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乐村
直乐村 直乐村直社村的历史 直乐村直乐村基本情况简介
蒲城县孙镇直乐村(原名直社村) ,位于蒲城县东南部,距蒲城县城20公里,北靠紫荆塬,南临洛河滩与大荔县段家村隔河相望。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直社村、直社塬村、武备村、东塬村、北沟村、常乐村),党员80名,共697户,总人口3096人,耕地面积6853亩,●清代为东乡七大堡寨之一,名“直社堡”。民国县志稿载:“东乡:晋王堡、郭庄堡、甘南堡、直社堡、古城寨、黄家寨、钟家寨。”●清末民初实行乡联制时属东乡第十二联。民国县志稿载:“东乡……十二联:常乐、前阿婆村⑹、后阿婆村、直社、原上上埝村、原下上村、老村、北灵起⑺、南灵起、武备村东原、西原、焦家庄、甘北、白杨树村、东窑村。”●民国县志稿载:“直社渡……通大荔方里村。”●《陕西省蒲城县地名志·平路庙乡·直社村》解:据康熙五十一年(1712)创修关帝庙碑所载,“原名‘郑社村’...
详情蒲城县孙镇直乐村(原名直社村) ,位于蒲城县东南部,距蒲城县城20公里,北靠紫荆塬,南临洛河滩与大荔县段家村隔河相望。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直社村、直社塬村、武备村、东塬村、北沟村、常乐村),党员80名,共697户,总人口3096人,耕地面积6853亩,
●清代为东乡七大堡寨之一,名“直社堡”。民国县志稿载:“东乡:晋王堡、郭庄堡、甘南堡、直社堡、古城寨、黄家寨、钟家寨。”
●清末民初实行乡联制时属东乡第十二联。民国县志稿载:“东乡……十二联:常乐、前阿婆村⑹、后阿婆村、直社、原上上埝村、原下上村、老村、北灵起⑺、南灵起、武备村东原、西原、焦家庄、甘北、白杨树村、东窑村。”
●民国县志稿载:“直社渡……通大荔方里村。”
●《陕西省蒲城县地名志·平路庙乡·直社村》解:据康熙五十一年(1712)创修关帝庙碑所载,“原名‘郑社村’,以姓氏得名。”后因遭岁荒,户口零落,仅存马姓一户。因“郑”“正”两字同音,讹传误写为“正社村”。后又以“正直”一词含有坦率公正之意,遂更名“直社”。直社村1985年末,共289户,1462人,耕地4037亩。自然村三个:直社132户,639人;直社原,以地处直社村北原得名,44户,229人。
武备村:相传昔秦伐晋,王翦在此整顿武装,以备征战,村以此得名,113户,594人。
常乐村得名:以村旁有常乐泉而得名,特产大枣。村西北有常乐宝塔,建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共十三层,高30米,青砖结构。
蒲城县孙镇直乐村位于蒲城县东南部,距蒲城县城20公里,北靠紫荆塬,南临洛河滩与大荔县段家村隔河相望。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直社村、直社塬村、武备村、东塬村、北沟村、常乐村),党员80名,共697户,总人口3096人,耕地面积6853亩,京昆高速路从直乐村北坡横穿而过,距西韩铁路蒲石站和大荔站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直乐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坚持以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经济作物。现存600年以上古枣树11819棵,栽植枣树面积达2000亩,我村致力于打造皮薄、肉厚、味甜的“直社贡枣”品牌,依靠该品牌效应相继开发了“直社酥梨”、“直社黄花菜”、“直社核桃”、“直社葡萄”和”尖顶柿子”等一系列产品,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直乐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抢机遇、促发展、争上游、构和谐”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大力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成果喜人,现有驻村企业洛河生态园、巴厘岛温泉、金陵农耕文化生态园等项目,解决我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村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直乐村“两委”会带领广大村民,坚持党的领导,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产,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拥护。多次被市、县、镇表彰。面对现实,勤劳智慧的直乐人毫不满足于现状,一如既往地走“经济强村、科学兴村、文化活村”的强村富民之路,为建设直乐村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周边村民委员会
蒲城县孙镇直乐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直乐村
周边生活服务
直村裳秽乐便民服务室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周边农家菜
振兴农家乐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周边村庄
东乐村
地址:渭南市蒲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