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埠村
肋埠村 肋埠村概况 肋埠村大事记 肋埠村经济发展 肋埠村社会进步 肋埠村组织建设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村。因村处于拖山南形似肋骨的一埠岭旁,故命村名肋埠。一说为清代,张姓来此定居,因龙塘埠村西有一温水池塘,称“塘埠”,而此村在“塘埠”的东侧,故命名肋埠村。后来姜、于、赵姓等先后来此定居。 肋埠村位于海阳市城区东部,地处东经121°12′,北纬36°46′。东与岱格庄隔河相对,西与龙塘埠村相邻,南与嵩潜村隔青威公路相望,北与杨家泊村相连。隶属碧城工业区。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花生、蔬菜、苹果、梨、桃、板栗等。 2002年,全村238户,717人,有姜、于、赵、李、臧、杨、厉、秦、战、程、王等姓,均为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7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0万元,人均纯收入3008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
详情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村。因村处于拖山南形似肋骨的一埠岭旁,故命村名肋埠。
一说为清代,张姓来此定居,因龙塘埠村西有一温水池塘,称“塘埠”,而此村在“塘埠”的东侧,故命名肋埠村。后来姜、于、赵姓等先后来此定居。 肋埠村位于海阳市城区东部,地处东经121°12′,北纬36°46′。东与岱格庄隔河相对,西与龙塘埠村相邻,南与嵩潜村隔青威公路相望,北与杨家泊村相连。隶属碧城工业区。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花生、蔬菜、苹果、梨、桃、板栗等。 2002年,全村238户,717人,有姜、于、赵、李、臧、杨、厉、秦、战、程、王等姓,均为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7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0万元,人均纯收入3008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59%、28%、13%。
1942年本村解放。 1947年11月国民党军第五十四师侵占凤城期间,炸毁本村房子8间,炸伤3人,炸死1人。 1956年本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74年本村修建新校舍12间。 1979年修建1座大口井,长100米、宽60米,基本解决了河东粮田的灌溉问题。 1983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3年全村安装自来水,改变了自古吃河水的习惯。 1997年中共海阳市委书记王国群包村扶贫,帮助本村铺设地下管道2000米。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只有120公斤,总产11.7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60公斤,总产25.48万公斤。1984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40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14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763公斤,总产48.1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梨、桃、板栗等10公顷。1997年,党支部又鼓励村民建塑料大棚,每户补助5000元,建起大棚26个,常年收入30余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47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32.3万元,畜牧业收入283.5万元,其它收入62.2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砖瓦窑、铁匠铺,从业人员20多人。1984年后,村集体建起面粉厂,扩建了砖瓦厂,从业人员50人,总产值达26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0人,收入225.8万元,其中工业收入199.5万元,建筑业收入26.3万元。 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本村先后建起了商店、电气焊加工铺、烤烧饼店、粉坊、豆腐坊等,从业人员10人,常年收入5万余元。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人,收入106.2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1.6万元,服务业收入68.3万元,商饮业收入26.3万元。
文教科技1951年,成立肋埠小学,教师1人,学生30人,入学率30%。1976年秋,大队修建新校舍15间,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日日提高。本年,有教师3人,学生70人。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者8人,其中1人获得博士学位。 人民生活解放前,本村贫困户特别多,有39户讨饭,其余户也多半是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建国后,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3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110辆,摩托车130辆、电话150部、彩电21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房子既破又小。1990年,村统一规划了新房区,统一规划街道。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达25平方米。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李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的第一名党员。1943年成立了党支部。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李进喜、臧俊生、王洪太、赵进喜、姜洪波、赵进起、臧喜龙、赵福祥、于振乐、厉孟贞、赵胜祥、于培祥、于培华、姜洪斌。2002年,全村有党员23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成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6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赵进太、李进喜、于振学、姜洪泽、姜洪波、赵进琪、厉孟生、于振乐、姜秀顺、杨庆全、厉孟贞、于培祥、臧桂生、姜明文(代)、于培智。
周边行政单位
肋埠村役退反士婪秋兵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山海路
南漳县会计局
地址:海天路188号
周边公司
华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方圆街道碧城工业园中山街1号
周边门
碧城工业区-南门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海天路北50米
周边村庄
肋埠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海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