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村
山前村 山前村大事记 山前村经济发展 山前村社会进步 山前村组织建设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李姓来此定居建村。因北靠阜埠山,故命名山前村。后姜、周、李、曹等姓相继迁入。 山前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郭城镇北部,地处东经121°09′,北纬37°07′。东接牟平区郁都村,西隔河与后洽河村相望,北邻葛家村。距烟凤公路0.5公里。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距市政府驻地51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7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花生、玉米、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95户,293人。有姜、李2姓,均为汉族。1941年本村解放。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用上电网供电。1999年实行村民委员会直选。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9.6万公斤。1972年,全村出义务工建扬水站,使90%的粮田变成水浇田。1978年,粮食亩产达到400公斤,总产达21.6万公斤。1...
详情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李姓来此定居建村。因北靠阜埠山,故命名山前村。后姜、周、李、曹等姓相继迁入。 山前村位于海阳市东北部,郭城镇北部,地处东经121°09′,北纬37°07′。东接牟平区郁都村,西隔河与后洽河村相望,北邻葛家村。距烟凤公路0.5公里。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距市政府驻地51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7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花生、玉米、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95户,293人。有姜、李2姓,均为汉族。
1941年本村解放。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用上电网供电。1999年实行村民委员会直选。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9.6万公斤。1972年,全村出义务工建扬水站,使90%的粮田变成水浇田。1978年,粮食亩产达到400公斤,总产达21.6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提高到500多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80公斤,总产15.2万公斤。1985-1991年,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6公顷。2000年,苹果收入20多万元。 2000年,户均养母猪1.5头,全村养猪收入30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228.4万元,其中农业96.1万元,林业2.5万元,畜牧养殖业118.5万元,其它11.3万元。
第二产业改革开放后,发展了石料加工等。2000年,全村有40余人从事石材加工。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15人,收入73.6万元,其中工业65.5万元,建筑业8 .1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党支部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发展了商饮业、运输业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人,收入13.3万元,其中运输业6.5万元,商饮业6.8万元。
文教科技1952年,本村成立小学,有30多名儿童入学。改革开放后,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人们靠吃糠菜维持生活。建国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拥有粮食由建国初期的100公斤左右,2000年增加到250公斤。
2002年,有运输车61辆,摩托车25辆,电视机100台,电冰箱8台,电话40部,VCD机1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房屋破烂不堪,街道弯曲不平。20世纪90年代后,街道整齐,房屋排列规范有序,多为瓷砖墙面、地面。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国前的7平方米,扩大到20平方米。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曹玉忠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年成立党支部。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姜仁坤、姜义温、姜祥合、姜义通、姜义会、姜悦祥、姜现礼、姜维芝、姜国礼、姜信玉、姜成美。
2002年,全村有2个党小组,13名党员。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设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姜义温、姜悦志、姜义锋、房书乔、姜义通、姜义会、姜悦祥、姜同国、姜信玉、姜国礼、姜德平、姜顺治。
周边
郭城镇钌前村鎏钵埠山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周边村庄
山前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前山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山前村
地址:烟台市招远市
山前村
地址:烟台市蓬莱区
山前村
地址:烟台市牟平区
崮山前村
地址:烟台市牟平区
山前村
地址:烟台市蓬莱区
盆山前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