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村
山口村 山口村概况 山口村大事记 山口村经济发展 山口村社会进步 山口村组织建设
山口村,属于山东省 烟台市海阳碧城工业区。西山口村位于海阳市城区东5公里,地处东经121°13′,北纬36°45′。东临长山,西靠招虎山大河,北与招虎山相望。周围村庄分布密集,东北靠岱格庄,北临高家泊村、肋埠村,西接埠南村、嵩潜村,南连鞠家庵村,紧靠乳即一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隶属碧城工业区。 全村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9.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花生、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131户,360人,有郑、阚、侯、孙、刘、常、张、赵、邢、杨等姓。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郑姓由“小云南”迁来建村。因村处玉皇顶和长山交叉处,故命村名山口。后,另一支郑姓来此定居。清末至民国时期,先后有阚、侯两姓因家乡灾荒而到此做长工定居。 均为汉族,其中绝大多数是郑姓。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2.6万元,人均收入2850元。20...
详情山口村,属于山东省 烟台市海阳碧城工业区。西山口村位于海阳市城区东5公里,地处东经121°13′,北纬36°45′。东临长山,西靠招虎山大河,北与招虎山相望。周围村庄分布密集,东北靠岱格庄,北临高家泊村、肋埠村,西接埠南村、嵩潜村,南连鞠家庵村,紧靠乳即一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隶属碧城工业区。 全村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9.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花生、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131户,360人,有郑、阚、侯、孙、刘、常、张、赵、邢、杨等姓。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郑姓由“小云南”迁来建村。因村处玉皇顶和长山交叉处,故命村名山口。后,另一支郑姓来此定居。清末至民国时期,先后有阚、侯两姓因家乡灾荒而到此做长工定居。 均为汉族,其中绝大多数是郑姓。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2.6万元,人均收入2850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2万元,人均纯收入2992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49.5%、5.2%、45.3%。
1851-1860年郑姓先祖为防御徐州来的捻军,带领全村人在长山顶峰,用上千斤的巨石彻成高大城堡,围墙长达七八百米,据此同捻军对抗。城墙遗址至2017年还残留近百米。 1933年春山口村村民郑泽,因其牛触坏了国民党东村区区长修汇川长山山麓的祖坟石碑,修汇川强迫郑泽一家雇用多名道士,16人抬大丧舆,披麻戴孝,游街路祭,为修家重立新碑。由此,郑泽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942年11月21日日军进行胶东拉网大扫荡,全村群众在区干部的带领下,夜间冲出敌人的包围,转移到招虎山一带。村民郑顺章被敌人抓去。 1947年7月开展土改复查运动。 同年11月至12月10日全村人民全力支援解放军十三纵队对国民党五十四师的围困战。村民自觉把自家的门板、衣箱等送到前沿阵地,修筑工事;民兵送弹药,青妇队抢救伤员。战斗结束,十三纵队赠予山口村一面锦旗,旗上绣“我们的靠山”五字。 1976年修建了12间校舍,10间大队办公室及1座高达18米的礼堂。 1977年全村劳力一齐动手,在村后建起长70米,宽50米,深5.5米的平塘,灌溉面积33.33公顷。 1998年邪教在本村流传。有2人先后加入了邪教组织,曾多次到外地活动。后经过教育转化,2人均已改邪归正。 1999年10月为充分利用已有平塘的水源,投资12万元在村东、村西各铺设1条管道,总长达1000米。 2000年秋为了整洁环境,村投资4万元,把村中间老河道填平,建成宽敞的大街。 2002年10月修建1座漫水钢筋砼板桥式结构拦水坝,河宽70米,蓄水坝长1050米,蓄水量5.5万立方米。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只有156公斤,总产12.4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56公斤,总产28.6万公斤。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720公斤,总产53.28万公斤。1987年以来,发展了果园4.67公顷,桑田6公顷,大棚11个,养猪场1个,养牛场1个。2002年,粮食亩产587公斤,总产26.4万公斤。第一产业收入9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5万元,畜牧业收入40万元,其它收入2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村中仅有个体手工业,都是工农兼顾,主要有石匠,木、瓦匠。20世纪80年代后,建立塑料雨衣厂、石料场、石子场,从业人员达60人,常年收入50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5人,收入10万元。 第三产业1983年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绝大多数村民经济状况好转,个别户资金充足,第三产业有所发展。村先后建起了商店、电气焊加工铺、粉坊、豆腐坊等,发展起了个体运输户。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人,收入87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40万元,服务业收入27万元,商饮业收入20万元。
文教科技1950年成立西山口小学,教师1人,学生30多人。1972年,新建校舍12间,教师3人,学生60人。1958年起,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建国以来,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者1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仅有100公斤。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民有了足够的粮食,经济收入也快速增长。2002年,全村人均收入2992元,人均存款2000元,有汽车2辆,拖拉机26台,摩托车30辆,电话80部,彩电76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房屋破旧。1942年,全村仅有房屋210间。建国后,特别是1984年以来,统一规划了新房区,街道整修得清洁而宽敞,许多旧房改建翻新,“两委”办公室也重新修建,面貌一新。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10月20日,郑会章、郑志,经高文德、王阴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西山口村第一批党员。1944-1947年,又先后发展了郑义、郑群章、鞠秀珍、郑作善、郑学卿、郑淑娟、侯安松、郑龙善、郑忠等9名党员。1944年10月,成立了山口村党支部,郑会章任党支部书记。1947年至1949年10月,又先后发展了10名党员,侯安松、郑会章任党支部书记。之后,先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郑会章、郑顺善、郑桂善、阚桂君、郑解、郑友。 2002年,有党员23名。村党支部曾多次被中共海阳市委、镇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村设村公所,设正、副村长各1名。1943年,改称村政府,先后由郑洪、郑龙善、侯安松担任村长。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先后由郑志、郑顺善、郑友善担任大队长。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先后由郑桂善、郑喜、郑友、郑安、郑胜善、郑泰任主任。
周边行政单位
南漳县会计局
地址:海天路188号
周边纺织公司
旭昌广告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海康路
营业时间:09:00-18:30
周边门
碧城工业区-南门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海天路北50米
周边村庄
山口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山海路