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乌齐镇
类乌齐镇 类乌齐镇概况 类乌齐镇发展道路 类乌齐镇扶贫工作 类乌齐镇产业效益 类乌齐镇旅游资源
西藏 昌都市类乌齐镇位于 类乌齐县境中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686.56平方千米,人口7629人(2017)。214国道过境。辖16个村委会,有36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地达果村。人口5326,均为藏族。境内有类乌齐寺,寺内的祖拉康大殿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建类乌齐镇,1975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将乌齐、尼扎、君达、则桑等乡合并复建类乌齐镇。辖觉恩、尼美、罗那、扎古、君达、莫达、新然、宗龙、尼多、京达卡、达郭、约洛、扎日、香青、扎沙、纳波16个村委会。类乌齐镇有 森林,主要树种有 杉、 柏、 松、 桦等。 野生动物有 獐子、 鹿、 猞猁等。经济以 牧业为主, 农业为辅。 耕地面积295.7 公顷,种植 青稞、 小麦、 油菜。产 虫草、 贝母、 知母、 雪莲花等 药材。牧业以饲养 牦牛、 绵羊、 山羊为...
详情西藏 昌都市类乌齐镇位于 类乌齐县境中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686.56平方千米,人口7629人(2017)。214国道过境。辖16个村委会,有36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地达果村。人口5326,均为藏族。境内有类乌齐寺,寺内的祖拉康大殿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0年建类乌齐镇,1975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将乌齐、尼扎、君达、则桑等乡合并复建类乌齐镇。
辖觉恩、尼美、罗那、扎古、君达、莫达、新然、宗龙、尼多、京达卡、达郭、约洛、扎日、香青、扎沙、纳波16个村委会。
类乌齐镇有 森林,主要树种有 杉、 柏、 松、 桦等。 野生动物有 獐子、 鹿、 猞猁等。经济以 牧业为主, 农业为辅。 耕地面积295.7 公顷,种植 青稞、 小麦、 油菜。产 虫草、 贝母、 知母、 雪莲花等 药材。牧业以饲养 牦牛、 绵羊、 山羊为主。有 小学和 卫生所。
昌都市类乌齐县类乌齐镇为了增加农牧民 群众的收入,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积极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大建设安居工程的力度。在 新农村建设中,安居工程建设是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类乌齐镇在实施新建和改建安居工程中,给新建户每户1万元的建房补贴,给改建户每户0.5万元的建房补贴,使群众住上安全、实用、经济、舒适的住房。这些举措大大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深受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二是依据区位及资源优势,推进农牧 特色产业进程。类乌齐镇地处国道214线旁,交通便利,通信快捷,且有丰富的 资源。类乌齐镇鼓励农牧民群众积极兴办家庭 旅馆,同时大力发展藏鸡、藏 猪养殖,丰富 游客的 餐桌,增加旅游收入。2006年,类乌齐镇 第三产业收入达到1425.7万元。
三是加大扶贫、农发工作的力度。为解放农牧民群众的思想,类乌齐镇有针对性地帮助农牧民解决发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农发项目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引入 龙头企业,探寻产业化经营的模式,走高水平的富裕之路。2006年,类乌齐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5元,其中 现金收入达到1640元。
四是继续实施税费改革,加大种粮补贴力度。自200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为加快农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农牧民 医疗卫生方面,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类乌齐镇的977户家庭中,建立医疗 基金 家庭账户的达100%,大大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医疗条件,使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是增强组织化程度,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类乌齐镇林下资源、 矿产资源、药材资源等十分丰富,其中虫草收入是类乌齐镇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2007年,类乌齐镇通过组织农牧民从事虫草采集,已实现收入1080万元。另外,随着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类乌齐镇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2007年已组织富余 劳动力2800人次外出务工,实现收入252万元。
扶贫工作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1)草场围栏;(2)补播草种;(3) 草原“三灭”。
扶贫工作项目概算总投资230万元,其中人工种草180万元,网围栏30万元,草原“三灭”20万元。
项目完成后,平均每亩产 青草450公斤,5000亩可产干草225万公斤,每公斤干草按0、2元计,年可增产增45万元,每亩扣除生产成本40元,5000亩人工草场增加纯收入可达25万元, 经济效益明显。
