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夼村

清泉夼村 清泉夼村基本概况 清泉夼村大事记 清泉夼村经济发展 清泉夼村社会进步 清泉夼村组织建设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唐姓由“小云南”迁至此地居住。后孙姓在村北后井口处居住,命名井口孙村。继之,孙姓被唐姓请进村居住,改村名为水夼。虽称水夼,但村内并没有水,建村后打井数眼,水量均小。因此吃水要到村北远处取水。后一道士在村西指地挖井,井水很旺,村人认为是神仙赐水,遂更村名为神水夼。1965年,因原村名有迷信色彩,改名为清泉夼村。本村位于海阳市中部偏西,朱吴镇西部,地处东经121°00′,北纬36°53′。东与七寨村为邻,南与下涝泊村交界,西与古家夼村相连,北与东车格村接壤。隶属朱吴镇。距市政府驻地25 公里。全村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 玉米、地瓜、花生、大豆、干果、水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50户,7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有孙、唐、梁、王、李等5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

详情

清泉夼村地名网_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朱吴镇清泉夼村资料简介
  清泉夼村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朱吴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68711223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687。清泉夼村与朱吴村、后寨后村、下院口村、崖南头村、桑园村、北洛村、杨格庄村、龙湾泊村、东朱吴村、前山中涧村、后山中涧村、牛岭山村、宝玉石村、宅夼村、蜜蜂涧村、后庄村、楼底村、上孙家村、七寨村、莱格庄村、瓮窑头村、纪家庄村、乐畎村、丁家夼村、九岭夼村、张家兰村、湖河头村、上碾头村、上院口村、陶家沟村、西栓马岛村、上涝泊村、东栓马岛村、西乐畎村、刘家疃村、东刘家疃村、锁子前村、下涝泊村、高家村、台子村、北长仙村、南长仙村、小夼村、河北村、西石现村、中石现村、东石现村、前寨山沟村、后寨山沟村、下尹家村、上尹家村、沟杨家村、二王家村、峨山后村、吴家沟村、南河东村、北河东村、虎龙庄村、三王家村、冷家村、北桃口村、大桃口村、河西村、乔家村、黑崮村、清泉庄村、垛崮村相邻。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朱吴镇清泉夼村介绍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唐姓由“小云南”迁至此地居住。后孙姓在村北后井口处居住,命名井口孙村。继之,孙姓被唐姓请进村居住,改村名为水夼。虽称水夼,但村内并没有水,建村后打井数眼,水量均小。因此吃水要到村北远处取水。后一道士在村西指地挖井,井水很旺,村人认为是神仙赐水,遂更村名为神水夼。1965年,因原村名有迷信色彩,改名为清泉夼村。

本村位于海阳市中部偏西,朱吴镇西部,地处东经121°00′,北纬36°53′。东与七寨村为邻,南与下涝泊村交界,西与古家夼村相连,北与东车格村接壤。隶属朱吴镇。距市政府驻地25 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 玉米、地瓜、花生、大豆、干果、水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50户,7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有孙、唐、梁、王、李等5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孙姓。

1941年3月15日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7年成立3个合作社(村社)。

1973年8月30日山东省林业厅在本村召开全省板栗生产现场会。

1978年本村培育的“清泉二号”板栗,获山东省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村集体投资12万元,建起占地0.7公顷的大口井。

1988年村集体投资4万元,进行水利建设,铺设水泥管道1200米。

1996年村集体投资13万元,建大口井1座,铺设水泥管道1500米。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5公斤,总产13.7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6公斤,总产28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6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提高到605公斤,总产达到45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在原有6.7公顷干果的基础上,新栽板栗6. 7公顷,建起烟台市林科所科技示范园。2000年,全村干果园面积13.4公顷,总产量 0.75万斤,收入4.5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706万元,其中农业338万元,林业11万元,畜牧养殖业275万元,其它82万元。

第二产业1966年,村集体建起面粉厂,从业人员23人。此后相继建起油坊、面粉厂等,从业人员6人,固定资产4.5万元。后建筑业得到发展。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0人,收入33万元。

第三产业1983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办起商店及运输、饮食服务业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人,收入41万元,其中运输业34万元,商饮业3万元,服务业4万元。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神水夼小学。1964年,集体投资2万元,建起新校舍15间,时有教职工25人,学生140人。改革开放后,学校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5人。 村重视科技教育,多次聘请专家讲课,或派人外出学习。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31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420公斤,全村收入14万元。2002年,人均存款余额1500元,有各种运输车102辆,摩托车30辆,电话108部,彩电150台,电冰箱21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1958年,村投资整修了街道。1983年以来,硬化新房区路面1800平方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0年,本村建起了合作医疗站,村民用药报销40%。1982年,投资6万元,用上了照明电。1997年,投资6万元,安装电话100多部。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孙丕智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批党员。同年3月,成立党支部,孙丕智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两个互助组,并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伍200余人,有24人随军参加万第战斗。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5名。2002年,有党小组6个,党员66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孙丕智、孙守乡、孙九功、孙守祥、孙同新、孙同春、孙乐新、孙守太。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孙乐太、孙乐修、孙乐丛、孙守连、孙法财、孙同新、孙守荣、孙同春、孙守月、孙保清、孙兆明、孙守平、孙乐全。

周边政府机构

清泉夼村枉肭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

周边村庄

清泉夼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山水夼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小夼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笤帚夼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