微,但器貌殊常,素有才识。

刘隐,刘谦长子。曾任 行军司马,主管军政军需。

苏章,生卒年不详,封开人。封水千年奇巧战例的天才指挥家。

曹觐于北宋皇祐年间(皇祐,公元1049-1054年),任封州太守。

侯应遴(1580-1647),字佐熙,号夷庚。今封开县南丰镇侯村人。四十一年(1613年)任梧州府 容县知县,主政6载,廉以持已,仁以恤民。

李炳辉(1891-1911年),字祖奎,号路得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排名第二。

封开县是“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中国松脂之乡”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