扶贫项目实施将有效缓解该区冬春草畜矛盾,增强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群众收入的快速稳定增长,使类乌齐县畜牧业经济基础和支柱产得以巩固,同时由于扶贫种草项目区处于类乌齐县 旅游热点类 乌齐寺庙所处地域,对当地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扶贫项目的实施,可使类乌齐镇冬春草场得以休养生息,有效减缓草畜矛盾,减少过牧 压力,对改善草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确保 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良好的 生态效益。
乌齐寺,本名“扬贡寺”,藏语称为“查杰玛”或“格培林”。由桑
吉温始建于1277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该寺是西藏东北部著名的噶举派寺院,具有藏、汉及尼泊尔结合的 建筑风格。 乌齐寺的修建,与藏传佛教达隆噶举派的发展密切相关。达隆噶举是藏传佛教塔布噶举的一个支系,由噶斯家族的塘巴扎西白(1142~1210)创建于拉萨以北彭波的达隆地方(今 林周县境内)。达隆噶举在西藏佛教史上地位高、影响大,一直传承至今。
从塘巴扎西白任法台(俗称“达隆法王”)起,到第四任法台桑吉温(1251~1296)时,由于内部不和,桑吉温仅任法台一年便卸任,改由玛庞衮波扎西喇嘛继任达隆法台,为第五世 法王。桑吉温离开彭波扣,在康区类乌齐(意为“大山”)一带寻址建寺,于是1277年在色曲河上游的“纳衣塘”在坝上、德钦颇章神山前始建了扬贡寺和“萨玛”大殿,并首任法台。后来乌坚贡布法台于1326年又建成独具特色的“查杰玛”大殿,成为达隆噶举出现了两大传承系统:人们将彭波的达隆噶举称为“达隆亚塘”,意为“上部达隆”;康区类乌齐寺所传的达隆噶举称为“达隆玛塘”,即“下部达隆”。两寺创始人均出自噶斯家族,并以“温举”(家族子侄继承)方式传承。从噶斯·桑吉温开始至现任寺主登江嘉措(系西藏自治区佛协常务理事)已传承二十三代。至第十二世法台时形成了活佛转世系统,共有“吉仲”、“庞球”和“夏仲”三大活 佛系统。
乌齐寺大殿查杰玛造型独特,华丽宏伟,主体建筑高达30米。大殿为三层,分别由三种颜色绘饰:第一层为“条花殿”,墙高13.5米,外墙用红、白、黑三种颜色涂抹竖形纹饰,
每道竖条有1米多宽,每面墙各35条,富有装饰感。殿内有巨型大柱64根,柱高15米;第二层为“红殿”,外墙涂抹红色,楼高9米;第三层为“白殿”,墙体抹白色,楼高5米,沉稳神秘。殿顶有高耸的金顶,玲珑升腾。查杰玛大殿外观呈 正方形,面积2856 平方米(长56米,宽51米),给人以沉稳庄严和神圣之感。底层绕寺一周设有无数个转经筒,供善男信女们 转经朝圣。红殿和白殿逐渐向里收分,又饰以飞檐金顶,呈飘逸升腾之势。条花殿内供有众多佛、 菩萨塑像,悬挂有不计其数的唐卡,据说历史上该殿有中有大小佛像四万余尊,足见其规模。二层红殿内在两面巨大的墙上绘有噶举派历代祖师和高僧大德,形象地再现了噶举派产生、发展和兴盛的历史,人物造型生动,神态各异,显示了高超的艺术。三层白殿内则珍藏着寺庙的镇寺之宝:有相传为桑吉温在建寺时从上部达隆带来的 释迦牟尼佛紫金像,据说佛像内藏有佛祖的舍利和一节指骨。有元、明、清时代的唐卡精品54幅,其中历经一千多年的有12幅,其余的至少也七百多年的历史,还有2幅大型丝绣唐卡。有用金汁、银汁书写的经书,其中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在靛青纸上用纯金汁抄写的佛经5部。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有据说是用龙泥塑造的印度菩提伽耶塔像1尊,已有二千四百年历史;有用乌铜造的“嘎丹塔”3座,据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西方和 尼泊尔、乌仗国、 克什米尔、 汉地及西藏本土的佛像212尊,已有第 五在至一千年历史;有清代 雍正皇帝赐赠的缎子座后屏1件、 象牙碗1只、象牙 狮1只、象牙 桌面1块;有第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的金银镶嵌 茶壶1只、大象牙1只;有格萨尔王的镀金 马鞍1套和他手下大将德玛、兴巴、囊俄的马鞍具及大将江色等人的 宝剑2把;不有大型银塔3座、铁质霹雳三角剑2柄、铁质霹雳金刚杵1支等。之些珍宝一般轻易示人。
乌齐寺在藏区的重要影响和特殊的政教地位,受到中央王朝的重视。相传,元朝泰定帝在位时,玛卡太后前往藏地朝圣路过该寺,她将自己的一半财产作为该寺的供养;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封类乌齐寺第三世法台杰哇坚赞为国师,并赐封册、印信和衣帽;清雍正帝赐封第十三世法台庞球阿旺加为诺门汗呼图克图,赐金册金印,并御封第二十一世法台衮噶朗杰为诺门汗呼图克图爵位。由此可见类乌齐寺在西藏尤其是藏东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乌齐寺是康区影响最大的寺庙之一,曾长期掌管乌齐一带的地方政教权力。该寺作为下部达隆的主寺,拥有属寺58座,分布在昌都、 青海、 四川和 云南等地,信徒甚众,曾常住僧侣两万五千多人,到20世纪中叶亦有两千人。现有喇嘛三百多人。
乌齐寺每年夏季固定的跳神时间为:第一天跳“玛尔羌姆”;第二天跳戴面具的众本尊法舞第三天跳护法神舞。届时还要举行 赛马、表演 马术等娱乐活动,热闹非凡。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类乌齐县类乌齐镇党委
地址:214国道北50米
周边中学
类乌齐县中学
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人民北路8号
周边医疗
类乌齐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桑多镇人民医院
周边乡镇
类乌齐镇
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
周边类乌齐县
鸡蒙蛙滴烤古碳烤肉
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滨江路
周边村庄
类乌齐
地址: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桑多镇人民医院西南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