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泊村

高家泊村 高家泊村概况 高家泊村大事记 高家泊村经济发展 高家泊村社会进步 高家泊村组织建设


清 光绪年间(1875-1908年),高姓先祖来此平泊建村定居,故命村名高家泊。 高家泊村位于海阳市城区东部,地处东经121°13′,北纬36°46′。东与 岱格庄为邻,西与杨家泊村隔河相连,南与山口村隔乳即一级公路相望,北与沟于家 村相接。距市政府驻地5公里,隶属碧城工业区。 全村辖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67公顷,果园2.2公顷,适 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 玉米、 花生、 大豆、 苹果等。 2002年,全村80户,217人,有高、修、戴、隋、杨、毋等姓,均为汉族, 其中人口较多的是高姓。 195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万元。199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万元。200 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7万元,人均纯收入2350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6.4 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81.6%、5.4%、13%,人均纯收入 3010...

详情

高家泊村地名网_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碧城工业区高家泊村资料简介
  高家泊村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碧城工业区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687402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687。高家泊村与龙塘埠村、肋埠村、杨家泊村、沟于家村、山口村、岱格庄村、嵩潜村相邻。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碧城工业区高家泊村介绍

清 光绪年间(1875-1908年),高姓先祖来此平泊建村定居,故命村名高家泊。 高家泊村位于海阳市城区东部,地处东经121°13′,北纬36°46′。东与 岱格庄为邻,西与杨家泊村隔河相连,南与山口村隔乳即一级公路相望,北与沟于家 村相接。距市政府驻地5公里,隶属碧城工业区。 全村辖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67公顷,果园2.2公顷,适 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 玉米、 花生、 大豆、 苹果等。 2002年,全村80户,217人,有高、修、戴、隋、杨、毋等姓,均为汉族, 其中人口较多的是高姓。 195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万元。199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万元。200 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7万元,人均纯收入2350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6.4 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81.6%、5.4%、13%,人均纯收入 3010元。该村地处碧城河东岸,帽子山西,青威路北。村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风景优美,属园区村。该村1990年被烟台市政府授予“农业先进集体”,1991年被评为“海阳市先进党支部”,并被评为“园区建设先进集体”。

该村共有耕地面积208亩,粮田188亩,园地、林地约为20亩。水域面积为30亩,山峦面积为120亩。建设用地能严格按工业区统一规划使用。该村集体资产净值10万元,集体可支配财力0.2万元,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养殖业有猪、羊、鸡、鱼等。盛产大苹果。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有种植、养殖、毛衫加工等。

1942年本村解放。 1947年11月凤城围困战打响, 解放军十三纵第十八师师部驻扎本村。 1948年全村共出民工18人支援前线,杨开福、修风国为国捐躯。 1982年村集体投资4.8万元,修建大口井1座。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23公斤,总产10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76公斤,总产21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396公斤,总产达到23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533公斤,总产达34万公斤。 1986年,栽植苹果2.2公顷,主要品种为 红富士,常年总产量1.5万公斤,收入达2.6万余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38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01万元,林业收入7万元,畜牧业收入9万元,其它收入64.2万元。 第二产业1963年后,部分妇女为草制艺品厂加工提篮,收入微薄。1973年,村先后建起面粉厂、粉坊等,但规模不大。1985年以来,先后办糕点加工厂1个,个体毛衫加工厂4个,另有服装加工等。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0人,收入25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5万元,建筑业收入10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和支持群众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村先后办起了小商店,自行车修理铺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0人,收入60.8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7万元,服务业收入43万元,商饮业收入10.8万元。

文教科技解放前,本村无小学,学生到附近村就读。1971年,村建起了小学,后又搬迁到龙塘埠学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生活只能粮菜各半,难得温饱。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196公斤。1975年,达到了206公斤。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000元,有各种机动车辆16辆、摩托车38辆、彩电69台、冰箱2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茅草房为主。1986年后,村统一规划了宅基地,并整修了街道,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达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9年,用上电网供电。1991年,安装上自来水。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成立了党支部。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修才法、修才礼、修风岗、修风训、修风敏。2001年2月起,修风康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有党小组2个,党员13人。 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解放后,设村公所,后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修才礼、修风岗、修风训、高维斌、高连斌、高昌斌、修顺正、修风康、高绘芝、修风敏。2002年起,修顺正任村委主任。

周边园区

碧城工业区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海阳路271号

周边村庄

高家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杨家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高家村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十泉线

草家泊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